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二百三十六章4S店(第2页/共2页)


    他掏出工具凿开,里面竟藏着一台老式水下信号发射器,连接着一根深埋地底的电缆,终端指向岷江主河道下方。

    “她在引导我们去具体位置。”小女孩说,“那里……埋着真正的遗骸标记。”

    谭明远沉默良久,最终点头:“走。”

    两人重返地面时,雨势稍歇,天色灰白。他们沿着江岸步行五公里,抵达坐标所示地点??一处废弃的采砂码头。谭明远将信号发射器沉入水中,按下启动键。

    霎时间,江面泛起异样涟漪。下游数百米处,水面突兀地冒出一串气泡,接着,一块锈迹斑斑的金属牌缓缓浮出,被水流推向岸边。

    那是块编号铭牌,上面刻着:

    > **“西南知识青年改造营 ? 第七施工队”**

    > **“1964.7.13 永志不忘”**

    谭明远跪倒在泥泞中,双手捧起铭牌。

    这一刻,整个成都仿佛被唤醒。

    清晨六点十二分,都江堰景区广播系统突然自动启动,循环播放一段未经审核的音频:

    > “我是川A-07……我在堤坝里……带我回家……”

    与此同时,成都市政水务局监控中心报警,所有水文传感器检测到异常声波频率,数据显示,整条岷江流域的水流速度在短时间内出现规律性波动,波形图竟与《小铜铃》旋律高度吻合。

    社交媒体再度沸腾。#成都听见江底的声音#登上热搜。无数市民涌向江岸,有人撒纸钱,有人放河灯,更有人带着祖辈遗物沿江呼唤亲人姓名。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拄拐而来,对着江水嘶喊:“爸!你说你要修完都江堰就回来!我都等了六十年啊!!”

    当晚,四川省档案馆紧急召开发布会,公开一批尘封档案:1964年洪灾期间,确有“特殊工程伤亡事件”,涉及人数达一百九十六人,全部列为“因公失踪”,家属未获抚恤。政府宣布成立专项调查组,并将在鱼嘴分水堤附近设立纪念碑。

    而在这场风暴中心,谭明远与小女孩默默离开江岸,走进成都城西一条老巷。

    他们停在一栋破旧居民楼前。门牌上写着:**青羊区草堂路17号**。

    这里是沈知雨被捕前最后居住地。据档案记载,她被捕当天,曾托邻居转交一封信给林婉秋,但信件从未送达。

    楼道昏暗潮湿,楼梯扶手锈蚀断裂。他们爬上三楼,敲响302室的门。

    许久,门开了。

    开门的是位白发老太太,眯着眼睛打量他们:“找哪个?”

    “您认识沈知雨吗?”谭明远问。

    老人身体一僵,猛地抓住门框:“……你怎么知道这个名字?”

    “我们带来了她的东西。”小女孩举起那本笔记。

    老太太浑身颤抖,眼泪瞬间涌出。她将他们迎入屋内,屋里陈设简陋,唯有一张老式书桌保存完好。她打开抽屉,取出一封泛黄信件,信封上写着:

    > **“致婉秋??若我不能亲述,请替我说。”**

    她哽咽道:“那天她说,有人要来取走真相。我等了五十七年……终于等到你们。”

    谭明远接过信,拆开阅读。

    > 婉秋:

    >

    > 他们明天就要抓我了。我已经把声种包藏好,你也别来找我。你的任务在北方,我的声音,会顺着江水流到你耳边。

    >

    > 这座城市最痛的,不是死,而是**活着的人假装什么都没发生**。邻居知道谁家孩子没回来,但从不问;同事记得谁在会议上突然消失,却笑着说‘调走了’。

    >

    > 我建那座厅,不只是为了死者,更是为了让生者听见良心的潮汐。

    >

    > 若有一天,《小铜铃》响起,请告诉成都:

    > **不是所有牺牲都该沉默,不是所有服从都是光荣。**

    >

    > 别让他们忘了我们曾挣扎着留下声音。

    >

    > ??知雨

    > 1967.3.4 夜

    信读完,屋内一片寂静。

    窗外,雨又开始下了。

    谭明远低头看向婴儿,她正盯着墙上一幅老旧挂历,那是1983年的日历,停在“四月五日”那天。她的嘴唇微动,再次哼出半句《小铜铃》,随即,铜钥匙剧烈升温,其余四盘磁带同时亮起微光,荧幕更新:

    > 成都 → 已激活

    > 长沙 → 待响应

    > 武汉 → 待响应

    > 兰州 → 待响应

    > 北京 → 待响应

    “长沙……”他低声念道,脑海中浮现另一张照片??1971年,长沙拖拉机厂技校师生合影。林婉秋坐在后排,身边是个扎麻花辫的姑娘,笑得灿烂。背面写着:“周晓芸,我的学生,也是第一个为工人录口述史的孩子。1972年,她因‘传播负面情绪’被下放山区,再无音讯。”

    难道长沙的声种包,藏在某个农机厂的废墟里?还是埋在湘江河床之下?

    他抱紧婴儿,对小女孩说:“我们得加快了。”

    “为什么?”她问。

    “因为……”他望向窗外雨幕,“这些城市等太久了。每一站,都在提醒我们:中国现代化的每一步,都有人用一生去垫脚。而他们最怕的,不是死亡,是被忘记。”

    两人收拾行装,准备启程。

    临行前,谭明远回到水文站,在石门内留下一枚录音笔,里面录着他自己的声音:

    > “我是谭明远,继承林婉秋与沈知雨之志。今日成都之声已醒,请后来者继续守护这方记忆厅。若有新人到来,只需摇动小铜铃三下,系统自启。”

    然后,他将铜钥匙重新嵌入凹槽,轻声说:“谢谢你。”

    石门缓缓闭合,蓝光熄灭。

    雨中,岷江依旧奔流不息。

    而在下游某处,一艘渔船上的收音机突然自动开启,播放出一段模糊童声:

    > “小铜铃,摇一摇,

    >  藏在心里的话,快出来跑……”

    渔民惊愕回头,只见江面雾气升腾,仿佛有无数身影正随波起伏,轻轻挥手。

    谭明远与小女孩登上南下的绿皮火车。

    车厢摇晃,婴儿熟睡,小女孩望着窗外飞逝的田野,忽然说:“你说,下一个城市,会是什么样的痛?”

    谭明远沉默许久,答:“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听,就没人真正死去。”

    火车驶入隧道,黑暗吞没一切。

    而在隧道尽头,隐隐传来铃声,轻轻摇荡,如心跳,如呼吸,如千万个名字在风中低语:

    **我在这里。**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