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2节(第2页/共5页)

生活。实际上,只要去除了前后辈之间的压迫行为和教官的体罚,那么海军兵学校的生活也没那么难过。

    不过和其他新生不同的是,林信义把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社团的活动上。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新生社员们开始对社团有了一个初步的向心力,因为只有在社团内部他们才不用随时注意前后辈的关系和是否违反了校规。

    这间小小的活动室,倒是成了这群离家不久的少年的避风港,让他们可以表现出正常人的天性。在这间活动室以外的地方,按照校规都是不允许流露出普通人的软弱情绪的。因此新生的学习任务虽然繁重,但是请求退社的人却没有几个。

    看着社团内部的感情开始融洽起来,林信义于是也就宣布把课题研究发展到第二个阶段,就是以黄海大海战为例,论述军舰三大系统对于战争胜负造成的影响因素。之所以选这个战役,是因为海军兵学校里关于这一战役的资料最为全面,都不需要刻意去搜集的,这可以大大的加快研究进度。

    到了这个时候林信义已经把新生分成了4个小组进行专门性的研究,船体结构、武器系统、动力系统和情报组。情报组人数很少,主要是负责一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资讯的验证。

    井上继松、高野五十六、岛田繁太郎、林信义各负责以上四组,林信义还负责将四组的研究成果进行互相验证,并召集各组骨干进行讨论。虽然都参加了社团活动,但是显然有些人只是为了参加社团,有些人则是为了活动,所以这个时候也就分出了骨干组员和普通组员了。

    对于林信义所设立的这些组织架构,也没有什么人反对。因为喜欢活动的人可以更专注于活动,只是泛泛参加的人则可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大家各得其所不是很好么。

    时间很快就进入到了2月底,江田岛的早春也来临的时候。这个周日的上午,林信义组织了四小组集会,就黄海大海战的分析做了一个简单的汇报。在各小组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结论后,林信义起身做了一个总结。

    “从目前各组的研讨结果来看,清国海军的失败与其说是清国官吏的腐败无能和国内的派系斗争拖了李鸿章的后腿,倒不如说,清国一开始就没有建成什么海军,他们不过是购买了几条军舰而已。他们也确实派出了留学生去英国学习了操舰技术,但也只学习了操舰技术,对于海军理论完全一窍不通。

    而反观我国海军,从一开始目标就很明确,建立海军的目的就是争夺东亚海权,消灭清国的军舰。所以我国的海军建设,无不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清国之失利也就理所当然。当然,今次的课题不是讨论海军的目标对于海军建设的影响,所以我们只讨论和军舰相关的部分。

    不管清国也好,日本也好,两国的军舰大多来自英国造船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也可以从这场大海战来摸索英国在主力舰设计方面理念的变化。

    这场海战最终以日本方面获胜,正好验证了一个造舰理念,即航速、武器、防御三者平衡的主力舰要优胜于单方面性能突出的主力舰。北洋水师的定、镇两舰,防御确实高,但是既追不上又打不到我舰,最终只能变成漂浮在大海上的活棺材,这就是防御过剩…”

    活动室内的几位老生听了也微微颔首,虽然藤田等老生说不会打搅新生们的研讨,不过也有一些老生对于黄海大海战的研讨很有兴趣,因此他们就经常会过来旁听研讨,有时也会提供一些新生没有接触到的资料。

    林信义最后下了一个结论道:“所以,英国人的下一代主力舰要想全面压制三笠号,必然是具备这四个条件:最大航速在19节以上,远距离交战中能扛得住305主炮的直接轰击,船体结构能够支持搭载此类装甲重量,武器应当为统一口径和统一倍径的305或更大口径的主炮。”

    新生们对于林信义下的结论还有些懵懵懂懂,但是老生们已经哗然了,八角三郎当即起身质问道:“统一口径统一倍径的主炮,你这是完全放弃中距离和近距离交战了吗?”

    林信义点了点头说道:“黄海大海战的结论已经很明显了,日本根本就没有穿甲弹制造的能力,只能依赖中距离或近距离交战的副炮横扫舰面部分,也就是说通过杀伤军舰的乘员来消灭军舰的战斗力。

    面对这样的对手,采用远距离交战法,就可以废除三笠号305主炮以下的次级主炮作战能力。那么对于主炮对主炮为主的海上战斗,自然就应当取消次级主炮,列装全主炮。

    而且远距离交战,人眼已经很难瞄准,使用机器统一观测,统一计算,统一射击就成为了必然需要,一次齐射输出的炮弹能够打在同一射程内自然就能够提高命中率。”

    八角三郎有些恍惚,他觉得对方说的似乎很有道理,但他很快就回过味来说道:“不对,战列舰上使用的往复式蒸汽机,就算能跑到19节也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事实上战列舰巡航速度一般都在14.5节,还不能超过8个小时,否则主轴就会过热或是引发引擎过载,一旦出现故障就得被拉回船厂进行大修了,海上根本修不了。你的设定已经脱离实际了。”

    林信义却不慌不忙的说道:“1897年,透平尼亚号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观舰式上达到了34.5节速度,英国海军随即将查尔斯.帕森斯研制的蒸汽轮机用到了驱逐舰上,这两艘驱逐舰都达到了37节的航速。前辈,既然能在驱逐舰上使用,那么就一定能在战列舰上使用。我们主要研讨的是可能性,不是实践性。”

    八角三郎瞠目结舌,但还是说道:“可这样的军舰能造的出来?就算是可能性,也得讲讲细节问题吧?”

    林信义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接下来我们就会对这艘船的细节进行深入的研讨,前辈能加入船体结构小组帮忙吗?我们在船体结构上了解的实在太少了。”

    八角三郎迟疑了一下,然后回头点了几个老生的名字,要求他们和自己一起加入到船体结构小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