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修真小说 > 济公传奇王钟亭 > 正文 第719章 晋朝覆灭,刘裕篡位

正文 第719章 晋朝覆灭,刘裕篡位(第1页/共5页)

    却说司马休之、鲁宗之、韩延之等曾奔投后秦。后秦为晋朝所灭,鲁宗之已死,司马休之等人见机先遁,转而逃入北魏之地,北魏朝廷对其各给官阶,使他们参军政。

   
    司马休之寻找士卒,子文思及鲁轨等人,遂为北魏之臣。刘裕大力搜索而不获,只好罢休。

   
    义熙十三年(417年),晋朝廷已派遣琅琊王司马德文,与司空王恢之,先后来到洛阳,修谒五陵。刘裕欲上表奏请迁都,仍至洛阳,王仲德谓劳师日久,士卒则思归,迁都之事未可骤然而行,刘裕于是罢议。晋朝廷已加授刘裕为相国,总掌百揆,封十郡为宋公,备九锡礼,刘裕又佯装推辞不受。再进爵为王,增封十郡,刘裕仍然上表固辞。封爵虽崇,终未满意。更欲进略西北,为混一计。这个时候,忽然由京中递来急报,乃是前将军刘穆之,得病身亡,刘裕听说,禁不住惊惶悲恸,泪下数行。时,刘穆之享年五十八岁。

   
    当初在元兴三年(404年),刘裕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起兵讨伐桓玄,占领京口后向何无忌询问主簿人选,何无忌就推荐刘穆之担任。刘裕不久就击败桓玄,攻占了建康,当时决定大事的都是刘穆之,纵然很多事都要仓促决定,但都处理得相当妥当。刘裕亦视刘穆之为心腹,凡事都询其意见;刘穆之亦尽心协助,不遗余力。当时东晋法律宽松,纲纪不立,门阀豪强可恃势凌人,平民则无法自处。刘穆之都以当时形势调校矫正法令,更让平民对法律有所适从。在刘裕以身作则下,很快就改变了当时的政治风气。

   
    刘穆之一度转任尚书祠部郎,及后再任刘裕的府主簿,再转纪室录事参军,领堂邑太守。又因平定桓玄的功勋,封西华县五等子。

   
    在义熙五年的时候(409年),刘裕北伐南燕,刘穆之随军;次年灭南燕后因应卢循叛乱威胁建康,刘穆之又随刘裕率军回守建康。刘穆之在这两件事上都经常在背后计谋划策,决定要事。刘毅因而厌恶刘穆之,常故作平常地和刘裕表示刘穆之权力太重,但刘裕却更加信任刘穆之,并让刘穆之转任其司马。

   
    义熙十三年(417年)九月,刘裕灭亡后秦,占领关中,并打算以关中作基地继续进行北伐。但是,“前锋已平洛阳,而未遣九锡,弘衔使还京师,讽旨朝廷。时刘穆之掌留任,而旨反从北来,穆之愧惧,发病遂卒。”

   
    刘穆之于十一月辛未日(11月27日)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刘裕闻讯后,感到震惊和悲痛,亦感到自己于京邑根本之地已空虚无靠。

   
    刘裕于是决意起行返回建康,留年仅十三岁的刘义真与王镇恶等诸将留守关中。关中重地,偏留稚子居守,未知何意?

   
    刘裕令咨议将军王修为长史,王镇恶为司马,沈田子、毛德祖、傅弘之为参军从事,留辅刘义真,自己率领各军东还。

   
    三秦父老,听闻刘裕整装欲返,俱诣军门泣请道:“残民不沾王化,已阅百年,今复得睹汉仪,人人相贺。长安十陵,是公家祖墓,指汉高以下十陵。咸阳宫阙,是公家旧宅,舍此将何往呢?”

   
    刘裕亦黯然欲涕,随即慰谕道:“我受命朝廷,不得擅留,诸君诚意可感,今由次子义真及文武贤才,共守此土,汝等勉与安居,谅不至有意外变动呢!”

   
    大众听后乃退。

   
    沈田子忌惮王镇恶的军功,屡言王镇恶家住关中,不可保信,至是复与傅弘之同入对刘裕说这些话。

   
    刘裕答道:“猛兽不如群狐,这是古人名论。今留卿等文武十余人,统兵逾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