爱看书吧

正文 第51节(第1页/共5页)

    三民主义在庚子国难后有了突飞猛进的理论突破,实在于传统的士大夫精英们开始加入革命党,从而开始修正孙文空洞无物的三民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了。于此同时,君主立宪论也在迅速的成为改良主义的主流观点,这也意味着中学为体的思想也行不通了。

    也就是说,庚子国难之后,不管是革命派或是改良派其实都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过去的传统文化已经救不了时世了。想要救国就得向外国学习,革命派找来了共和制,改良派找来了君主立宪制,而在这两大主流思想外,还有着其他分支,比如教育救国、军国主义救国、实业救国等等。

    劳工党之所以能够迅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成长起来,赢得了这一地区的知识精英加入,根本原因就只有一个,劳工党的社会主义理论要比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更加的完整和逻辑自洽。在此种理论的指导下,劳工党已经开始把劳工阶级和民族资本吸纳到了身边,开始为革命积蓄物质和组织上的力量了,这自然比撞大运的革命党起义或自言自语的君主立宪主义更加的吸引进步力量了。

    自立军之所以中断了起义,听从了田均一的劝说潜藏了起来,就是因为劳工党真的拿出了更加可靠的革命计划。哪怕吴禄贞依然倾向于军国主义,几乎此时投身军队救国的青年,都是信仰军国主义的,特别是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出身的军人,但是他也没办法和林信义进行理论上的争论,因为军国主义本质上就是一个口号,它只能依附于民族主义才能存在下去。

    现在林信义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民族主义,论证了民族主义不能击败帝国主义,那么军国主义也就没法独立生存了。劳工党的组织方式虽然距离列宁党还有一定距离,但是已经完全座谈会这样的俱乐部模式,党内斗争几乎就是理论上的充分辩论。

    正是因为田均一从一开始树立了党的内部斗争的正确方式,也就使得林信义今晚说服各位委员的过程比较顺利,因为他不需要去考虑各位委员的山头问题,只需要在理论上驳倒他们就够了。

    而这些委员中理论最为出色的,其实就是田均一和秦力山,吴禄贞只能算是一个有想法的军人,距离完整的政治理念还差的很远,用来说服一下那些涉世不深的年轻人还行,面对一个经过系统的政治教育的林信义,则迅速的被击溃了。

    吴禄贞安静下来之后,其他委员瞧着田均一和秦力山对于林信义的支持,这下倒也不敢对林信义有所轻视了。虽然革命党并不在意年纪问题,重要的是有没有能力,但是对于大家来说,林信义的样子也确实幼稚了些,让他们很难一下接受这位就是党内理论的主要提出者-林枫。

    但是在林信义驳倒了吴禄贞后,大家终于相信这位年轻人确实是党的理论主要提出者,也许他只是看起来年轻罢了。统一了众人对于世界革命互相联系的认知后,林信义这才就当前的中国革命进程提出了几点看法。

    第一是,他认为当前的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阶段,已经不是几个人搞革命宣传,让中国人了解何谓革命的阶段了。当前的中国革命,至少在湖北地区已经进入了到了和满清王朝、地方士绅争夺地方控制权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继续采用党负责一切工作的方式,显然就会把党员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琐碎的事务上,不利于党的进一步成长。因此他主张应当建立党领导下的地方机关,建立省、地、市、县区四级组织,将那些不适宜吸纳入党的地方精英吸纳入地方组织,党只负责领导这些组织,但不再对具体的事务进行操作。而基层单位,他支持田均一此前升级合作社的想法,以公社为革命的基层组织单位。

    第二则是,建立独立的军事机关,和省、地、市、县区四级组织相对应,以师、旅、团、营为单位负责各地方组织范围内的军事组织,和公社相对应的军事单位为连。

    政治机关和军事机关相互独立,但又必须统一在党的领导之下。当革命时机成熟时,军事机关就要协助政治机关夺取当地的政权,并保卫政治机关,而政治机关则需要为军事机关提供人员和资源,以确保军事机关能够存在下去。

    吴禄贞倒是觉得,这才是今晚最重要的发言,林枫同志确实是搞革命的天才。

    第174章 前路

    在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林信义终于谈到了出兵西藏的具体策略,“出兵西藏不仅仅是一个军事行动,他也应当是一个政治宣言,是劳工党向全国人民宣传自己政治主张并进行实践的一个行动,以此来试探和号召中国人民对于革命的热情。

    因此,出征军队不仅仅是一个战斗队伍,他还将是一个政治队伍和宣传队伍。我们要在宣传上告诉人民为什么要反对殖民入侵,告诉人民什么是自由,告诉人民如何去争取自己的自由,从而让人民和我们站在一起。

    这将是劳工党组织革命并实践革命的一次伟大尝试,也是将进步青年组织起来改造为革命青年的一个过程。满清政府和地主阶级不能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入侵,那么我们自然就会成为肩负起这一伟大任务的领导者。

    不仅仅要对群众宣传这一主张,我们还要在党内切实的对党员进行宣传教育,以使他们了解并认同党的决策。所以我建议,应当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就党的革命路线问题进行一次彻底的讨论,从而统一全党的认识,巩固党内的团结。”

    除了吴禄贞想要切实的了解出征西藏的行动要如何让军事同政治、宣传结合起来,其他人倒是没有纠结这之间的细节问题。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建立党领导下的政治和军事机关上,这一政策让大家都有了这样一种感受,革命正如同火车一样,正迅速的向前行驶,颇有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了。

    会议结束的时候,吴禄贞虽然很想留下来单独和林信义聊一聊,但是看着田均一和秦力山在林信义身边不断的交谈,他也知道今晚对方是没什么时间能留给自己了,因此也只能告辞睡觉去了。

    另一边,当送走各位委员之后,林信义和田均一、秦力山便再次回到了房间里座谈了起来,林信义向着两人说道:“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其实有几个意义,第一个意义是明确党的理念是什么,虽然我只是在上海参加了两个会议,但是我已经感受到了,党的基层组织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战斗力。

    因为基层组织的党员们对于党的理念了解的并不深刻,他们所遵循的乃是上级的指示,除了对工人扫盲运动干的还不错之外,距离发动工人的政治活动还是有着相当距离的。

    但是,对于工人进行扫盲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而是通过扫盲这种行动去教育工人阶级所受到的压迫,并让党员在教育的过程中理解这种压迫是怎么来的,这样才能通过反抗压迫的组织行动中,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