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华夏真相集背砍刀诗人 > 正文 第十七集 镇州大战

正文 第十七集 镇州大战(第3页/共5页)

p;张处球爱其忠烈,亦自叹息了一回,乃下马割下首级,命部下将李存进尸体掩埋,然后勒军回城,命将李存进首级挑于旗杆顶上,绕城宣示。

   
    晋兵攻城正急,看看城中守军已经不支,忽见主帅首级,如何不惊?于是军心唤散,刹时败退如潮,直奔回晋阳去了。

   
    张处球人少不敢追击,自行入城,向兄长张处瑾报功。

   
    败军回至晋阳,面见晋王,诉说三军统帅李存进殿下,不知如何被人割了首级。

   
    晋王李存勖再次大哭,愈加切齿愤怒,遂以义兄殿下李存审代之为帅,再攻镇州。此番再来征讨之时,镇州城内已然粮尽,再无抵御之能。

   
    张处瑾眼见山穷水尽,只得再次修下降书顺表,搜尽库中金珠珍玩,遣人往晋王行营请降。使者发出未及还报,晋军已至城下,再次围定攻打。

   
    镇州部将李再丰一见大势已去,趁夜修书射入晋营,求为内应,献城投降。

   
    九月二十九日夜,晋军进入镇州,生擒张氏兄弟、家人及其同党,皆被押送往晋阳。并掘张文礼墓得尸,碎磔于市,挫骨扬灰。

   
    晋王李存勖乃命将张氏兄北亲属尽皆斩首,设史建塘与李嗣昭灵堂献祭。

   
    至此晋国耗时一年余,折损数员大将,最终兼并镇、冀、深、赵四州。

   
    晋王李存勖并吞河北四州,兼领成德军,由此天下大震。前蜀主王衍、吴主杨溥等多次上表,劝晋王称帝,自己愿为藩属。

   
    晋王说道:此前亦曾有人上书劝说先王,说唐室已亡,宜晋位称帝。但先王对我曾说:“我死之后,你应致力恢复唐朝社稷,休为篡逆之行。”言犹在耳,我岂敢悖之耶?

   
    言罢大哭,其实暗谓国无祥瑞,不欲落篡逆之名。

   
    恰当此时,门军入报:今有高僧传真,说来献传国玉玺,见在殿外。

   
    晋王大喜,急命宣入,并令赐座,问道:大师何来玉玺?

   
    传真奏道:在黄巢攻破长安之时,城中大乱。家师偶尔游方至此,适逢宫中内侍逃入寺中躲藏,因伤重不治而死。家师自其身上找到传国玉玺,因而深藏,临寂灭时留赠小僧。某不识此宝,以为平常之玉,因庙贫拿到市上鬻之,被行家识破,告我此乃传国之宝,不可轻卖。小僧无福消受国宝,因知大王实为百姓社稷,欲复唐室,故此来献。

   
    说罢起身,解下背上包袱,恭呈晋王。

   
    晋王欣喜不已,亲自解开包袱,见里面果是金镶玉玺,瑞彩缤纷,霞光万道。

   
    部下群臣将佐见此,皆都大喜,无不下拜,一齐称贺:陛下当为皇帝,天意难违。

   
    晋王见此,且惊且喜,犹豫不定。班中时有晋阳宫中尉宦官张承业,急跪倒在地,进谏道:大王世代效忠唐室,誓死消灭叛逆,恢复唐朝宗庙社稷。今河北初定,朱氏尚存,大王若登帝位,则人心散矣。大王何不先灭朱氏,拥立唐室后人,取吴平蜀,横扫六合!彼时即使高祖、太宗起死回生,又有谁敢位于大王之上哉?

   
    晋王听罢不悦,沉吟道:此并非我本意,只是左右大臣诸将皆劝,孤实无可奈何。

   
    张承业知道无力阻止,遂痛哭道:诸侯浴血奋战,本是为恢复唐朝大业,今大王自取帝位,是欺骗老奴也。老奴请将封地还给大王,乞此骸骨,就回晋阳,为老王守陵。

   
    晋王准奏,许其还乡。

   
    张承业回至晋阳,便即得病,再不能起。

   
    晋王同意藩镇百官之请,欲登基为帝,就命人访求唐朝旧臣,准备朝廷百官僚属。唐朝前礼部尚书苏循闻说此事,便自行赶到行台魏州,欲为晋王效力。

   
    进入牙城之后,看到官府就拱手弯腰行礼,称此叫做拜殿。

   
    然后上殿拜见晋王,高呼万岁,手舞足蹈,一边流涕,自称臣下。又献给晋王三十支大笔,说是唤作“画日笔”,旧日为唐王天子所御用者。

   
    晋王大喜,立命恢复苏循礼部尚书原职,命为河东节度副使。

   
    苏循闻说老公公张承业在晋阳病重,遂亲往拜谒视疾,张承业却对苏循反感至极。

   
    晋王称帝之事,早有梁国细作报至汴京。梁末帝闻报,且知是因吴、蜀等国皆与晋国勾结,上书劝晋王称帝,不由心生忌恨。

   
    又闻晋军主力皆在镇州,黄河守卫空虚,遂诏命北面招讨使戴思远去伐。

   
    戴思远领命,与部下诸将商议,谋用杨村人马为前部先锋,渡河前去袭击德胜北城。有后梁降卒得知此讯,为求赏赐,急至魏州,报予晋王。

   
    李存勖大惊,急派李嗣源为帅,领兵前去迎击梁军。

   
    李嗣源奉诏,领兵三万即行。

   
    字幕:李嗣源,沙陀族部民,名邈佶烈,善于骑射,为人沉厚寡言,行事恭谨。

   
    邈佶烈十三岁时,便在沙陀族首领李国昌军中效力,后被少主李克用收为养子,赐名李嗣源。朱温在汴州火烧上源驿时,李嗣源时年十七,在乱兵流矢之中将李克用救出,因而备受重用。其后李嗣源被任命为李存信副将,与其协同作战,所向克捷,屡获大胜。

   
    西元九二一年,唐晋天佑十八年,冬十月,已未日。

   
    李嗣源领兵来御朱梁大军,详审地理,分兵派将。先在戚城埋伏一彪人马,其后命令李存审驻扎德胜,用骑兵去引诱后梁军,假装害怕,示弱于敌。

   
    两军相遇,后梁兵见晋军不堪一击,于是争先恐后向前推进。不料进入埋伏,见晋王李存勖率领主力部队已经严阵以待。

   
    晋王见李嗣源已将后梁兵引至,遂命擂鼓,令三千名铁骑奋力出击。

   
    后梁兵大败,被晋军杀死杀伤无数,在逃跑时复又自相践踏,落入河中冰窟,损失两万余人。戴思远仅以身免,逃往杨村。

   
    晋军由此大胜,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李存勖喜之不胜,战后叙功,任命李嗣源为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同平章事。

   
    便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