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民国游骑我要做好人炮打海 > 正文 第477章 淳朴和好客

正文 第477章 淳朴和好客(第1页/共2页)

    赶在太阳完全落山之前,来到山坳里的小村庄,远远望去,豆大的昏黄灯光,生机一线。

    庄口,两位妇人拉着呱,站在一棵光秃秃的老槐树下,翘首以盼。

    儿行千里母担忧。

    “娘。”

    年龄最小的一个,突然加速跑了起来。

    “这小子,还是孩子心性。”

    “才多大,十四的孩子。”

    十四岁,扛枪打仗。

    有钱人家的孩子,还规规矩矩的坐在学堂里。

    政客出理想,富人出财物,穷人出生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近了,30刚出头的年龄,风吹日晒,衰老的比较快,像40几岁的人。

    对比起,前世还在搔首弄姿的中年戏子,眼下的人是多么的伟大!

    朴实无华成为土老帽,乡巴佬,农业地里的,农民工,捞仔,各种贬义的词语。

    模范不再是模范,先锋不再是先锋,感动只是某些人的自我感动,一个礼崩乐坏的美好时代。

    多么荒唐和魔幻,多么讽刺和悲凉!

    “回来了,锅里留了饭。”

    “这位是?”

    “远来的客,和我们一样。”

    言语中肯定产生了误会,热情,更加热情。

    天底下最好吃的饭,也是让人最挂念的饭,妈妈的饭。

    感情是拘谨的,苦难的日子,让人们深深地收敛起来,情绪不善于表达,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如何体现对客人的重视?

    贫瘠的日子里,恨不得把所有好吃的摆上桌。

    坐在屋里喝水的时候,等张爱国听到扑腾扑腾的动静的,陀出来的时候,为时已晚。

    家里的大公鸡,被一刀抹了脖子,两根木棍夹着鸡身在热水中翻滚,像两条背带。

    一会儿一个托马斯大回旋,接着玩个大风车,转啊转,华丽的毛很快被拔光。

    土豆焖鸡,那叫一个香。

    纯正的走地鸡,村里酿的地瓜烧,招待客人,倾其所有。

    “来,多吃点,叨菜叨菜。”

    “喝口,喝口。”

    劝酒劝菜劝吃劝喝,人们单纯的热情,只因为你对他们好,指甲盖大小的一丁点好,就会记在心里,有时是一辈子。

    “先生,贵姓?走了一路,还没问。”

    “我先说说我自己,我姓潘,叫潘大龙,属大龙的嘛,左手边,是赵有根,右手边,是费德发,正对面,是黄得劲。”

    “出门在外,江湖行走,我呢?坐不更名,行不改姓,我姓陆,陆少康。”

    “莫非是上海的陆先生?”

    “哪个陆先生?”

    潘大龙激动的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贵客,实在是贵客,我懂我懂。”

    红方的保密工作,是经过血淋淋的教训,吃了无数的亏,总结出来的。

    “我敬你一碗酒,陆先生。”

    潘大龙,端起酒,表情很郑重。

    “好,我也不矫情,都是大老爷们。”

    地瓜烧在山东福建产量最多,口感清冽味甘,韵味独特,喝多了容易上头。

    地瓜,在明万历二十一年,在吕宋经商的福州人陈振龙,将红薯引种到福州,历程惊心动魄,颇具传奇,华人华侨的贡献永载史册。

    那些润人就算了,国家有难,必然不动于山。

    “这酒,咱们少喝,晚上还要警醒,等赶走了小鬼子,一醉方休。”

    “好。”

    喝完酒,一大碗手擀面端了上来。

    “自家种的麦子,留了一点,刚刚磨了磨,赶紧尝尝,比洋面好吃多了。”

    人要走,如何记得自己的根在哪里?

    空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