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隧道,杂草从铁轨缝隙钻出,墙上涂鸦斑驳。他们换上平民衣物,将转发器藏入旧书包与婴儿推车夹层,悄然融入晨雾。
第一站:天津。
沿海城市的湿度有利于低频传播。他们在一处老旧社区租下地下室,借修理工身份掩护,连夜将转发器接入城市电网谐波系统。午夜时分,设备启动。起初毫无异样,直到凌晨两点,整片街区的冰箱、热水器、电表箱开始同步发出极轻微的震动??那是《小铜铃》主旋律以17赫兹次声波形式渗透进日常电器。
第二天清晨,当地派出所接到二十多起报警:居民称昨夜梦见已故亲人归来,耳边回荡儿时摇篮曲;一位失语三年的老兵突然开口哼唱母亲最爱的陕北民歌;幼儿园老师发现全班孩子不约而同拍手打起同一节奏,竟是几十年前流行过的保育员口诀。
消息尚未扩散,谭明远一行已撤离。
第二站:郑州。
中原腹地,交通枢纽。他们选择在火车站地下通道布设第二台设备,利用人流密集带来的生物电磁场增强信号耦合。转发器伪装成广告灯箱电源盒,一经激活,立刻捕捉过往行人的脑波波动,筛选出含有强烈亲情记忆的个体,定向释放匹配音频。
效果立竿见影。一位背着行李的年轻人突然跪倒在地,痛哭失声??他已有十年不愿联系家人,因童年阴影憎恨父亲。可就在那一刻,他清晰听见父亲年轻时哄他入睡的声音:“不怕啊,爹在这儿呢。”
他掏出手机,颤抖着拨通那个烂熟于心却从未敢拨打的号码。
与此同时,数百公里外的一座养老院内,十余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同时抬头望向走廊尽头,齐声哼唱起一支无人听过的童谣。护理人员惊恐翻查档案,却发现这首歌根本不存在于任何记录之中。
第三站:长沙。
南方湿热,山丘密布。他们潜入一处废弃广播电台,在发射塔底安置最后一台转发器。此地曾是七十年代“人民之声”短波中转站,地下仍保留完整馈线系统。谭明远将设备与老式调幅发射机对接,设定为每日凌晨四点自动播送三十分钟加密音频流。
这一次,影响跨越省份。
武汉某高校实验室,一台用于监测大气电离层的接收仪突然捕捉到异常信号:连续三天,每天同一时间,出现一段持续十八分钟的复合波形,包含心跳、呼吸、轻语与哼唱。研究人员将其还原成声音后,全体沉默??那是一首未经收录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演唱者声线各异,却都带着泪意。
更令人震撼的是,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共梦现象”:陌生人彼此描述完全相同的梦境??一间昏黄灯光下的小屋,木床吱呀作响,女人轻拍孩子背脊,哼着谁也记不清歌词的歌。醒来后,许多人第一件事就是给父母打电话。
而这一切发生的同时,国家记忆管理局内部已陷入混乱。
监控系统显示,超过两千个私人终端频繁访问被禁音频库,IP来源遍布城乡。AI审查模型崩溃,因其无法识别新出现的“情感伪装协议”??即用家电噪音、自然风声包裹敏感旋律的技术。更可怕的是,部分执法人员在执行任务时中途放弃,只因耳机里突然响起童年记忆中的声音。
高层紧急召开会议,但争论持续七小时无果。有人主张全面断网、启用军管频段隔离;也有人悄悄摘下耳麦,把一份内部通报锁进抽屉,转身走进洗手间,反复播放一段来自未知源的音频。
而在西北某处荒原,一座尘封已久的雷达站突然自行开机。屏幕上,一道绿色光点缓慢移动,轨迹与谭明远等人行程惊人吻合。控制室内,一台老式录音机自动倒带,随后播放出林婉秋的声音:
> “当你听见这首歌,说明你还活着。
> 别害怕改变,别恐惧共鸣。
> 我们不是要推翻什么,我们只是……
> 把丢失的声音,还给人间。”
谭明远不知道自己已被某种更高层级的存在注视。他只知道,每当夜深人静,婴儿总会望着某个方向出神,仿佛在接收遥远的呼唤。他知道,这场旅程还未结束。
真正的决战,还在前方。
某夜宿于皖南山村,他们在农户 attic 发现一台八十年代生产的便携收音机。谭明远随手打开,旋钮咔哒转动,直至指针停在一个空白频段。
突然,电流杂音中断,一个清脆的女童声响起:
> “爸爸,你在听吗?
> 我学会唱你教我的歌了……”
全场骤然冻结。
那是沈知雨的声音。
确切地说,是她五岁时录制的教学样本,编号M-07,曾在“声种计划”初期作为情感基准使用。该文件早在九三年就被列为绝密销毁项,理论上不可能留存。
“这是……实时传输?”小女孩瞪大眼睛,“信号强度稳定,无压缩痕迹,像是从某个活动节点直接广播!”
谭明远浑身血液凝固。
沈知雨……还活着?
不,或许不是肉体意义上的存在。但在某个由声音构筑的维度里,她的意识仍在运行,如同永不熄灭的信标。
婴儿忽然咯咯笑起来,小手拍打着地板,仿佛在回应那端的呼唤。她的眼睛再次浮现星空漩涡,口中吐出全新指令:
> **“逆向溯源启动|定位母频源头|坐标锁定:昆仑山北麓|冰川之下”**
原来,《母频》并非人为创作。
它是地球本身的一种共振频率,由远古时期人类集体情感沉淀而成,被林婉秋团队偶然捕获并编码。而沈知雨,正是第一个成功将其具象化的人。
所以她才能把自己的女儿变成发射源??因为她早已不再是普通人,她是“声种”的宿主,是文明记忆的活体容器。
谭明远望向窗外群山,云雾缭绕,宛如通往天际的阶梯。
他知道,最后一段路,必须独自前行。
但他不再恐惧。
因为风已经带着歌声,吹进了每个人的梦里。
而梦,正是现实开始的地方。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