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玄幻小说 >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萧凌凌凌 > 正文 第282章 第两百八十二章自由奢华的汴梁12

正文 第282章 第两百八十二章自由奢华的汴梁12(第1页/共5页)

    六年后

    苏叶坐在客船上, 由东水门进汴梁,沿着汴河一路来到利仁坊,方靠岸下船。

    利仁坊是内城比较富贵的坊市, 在这里居住的,大部分都是当官的, 房价也是贵的离谱。

    旁边的光华坊有着开封府, 明堂, 秘书省, 尚书省等官衙机构,因此东街这边, 居住大部分都是官员。

    苏叶能在这里拥有一栋66间房的住宅, 还是因为苏母当时买的早,又正好碰到了一位贪官被查出贪赃枉法, 判了流放。名下有六栋豪宅充公, 而这处,是他用管家的名义买的,也被充了公。

    查抄的房子被重新拿出来售卖, 按理来说会比市价低一点,再加上位置实在好, 本该被那些官员哄抢的。

    可这处屋宅相比其他动辄一百多间的,就显得小了, 另外主人不住,又在管家名下,就被拆分当成了租房,租给来汴梁读书的学子们。

    人一多,又没有精心保养,房子自然坏的快, 不仅有漏雨漏风等问题,而且到处都是破破烂烂。

    房子买了不一定能住,得推翻了重建,那大伙就不乐意了,性价比不高啊。

    一来在汴梁,买地皮不便宜,可重新起一栋房子的价格更高,宋朝的房子好装修,为了装饰往往需要耗费更多的钱,因此这是和地皮一样昂贵的花销。

    花了比周围房子一样的价格,结果却买了一栋破房,还得自己重建,这换谁都不乐意。

    于是这里就被苏母捡了漏,花了三千多两,购买房契地契,又花了两千多两重建。

    当时觉得不值,因为这里的房价值不了六千两,几乎是周围房子的两倍。

    但这十几年,北宋的经济飞速发展,汴梁人口也越来越多,更多的官员都买不起房,导致这里的房价节节攀升,没有七八千两银子,还拿不下这栋房子。

    也就是说,苏母实在做了一桩投资颇丰的买卖。

    而这也便宜了苏叶,在汴梁直接有现成的落脚点,关键还靠近汴河,出门那可太方便了。

    房子一共是两进的,其实是三进改成了这样,前面一进有九间,分别是正厅,大堂,左右厢房,以及下人居住的倒座房。

    第二进是个大大的花园,小桥流水,山石造景,湖中心有观水亭,外围是一圈房子,把小小的人工湖围起来,总共有四十多间,用途不同。

    这是一个不太符合规定的房子,看起来就像是酒楼那种建筑,坐在厢房里,能欣赏到院中的美景和亭中心的表演。

    没错了,苏母就是按照酒楼的模式建造的,她是个江湖人,自来也没见过官宦人家的宅邸,当然也看不懂他们那些意境,以及虚虚实实的造景。

    但每次来汴梁,她住的都是遇仙楼这种顶级奢华的酒楼客栈,她觉得,这就非常奢华和舒适了,因此当初修建的时候,就按照这个样子来。

    好在当时还没有对房屋建筑有过多规定,大家建成什么样,纯凭自己的喜好。

    现在就不行了,处处有规矩,房子不是你想造,就可以造的。

    苏叶也觉得这样的房子住着很舒服,人家酒楼一切宗旨都是为了服务,当然处处考虑到了舒适度。

    说实话,在有雇佣下人的情况下,这种房子简直千好万好,无一处不好。

    当然前提是有人帮你打扫清理,时时维护,也有人洗衣做饭。

    苏叶自然有这个财力,直接雇佣了十来人,其中厨房就有三位,两名厨子和一名小工。

    在宋朝,那些可以买卖的奴仆基本没有,都是雇佣,合同长的签十年,十年后看是否续约,可以请人继续干。

    相对地他们的工钱也就比较高,好的厨师一天需要500文,而能干的婆子一天也要差不多200文,因此这宅子里每月的花销至少在300两上下。

    除了这些人的工钱,还有吃穿,养车马的钱,维护房子的成本,所以在开封想要生活过得好,免不得大出血。

    当然了,苏叶是不担心的,先不说苏母留给原主在汴梁的产业,就够她一辈子吃喝不愁了。

    加上霸刀山庄现在正在经营的,以及苏叶这六年来的经营,每年至少十几万两收益,花这些是轻而易举。

    苏母置办的产业中,除了这一栋房子,还有三间铺子,一间在通力坊,一间在安业坊,都在内城城西,繁华的商业地带,铺子不大,可以开一间脚店了,因此租金不便宜,每月的租金200两左右,加起来就是将近400两。

    最后一间在外城,靠近国子监,被租给了一家经营青楼生意的,那个房子大,直接有三百多间,中间还有园林设计,每月租金300多两。

    这里加起来就超过了700多两,完全能覆盖宅子里的开销,还能剩下一半用来花销。

    另外,苏母在城郊买了一百亩的下等田,和一百亩的山地。

    所谓下等田,并不是它的地力有多差,或者没有水源可以灌溉,而是离汴梁稍微有一点远,运输需要翻过一个缓坡,不是很方便。

    再加上那块地只是往年被开了荒,后来战乱百姓都逃了,就变成了荒地,但官府的登记,却是下等田,得按照下等田的价格购买。

    谁也不愿意做这个冤大头啊,因此就一直空着。

    苏母心里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江湖人经营势力,大部分都是找个山头,先修建房子,然后收弟子。

    大部分弟子给孝敬钱,他们拿去买铺子买地,然后把地租给附近的农民耕种,或者收一些给不起孝敬的弟子,让他们从事耕种,顺便学武。

    而往往这些地,就是开发自己所在的那个山头,因为离得近,也往往都是一些荒地,甚至没有经过开发的。

    江湖人很少去计较这些地里的出产怎么样,因为那些基本不卖,只供自家吃,省的花钱买了。

    他们要是想赚钱,多收一些富贵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