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玄幻小说 >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萧凌凌凌 > 正文 317. 第三百十七章自由奢华的汴梁47 见人……

正文 317. 第三百十七章自由奢华的汴梁47 见人……(第4页/共5页)

真是发达了。

    然而他寻访大半年,连连碰壁,那些名声响亮的老师,要么说自己精力不够,不打算再收学生,要么说自己的学识有限,教不了如此天才所谓孩童。

    刚开始他还暗自得意,觉得吾儿果然聪慧异常,就连那么出名的老师,都觉得自己教不了他。

    可渐渐的,就觉得不对劲了,一个两个教不了,难道十几个就没一人能教?

    后来他一打听,发现之前说没精力的那位名师,之后又收了三名学生。

    整整三名啊,这哪里是教不了,分明是不愿教他儿。

    李德兴又气又急,生意人的和气生财,让他没有直接上门质问,而是备上重礼,一次次上门请教,说自己如何如何苦恼找不到名师,说儿子再耽搁下去,怕就要误了读书的好时机,最终沦为庸碌之辈。

    是他这个父亲无能,小儿子生在他家,竟然深深错付了。

    说到动情处,他痛哭流涕,呼天抢地,甚至说出愿意折寿十年,只为小儿能顺利求学的话。

    如此为孩子着想,让那名师不免动容,忍不住心生愧疚,于是暗暗吐露了实情。

    原来无人愿收他儿子当学生,不是因为这孩子不好,或者太好,纯粹是因为李德兴的出身不够,偏又太过出名。

    众名师担心,自己收下江南第一富商的儿子,会被认为是收了重礼,进而怀疑他们的品行。

    如果李德兴有个显贵的出身,或者即便以前曾显贵过,之后落寞了也可以。

    大家还可以辩解,是敬佩其先祖品行,有感于孩子效先祖,才收下细心教导,以免辜负了孩子的天资。

    所谓名师,既然已经出名了,就要为了名师细细维护,不能落下贪财的名声,更不能被人质疑其品行。

    所以事情别扭就别扭在这里,名师受名声所累,不好收李德兴这个江南第一富商的孩子当学生,即便这孩子是真的聪明,外人也只会认为,名师看中的是钱财,而非孩童本身。

    毕竟偏见天然存在,听其出身,祖辈小吏父亲盐商,第一反应就是禄蠹之辈,这样的家庭真有所谓的神童?

    不会是为了好听杜撰出来的吧?

    长久以来的习惯,大家都把吏称为酷吏,把商人看做重利而忘义之辈,即便宋朝开放经商,也不能改变这千百年形成的传统观念。

    更何况,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事实!

    而李德兴的豪富也太出名了,但凡提及,几乎人人可闻,对他的身世经历,也了如指掌。

    又是酷吏又是盐商,几乎都和众人心里鄙夷的存在划上等号,难怪那些名师们避之唯恐不及。

    这就像后世的土大款一样,有钱但没素质,别人和他们交好,都会被怀疑是为了钱连面子都不要了。

    所以如果不是真的看上他们的钱财,其他人反而会敬而远之。

    这情况换到古代,只会更严重。

    要李德兴没那么出名,他的孩子收了也就收了,偏他不仅在江南一地,而是全国扬名,难怪他辗转多地,都找不到愿意收他儿子之人。

    而且随着他拜访的人数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

    别人不收的,剩下的名师们就更不敢收了,到了最后,别说名师了,就连普通夫子也不会再收了,以免背上贪财谄媚富贵的名号。

    好在李德兴醒悟及时,还没有把这件事传到外地去,不然他儿子是真的毁了。

    最后这事是怎么解决的呢?

    其实很简单,李德兴找了一家早已落寞的李氏家族连了宗。

    此李家据说和诗仙李太白还有关系,其直属祖辈是李太白的二子李颇黎。

    至于是不是真的,这谁知道呢,历史上李颇黎是失踪,下落不明,他们说是就是吧。

    不过除了这个不知真假的祖辈,李家祖上还是出过几位名士的。

    哪怕这名士离得最近的,也是百年前的事了,他们现在落魄到祖宅祖田都没了,大多还是佃户,也依然有人觉得他们是名人之后,来历不凡。

    李德兴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研究过后,把自家早已作古的□□并入了这李家族谱,于是他就有了一个疑似太白后人出身的身份。

    而他那自小聪颖的儿子,从一开始的被人嫌弃,瞬间变得备受追捧。

    大家都在夸赞,原来是诗仙之后,果然有太白遗风啊,更是顺利拜得名师。

    而那李家也不亏,李德兴是真的把自己当李家族人了,尽心尽力照管,送田送房子,修祠堂购买祭田,还成立族学,比真的族人做的还要好还要全。

    让一开始怀疑此事真实性的人也打消了怀疑,毕竟那可是十几万两白银花出去,如果不是真的族人,谁舍得?

    可这对江南第一的盐商来说,多吗?

    只要能让自己的儿子有前途,一点也不多。

    后来,这李德兴的儿子果然出众,考中了状元,成为□□太宗时期的重臣高官,虽然远远称不上和诗仙太白相比,但也带领家族改换门庭,自此跨入官宦阶级。

    有这个例子在,这些年发家的富商们,都热衷于给自家编造一个身世,或从家族先祖中找有本事的人出来造势,或和那些听着名头很大的家族连宗,借名行事,双方互利互惠。

    正因为这样的事多了,张家人丝毫不怀疑张珦找来的目的,还以为就和那些富商为自家找出身一样。

    其实但凡他们想多一点就会知道,因为带走柴宗训儿子的事,他们多年来小心翼翼,从不敢露出痕迹。

    尤其发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