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华夏真相集背砍刀诗人 > 正文 第三集 哥舒哭师

正文 第三集 哥舒哭师(第2页/共5页)

>

    哥舒翰以身体有恙极力推辞,天子不允,最后只得接受任命,带病出征。

    玄宗又命田良丘充任行军司马,马军指挥王思礼、步兵指挥李承光等为将,与哥舒翰领军二十万,赴潼关拒敌。

    出师之际,唐玄宗亲自饯行,命百官到郊外相送,又加封哥舒翰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对哥舒翰寄予殷切厚望。

    不知今日老将,已非当年勇壮。

    安禄山造反之初,族弟安思顺先向唐玄宗告发,因此免罪。

    哥舒翰一向讨厌安思顺,此时大权在握,就命心腹人伪造安禄山写给安思顺密信,又假装在潼关城门抓住送信之人,构陷成罪,上报朝廷。

    安思顺无法辩解,与弟安元贞都被玄宗处死,家人被流放岭南荒芜之地。

    大军到至潼关,哥舒翰部下心腹之将王思礼进言道:安禄山造反,是以清除杨国忠为借口,未说要反叛朝廷。若将军留兵三万镇守潼关,自率精锐回师京城诛杀杨国忠,安禄山叛军自然瓦解。此乃汉景帝挫败七国之计,明公以为如何?

    哥舒翰虽有此意,但又恐被朝廷视为安禄山第二,终未采纳其计。

    不料营中却有杨国忠心腹细作,探知此事,急遣密使上京,报与奸相。

    杨国忠大惧,遂奏请唐玄宗同意,复招募一万三千精兵,由心腹杜乾运统领,屯兵灞上,名义抵御叛军,实为防备哥舒翰率军回京杀己。

    哥舒翰心知肚明,表请将灞上军纳入潼关军统一指挥,又以商讨军情为名将杜乾运召到大营,将其斩首,吞并其军。

    经过这次较量,杨国忠恐慌万状,哥舒翰也整日不安,一将一相,都在心里打鼓。

    哥舒翰据守潼关以后,因抱病难以处理军务,遂委任行军司马田良丘主持大局。田良丘不敢独断专行,遂请王思礼主管骑兵,李承光主管步兵。

    偏偏王思礼和李承光互不服气,常常争执不下,步骑两营各行其事,致使军中号令不一。由是唐军士气低落,人无斗志,致令兵锋未交,败局已定。

    时在河北,李光弼与郭子仪率军,接连大败叛军史思明部,切断叛军范阳老巢归路。

    叛军东进,复被张巡阻于雍丘,南下之军又被鲁炅阻于南阳。潼关在哥舒翰经营下固若金汤,叛军主力延续半年之久,都劳而无功。

    安禄山腹背受敌,西进长安又变得十分渺茫,一度打算放弃洛阳,回老巢范阳固守。

    哥舒翰乃一代名将,对当前形势自然看得十分清楚,于是数次上疏天子,奏道:安禄山手下尽是蕃将胡人,所到之地烧杀抢掠,百姓不会归心。如我军坚守潼关,叛军久攻不下,定会军心涣散,众叛亲离,进退失据。到时尽出潼关守军,趁势出击,复又加之各路勤王之师相助,则叛乱可平,大局可定也。

    唐玄宗因当时各地捷报频传,重新充满必胜信心,览奏见说固守待机,于是不悦。

    杨国忠察言观色,遂承帝意,不停煽风点火,要求兵出潼关与叛军决战。

    唐玄宗于是再度听信杨国忠谗言,屡派中使持诏前到军中,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战。

    哥舒翰明知必是杨国忠设计陷害,再三向皇帝表奏:安禄山久统大军,精通兵法,远路而来,利在速战。我军占据险隘以逸待劳,利在持久。今其暗藏精锐,以老弱病残引诱我军,定有诡计。若是我军轻出,必然落入叛军圈套,到时悔之不及矣。

    唐玄宗此时已被冲昏头脑,哪里肯听?反而屡降诏旨,使者项背相望,严词苛责。哥舒翰因有高仙芝、封常清前车之鉴,当然知道抗命后果,于是彷徨无计,只得奉旨出兵。

    天宝十五年六月四日,哥舒翰集合二十万军马,恸哭出关东进,驻扎于灵宝西原。

    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七十里狭窄山道。叛军早已依山傍水设伏,唐军出关迎战,主客之势由此逆转。

    六月初八,两军决战。

    唐将王思礼率五万精锐一马当先,庞忠等诸将率十万大军紧随其后,另有三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叛军故意示弱,唐军中计,一路被诱进狭隘山道。

    只听一通鼓响,号角长鸣,两侧山上忽然伏军大起,无数滚木檑石如冰雹般砸下。

    唐军在隘道上没有周转余地,立时死伤枕籍,遭到重创。

    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开路,叛军便将数十辆草车点燃推下山谷,烈焰熏天。唐军被烟熏双目,只知胡乱放箭,直到日落时分,弩箭用尽,未伤到敌人分毫。

    叛军统帅崔乾佑见时机已到,遂令精锐骑兵从唐军背后杀出,前后夹击。

    唐军乱作一团,溃散逃命,掉进黄河淹死者数万之众,号叫声惊天动地。败军争相挤上粮船,数百艘运粮船不胜载荷,都沉入黄河之底,最终上岸者仅有十之一二。

    逃回唐军却又掉入潼关城外自己所挖堑壕,填满深沟,后面败军踏尸而过,跑回潼关。哥舒翰派人清点人数,报说二十万大军仅剩下八千余人。

    哥舒翰遭遇平生未有大败,不由仰天痛哭,慨叹自己常胜将军声名,至此付诸东流。

    崔乾佑由是乘胜大进,率军抢占潼关。

    哥舒翰撤到关西驿,令张贴榜文招揽失散兵卒,想要继续把守潼关。军中吐蕃将领火拔归仁带百余骑兵包围驿站,入见哥舒翰道:贼兵至矣,请元帅上马迎敌。

    哥舒翰不知是计,走出驿站上马。

    火拔归仁及众将却在马前叩头劝道:此番大帅拥二十万兵马,一战而没,有何脸面再见天子?且不见高仙芝与封常清遭遇乎?请大帅献关,投降安禄山!

    哥舒翰不从,火拔归仁就将其双腿绑于马腹,押出潼关,往东来投叛军。正往东行,恰逢叛军前锋田乾真赶到。

    火拔归仁将哥舒翰呈献,兼程送往洛阳。

    闪回结束,书接前文。安禄山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