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修真小说 > 济公传奇王钟亭 > 正文 第714章 刘裕平乱迎安帝

正文 第714章 刘裕平乱迎安帝(第1页/共2页)

    刘裕于晋哀帝兴宁元年三月十七日(363年4月16日)夜间出生,其时家境贫苦,母亲更在分娩后患病去世。

    父亲刘翘无力请乳母给刘裕哺乳,一度打算抛弃他,只因刘怀敬之母伸出援手,养育刘裕,才得以活下来。

    刘裕长大后,“雄杰有大度”,身高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拘小节,侍奉继母萧文寿以孝顺闻名。

    早年因家境过于贫寒,落魄到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刘裕仅认识一些文字,曾因为赌博樗蒲而倾家荡产,遭乡里轻鄙,时人大多不能赏识他。

    不过,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谧却对刘裕颇为赏识,王谧曾对他说:“你应当会成为一代英雄。”

    刘裕后从军,成为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

    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十一月,五斗米道道士孙恩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起响应,朝野震惊。

    晋廷忙派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前往镇压。或因孙无终的荐举,刘裕转入刘牢之的麾下,担任了参军。

    当时的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

    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也就是谢道韫的丈夫,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谢道韫劝谏了丈夫几次,王凝之一概不理,谢道韫只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孙恩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城,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这事出在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就先杀了我。”

    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她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足不出户只是打理本府内务,闲暇时写诗着文,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孙恩之乱平定不久,新任会稽郡守的刘柳前来拜访过谢道韫。谢道韫究竟跟他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事后,刘柳逢人就夸奖谢道韫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谢道韫的后半生写了不少诗文,汇编成集,流传后世。

    十二月的时候,刘牢之率部抵达吴地,派刘裕领数十人侦察义军的动向。不巧碰上数千义军,刘裕率众迎战,在随从战死大半的情况下仍手舞长刀,酣战不止。后来,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及骑兵主力相继前来,起义军溃退,刘裕乘胜收复山阴(今浙江绍兴)。孙恩逃回海上。

    隆安四年(400年)五月,孙恩攻克会稽郡,杀死谢琰。十一月,刘牢之再次领兵东征,孙恩败退。刘牢之驻扎上虞,派刘裕戍守句章城(今浙江宁波)。句章城矮小,士兵又不到数百名,刘裕常常披坚执锐,身先士卒,每战都冲锋在前,起义军这才退回浃口。

    隆安五年(401年)春,孙恩频繁进攻句章城,每次都被刘裕击败。三月,孙恩北击海盐县,刘裕跟踪追击,在海盐县城旧址筑起城池。起义军连日攻城,城内兵力空虚,刘裕就挑选数百人组成敢死队,都脱掉盔甲,手持短兵器,击鼓呐喊冲出城。起义军遭到震慑,士气大丧,丢盔卸甲逃散,大帅姚盛被斩。刘裕虽然连战连胜,但考虑到众寡悬殊太大,于是假装弃城而逃,诱使起义军蜂拥进城。他趁其懈怠,发兵伏击,大败义军。

    六月,孙恩转进渡海,准备突袭丹徒(今江苏镇江),聚集部众达十余万。刘牢之还驻山阴,京师震动。刘裕闻讯,日夜兼程,与起义军同时抵达丹徒。当时起义军和北府军众寡悬殊,又加上长途急行军十分疲惫,而丹徒守军又无斗志。孙恩率兵数万,攻打蒜山,遭刘裕部猛攻而大败,跳崖投水而死者甚众。八月,朝廷加刘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率领水军追击至郁洲,又大败孙恩,迫使其南逃。十一月,刘裕在海盐再度击破孙恩。自此,他三战三捷,俘虏义军数以万计,而义军遭遇“饥馑疾疫”,死亡过半,从浃口撤至临海。

    在转战三吴的几年中,刘裕屡充先锋,每战挫敌,其军事干略得到初步显露。他不仅作战勇猛,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且指挥有方,富有智谋,善于以少胜多。当时诸将纵兵暴掠,涂炭百姓,独有刘裕治军整肃,法纪严明。他率水军继续追讨孙恩,孙恩畏惧被擒,于是在临海(治章安,今浙江临海东南)投海而死。

    孙恩起兵,消耗了晋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虚,这给盘踞长江上游军事重镇荆州、虎视三吴的桓玄以可乘之机。元兴元年(402年),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率军西讨桓玄,桓玄也率荆楚大军南攻司马元显。司马元显派刘牢之抵御,刘裕也随军前往。刘牢之率部到达溧州(今江苏溧阳)时,遭遇桓玄所部,刘裕请求发起攻击,未得同意。刘牢之打算派刘敬宣到桓玄营中讲和,遭到刘裕与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联袂坚决谏阻,刘牢之不听。桓玄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杀司马元显,收夺刘牢之兵权,以其堂兄桓修代之。刘牢之惧祸而逃,后自缢身亡。刘裕审时度势,暂投桓玄以行韬晦。由于刘裕屡建军功,于北府旧部中颇有声望,故桓玄也不敢小视他,任命他为中兵参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孙恩死后,余众推其妹夫卢循为主。卢循率义军残部南下,攻占永嘉(治永宁,今浙江温州)、晋安(今福建福州)等地。桓玄为安抚地方,任卢循为永嘉太守。卢循表面应允,但仍不断进攻沿海郡县。

    元兴元年(402年)五月,桓玄派刘裕东征,讨伐卢循。

    元兴二年(403年)正月,刘裕败卢循军于东阳(治长山,今浙江金华)。卢循逃往永嘉,再为刘裕追败,部将张士道也被杀。刘裕一路追击至晋安,卢循渡海南逃。六月,刘裕因功被加封为彭城内史。

    桓玄掌控朝政,获封楚王,并打算篡夺皇位。一次,桓玄的从兄桓谦私下询问他对禅代的看法,刘裕假装称赞桓玄的功勋,表示桓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