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天涯逍遥 > 正文 第一百六十八章 潮起潮落(1)

正文 第一百六十八章 潮起潮落(1)(第1页/共5页)

    大兴殿内的气氛压抑至极。

   
    萧靖垂手而立,他能感受到天子压制的怒意,这就像是寒潮骤降一般,让人连呼吸都变得艰难。

   
    殿内烛火微微颤动,萧靖垂眸,目光在所踩的金砖上,不知为何,他似嗅到淡淡血腥一般!

   
    “好啊!出现这等大事,南平道上下居然瞒的死死地!!”楚凌猛拍桌案,那封奏疏被重重拍到御案上,怒火在他胸膛翻涌。

   
    “先是蝗灾,跟着是水灾,但凡能早些呈报到中枢,也不至于让南平道治下,发生易子相食的惨剧!!”

   
    哗啦……

   
    御案上的东西摔一地。

   
    在旁服侍的李忠,此刻头埋的很低,尽管他不知奏疏上的内容,但通过天子愤怒的神情,不难看出南平道的灾情恶化到何等程度。

   
    易子相食啊,这不知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南平道处于大虞东南地界,是有一部分疆域跟南诏接壤,历来为边防重地之一,而隔着平原道、宗庆道就与东吁遥望,该道地理位置是较为重要的,之所以是较为,是因东吁叛逆所窃之地,如果大虞能将旧土收复,南平道的战略地位将更为凸显,是在东南一域的通衢要道也绝不为过。

   
    “臣有失察之责,请陛下严惩。”

   
    萧靖撩袍跪倒在地上,抬手朝御前作揖请罪。

   
    楚凌盯着跪伏的萧靖,眼中怒火未熄,却缓缓收敛了指节发白的双手,理智告诉他,这跟萧靖并无直接干系,灾情隐瞒乃是地方官吏所为,关键是这个灾情发生的时间,恰好是他微服私访前后。

   
    这一时期下,中枢出现的状况,刚好传至南平道治下,清除掉某一派系,可不像想的那样简单,这往往是需要一定时间周期的。

   
    中枢上的好,把党羽抓住就好,该审审,该杀杀,但是地方上就不同了,地方官场盘根错节,一着不慎便会惊蛇走穴,特别是距离中枢远的,那情况就更为复杂了。

   
    “起来吧,这与卿没有干系。”

   
    楚凌强压心头怒意,伸手对萧靖道:“若朕没有记错的话,时任南平道刺史杨牧,乃太宗朝老臣了,还曾任太子少傅一职。”

   
    “陛下英明。”

   
    萧靖没有起身,抬手朝御前作揖道:“起来,其任南平道刺史一职,还是太宗病重那年,宣宗定下此人赴任南平道的。”

   
    如此来,杨牧在南平道刺史一职,做了快九年光景了。

   
    听到这里,楚凌双眼微眯,心中暗暗思量起来。

   
    “臣在看到这份奏疏时,心中也是有惊疑的。”萧靖继续道:“杨牧乃清流出身,素来注重官声,且杨牧赴任南平道以来,是在任做过不少实事的,开荒垦田,兴修水利,完善驰道,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且在其赴任初期,查出数十件冤假错案,使一批贪官污吏,地方败类被悉数查处,可眼下南平道却发生这等事情!”

   
    “更让臣觉得奇怪的,是向户部呈递奏疏的刺史府长史陆泰,乃是杨牧的门生,这……”讲到这里时,萧靖停了下来,南平道发生的事太过诡异了,这其中透着的蹊跷太多。

   
    特别是在今下,对东吁叛逆的决策已定,如果中枢不能妥善处置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对东吁叛逆这一战的。

   
    “陆泰此举究竟是揭发恩师,还是另有所图?”

   
    楚凌双眼微眯,盯着萧靖道:“如果杨牧真有不法,即便陆泰没有谎,但他这一行为无疑是自绝于官场。”

   
    “但要是南平道治下灾情,没有这份奏疏讲述的那样严重,这就可能是有人蓄意搅动南平局势,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楚凌指尖轻叩龙椅扶手,殿内烛火随呼吸微微晃动。

   
    楚凌是在隐秘战线布下抓手,在大虞各道都布设的有耳目,但锦衣卫也好,六扇门也罢,那都是有专职任务的,讲句不好听的话,即便其中有一些发现了状况,但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耽搁了,也未必能及时呈报于御前。

   
    南平道地处偏远,山高路险,消息本就闭塞,若有人有意遮蔽,层层阻隔之下,真相更难上达。

   
    “臣在进宫途中,也想到了这些。”

   
    萧靖低首回道:“眼下对中枢最被动的,是根本不清楚南平道治下,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如果真有受灾之地,到底波及到哪些府县,这府县的地方官吏,还有别的群体,到底是怎样的态度,这不是一封奏疏就能讲清楚的。”

   
    “如果……”

   
    听着萧靖分析的,楚凌心中不由暗叹,都言治国如烹鲜,可实际上哪儿有那么简单啊。

   
    且不提中枢的复杂程度,就中枢与地方的复杂关系,如果没有理顺清楚,甚至中枢出现一些状况,这对地方的掌控力度是呈削减态势的。

   
    别的不,就一县主官,那就是百里侯,掌管着全县一切要务,一县主官要真有些别的想法,跟本县的势力暗中联合起来,足以让朝廷政令在该县形同虚设。

   
    更遑论一府一道,层级叠加之下,信息层层过滤,真话难以上达,权柄悄然旁,这都是有可能的。

   
    今下对中枢的掌控,是呈不断增幅之势的,但这并不代表楚凌对于地方,就能呈现该种态势。

   
    这也是为什么,楚凌要借着一些势头,比如道试,提拔起一批官员上位,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安插人手,好使自己对地方能有较为清晰的把控。

   
    在后世信息发达下,地方若有意隐瞒些什么,这也是能压很久的,更何况眼下交通不便、讯息传递迟缓,一地之事往往经月方达都城,期间但有刻意遮掩,朝廷纵有耳目,也易被蒙蔽。

   
    “此事卿有何想法?”

   
    想到这些,楚凌撩袍起身,朝跪地不起的萧靖走去。

   
    烛光将楚凌的身影拉长,投在冰冷的金砖上。

   
    他停步于萧靖身前,弯腰搀扶起这位重臣。

   
    “陛下,臣斗胆觉得,在南平道一事上,中枢不能直派钦差前去。”萧靖努力平稳心神,在楚凌的注视下,语气沉稳,条理清楚的禀明。

   
    “且不提南平道治下怎样,单单是在中枢层面,如果在其他有司毫不知情下,突然派去了赈灾大臣,这势必会叫一些人生出警觉的。”

   
    “卿的意思是反应太大?”

   
    楚凌双眼微眯,盯着萧靖道。

   
    “陛下英明。”

   
    萧靖低首道:“任何事情都是有章程的,特别是在中枢层面,如果因为较大的反应,使得一些人生出警觉,那保不准就有人往别的层面猜想。”

   
    “对东吁叛逆一战,就今下的态势而言,是我朝最为重要的事情。”

   
    “讲句不好听的话,即便南平道治下真发生严重灾情,但却不能因为此事,影响到对东吁叛逆的征伐。”

   
    楚凌沉默了。

   
    尽管萧靖讲这些,显得很冷酷。

   
    但这就是现实。

   
    牵扯到国朝层面的事,特别是涉及对外的,只要是在决策层敲定下来,哪怕在此期间,国内发生了一些事,必要时该压的时候也必须压住。

   
    “如此就派廉政总署的人,前去南平道巡察吧。”

   
    想到这里,楚凌皱眉道:“不过以什么名义前去,既不惊动中枢有司,又能深入到南平道调查,这才是关键所在。”

   
    “臣觉得以南平道试舞弊的名义就很好。”

   
    萧靖不假思索,讲出心中所想,“其实在过去一段时日内,针对各道道试的流言蜚语就没有停过,今下是因为一些状况消停下来,但是仍有人在传这些。”

   
    “廉政总署,在睿王的执掌下,在先前查出不少要案,也被陛下赋予了巡察地方的职权。”

   
    “以这个名义,让廉政总署的人深入到南平道,臣觉得是最合适的,不过有一点,陛下还要重视才行。”

   
    楚凌开口道:“卿想的,是南平道真像那份奏疏讲的那样,治下发生了严重的灾情,这负责去南平道治下的人,就要肩负起赈灾职责?”

   
    “正是。”

   
    萧靖点头道:“如果南平道的灾情严重,必须要介入赈灾,如此长的时间,民间积怨是在所难免的。”

   
    “不止是赈灾,查清南平道发生的事情,也是其必须要肩负起来的。”

   
    “这个人选,必须是廉政总署的,不过随行前去南平道的人,倒是可以从别处抽调一些悄然跟随。”

   
    楚凌目光渐凝,负手来回走动起来。

   
    这个人选不好定夺啊。

   
    其实在楚凌的心中,最合适前去南平道的,是御史大夫暴鸢,真要是南平道发生严重灾情,其不仅能深挖其中缘由,还能极好的解决赈灾事宜,但是这个规格太高了,这势必会引起中枢的异动的,而中枢一旦有了异动,势必会有人向南平道通风报信的。

   
    派御史台其他大臣前去,或许达不到暴鸢这种成效,但是也差不了太多,反倒是特设的廉政总署,是极为符合做这些事情的。

   
    “去,传苏琦来见朕!”

   
    “奴婢遵旨!”

   
    李忠当即作揖拜道,随即便快步朝殿外而去,出殿的那刹,李忠没由来的暗松口气,多事之秋啊。

   
    本以为在京畿道发现些事情,这就已经是全部了,却不想在距中枢更远的地方,居然发生的事情更大。

   
    关键是眼下……

   
    可想着,李忠却强迫自己不去想这些,眼下所遇的这些事,已不是他能去掺和的,想都不能多想。

   
    “户部这边要派人跟随。”

   
    与此同时,在大殿之内,楚凌皱眉道:“南平道一事,必须要做最坏的打算,不然的话真出现状况,倒是再去解决,恐一切就真来不及了。”

   
    “陛下,户部要派人的话,只能从宣课司抽调人手。”

   
    萧靖快速思索下,抬手朝天子作揖道:“而且抽调的人手,还不能是在中枢的,必须是要在地方的才行。”

   
    “自左相国‘病逝’以来,户部就被很多人盯着,特别是臣推行的诸策,还牵扯到太多的利益。”

   
    “人,一定要挑选好。”

   
    听到这话,楚凌伸手道:“这件事不是事,务必要重视起来才行!”

   
    “臣遵旨!”

   
    萧靖立时应道,可随后,萧靖却话锋一转,朝天子禀道:“陛下,臣觉得这件事,还有一人必须要跟着。”

   
    “谁?”

   
    楚凌生疑的看向萧靖。

   
    “时任秘书省少监的秦至白。”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