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难敌。我引军至此,亦欲固守潼关,待机胜敌。说我侵吞军粮,不亦枉乎!
堂外士兵闻言,皆大呼道:冤枉!
声音震天。边令诚不听,催其早死。
高仙芝叹道:封二弟从微至着,随从于我,初拔判官,俄又代我为节度使,今日又与我同死于此,岂非天命也!
言毕不再多言,慷慨赴死。
边令诚监斩高仙芝及封常清,得报私恨,心满意舒,引二百羽林军归还长安,见唐明皇缴旨,并呈上封常清遗疏。玄宗拆视,见其奏疏写道:
昔中使骆奉仙至,奉宣口敕,恕臣万死之罪,收臣一朝之效,令臣却赴陕州,随高仙芝行营,负斧缧囚,忽焉解缚,败军之将,更许增修。臣常清诚欢诚喜,顿首顿首。臣自城陷已来,前后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对。臣之此来,非求苟活,实欲陈社稷之计,破虎狼之谋。冀拜首阙庭,吐心陛下,论逆胡之兵势,陈讨扞之别谋。酬万死之恩,以报一生之宠。岂料长安日远,谒见无由;函谷关遥,陈情不暇!臣读《春秋》,见狼瞫称未获死所,臣今获矣。昨者与羯胡接战,自今月七日交兵,至于十三日不已。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素未训习。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尚犹杀敌塞路,血流满野。臣欲挺身刃下,死节军前,恐长逆胡之威,以挫王师之势。是以驰御就日,将命归天。臣今将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后,诳妄为辞;或以臣欲尽所忠,肝胆见察。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无任,永辞圣代,悲恋之至。
玄宗览表已毕,怅然若失,流涕满腮。后悔听信了边令诚谗言,以致自毁长城。
画外音:唐玄宗枉杀两员大将,不免引起军心动摇,锐气大减,再无战心。其后事实证明,封常清退保潼关战略十分正确,若能据关坚守,以待天下勤王之兵齐聚关中,则平叛战争绝不会旷日持久,大丧元气。值此首错既犯,后来哥舒翰、李泌、郭子仪、李光弼等将所提战略计划,亦都被玄宗先后否认,以致盛唐转衰之势渐成,不可逆转。
镜头转换,按下朝廷,复说叛军。
安禄山兵进洛阳,杀守将蒋清,命河南尹达奚珣任职理事。陕郡太守窦庭芝投奔河东,临汝太守韦斌投降。
天宝十五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僭越称帝,国号大燕,年号圣武。
达奚珣以下数人委任丞相各职,分兵南下西进,欲夺取唐朝天下。
五月,南阳节度使鲁炅率荆襄、黔中、岭南兵卒十万,在叶县城北枌河抵敌叛军。
南阳唐军虽众,奈何多年未经战阵,不敌叛军大将武令珣武勇,胡骑精锐善战,只一战下来,致令唐军全军覆没。
唐明皇李隆基闻报大惊失色,自思朝中再无能征战将,急命征召太原骁将郭子仪,令其率朔方镇兵,从土门路出征。
字幕:郭子仪,华州郑县人,祖籍山西太原。
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文韬武略过人,积功至九原太守。李林甫及杨国忠二奸先后揽政,非亲不取,故而一直未受重用,在任上蹉跎岁月。
安禄山起兵之时,郭子仪因母亲向氏病故,因向朝廷请求去职,回至原籍太原守丧。
唐玄宗此时国乱思良将,遂下旨夺情,征召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兼摄御史中丞,命其率朔方军前来勤王,平灭叛贼,保卫京师长安。
天使奉旨出京,不敢怠慢,直如旋风驰至太原,来见郭子仪,宣读明皇诏旨。
郭子仪只得奉诏,不则一日,引本部军来至长安,参见玄宗。
李隆基见郭子仪一表堂堂,英雄气概,不由大喜,当即问道:朕欲使卿前往河北,抵敌叛军先锋大将、范阳节度使史思明,卿可敢去否?
郭子仪:国家有难,为臣者替主分忧,万死不辞。臣荐举一人,尚乞陛下允可。
唐玄宗:未知卿所举何人?
郭子仪:此人名唤李光弼,营州柳城契丹族人,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乃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也。李楷洛累官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善战出名,故与臣相熟。因在反击突厥战争中暴卒,获赠营州都督,谥号忠烈。李楷洛死后,蒙朝廷恩典,李光弼袭封其父蓟郡公之爵,并掌父亲旧部,镇守蓟州。手持一杆点钢长矛,有万夫不当之勇,兼具韬满腹,实为难得将才。
玄宗大喜,遂命下诏:封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遣使赍诏至蓟州,征任李光弼为河东节度副使,带本部兵马受郭子仪节制,参与平乱。
天使飞马到达蓟州,直到国公府衙宣布圣旨,并赐符节。
李光弼接了圣旨,拜受玺印,即起五千燕赵精骑,离了蓟州,自太原东进。时闻史思明部将占据河北重镇常山,李光弼便命兼程而进,出其不意,列阵于常山城下。
常山城内团练兵闻说李光弼来攻,二话不说,便将守将史思义绑了,前来唐营投降。
李光弼大喜,乃厚赏降兵,复又亲为史思义松绑,极为善待。史思义感其恩德,便倾心归顺,并供出叛军动向。
次日,史思明率二万骑兵直压常山城下,欲复夺城池。
李光弼接受史思义之策,按军入守以逸待劳,以属下兵马为四部,分守四门,只以劲弩五百连番射敌。叛军死伤惨重,攻城不下,只得退兵十里。
正当叛军安营传餐之时,李光弼却派轻骑三千出城突然袭击,一举消灭叛军五千,余众一溃千里,不复成列。李光弼乘胜追击,常山郡共有九县,不出旬日便收复七县。
河北百姓闻说朝廷军马到来,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李光弼接连得胜,欲待继续追击叛军,奈何手中兵力不足,占据七县之后,愈加分散单薄,不由甚是心忧。
正在此时,探马来报: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朔方军出井陉关,离此不足百里。 </p&g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