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薛讷为三军统帅,以左监门卫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为副,率兵六万,北出檀州。于是祭旗出师,兼程北征。
大军在途,烈日高悬,众将士铁甲铿锵,无不汗流浃背;马喘如牛,毛如水洗。
杜宾客见此,乃向元帅进言:今值盛夏,士卒披甲执戈,背负资粮,深入寇境,绝难取胜。若依末将之见,未若暂且养兵歇马,待至秋凉再行征进。
薛讷答道:盛夏草肥,牛羊繁殖,因粮于敌,正当其时。当趁此一举灭虏,机不可失!
大军行至滦水山峡,将要入谷,杜宾客复又谏止道:此处地势险恶,将军不可轻进,请许末将先以哨骑前往探之。
薛讷笑道:我今番出兵,神鬼不知。若都似将军如此小心,则直待天亡胡虏耶!
于是不听,大驱军马入谷。杜宾客心忧如焚,遂请令道:既大帅不听末将之计,某请率本部军押后,以备万全。
薛讷笑道:便与你五千步卒,一千五百精骑,以为后军。我若一举破敌,却不可分功!
于是便将六千五百步骑分之,纵令大军迅速穿谷而过,径往营州进发。
当时正是午末未初时刻,骄阳似火,三军未曾午餐,肚中乏食,个个恹恹欲睡,毫无精神,皆靠前军引领,后军拥簇而行。
将近申初,全军皆入深谷之中,跌跌撞撞,两眼昏花,无不嚷饥。
部将请令就地扎营,埋锅造饭。
薛讷喝道:此是何等要紧所在,尔等敢请于此止兵扎营?且待行出此谷,便有山林清泉,依水傍林为炊,岂不是好?休得聒噪,只命三军速行!
话犹未了,忽听两侧山上喊声大作,鼓角齐鸣,有人大叫:也不必等待出此山谷,你等唐蛮,便皆为我口中美餐也!
唐军诸将抬头惊视,只见山上契丹伏兵四起,也不知有多少人马。个个张弓引矢,对准谷底;到处旗帜烈烈,
薛讷见此,痛悔不迭,捶头叫道:我不听杜左监之谏,果中胡虏奸计矣!
当下便欲传令,命后队复作前队,退出谷去。话未出口,忽后军哨马驰至,气喘吁吁报说:契丹兵已截断后路,杜将军正与其争战,不能入谷!
薛讷叫道:事至于此,有进无退!谷外有李思敬接应,只要杀出谷去,便可反败为胜。
未行数步,前面亦有哨马来报:对面谷口皆被契丹兵以巨木大石阻断,寸步难进!
诸将闻报,无不变色。便在此时,只听一声信炮,其后弓弦乱响,山上矢石交集,如同冰雹下击。于是唐兵各寻躲处,数万大军在狭谷中挤作一团,瞬间大败,死者什之八九。
薛讷到此地步,亦只得拼出性命,仗其白马长戟,英勇无敌,且战且进。
于是血透征袍,直将一袭白袍染作红衣,又作紫黑玄裳;杀到日落西山,方得夜幕遮护,仅与数十骑突出谷口,逃脱性命。
契丹军酋首下令休追,立于山顶笑道:我道白袍薛礼之子,当是怎样一个好汉,原来是如此老怯如婆,不堪一击也!
身侧诸将闻而哄笑,于是皆都高呼“薛婆”。
直到峡谷之战结束,崔宣道方才引领后军到来,距滦水峡尚有十里,已是夜幕四垂。
正要下令就地扎营,同时派人打探前军情况,便闻探马来报,说前军已经覆没,元帅匹马败逃。崔宣道闻报大惊,料知契丹军将至,便命撤军还走,亦至大败。
败兵之讯报入长安,唐玄宗大怒,问明交战过程,便命将薛讷征还入京,立即斩首。
姚崇与宋璟此时反而奏道:薛讷为国镇守幽州十余载,多负辛劳,并无纤毫过错,被贬并州,亦无怨言;其父薛礼多有救驾之功,又为我大唐立下十大功劳。陛下不可因此一败,便杀勋臣之后。秦穆公不问孟明视之罪,使知耻而后勇,终报崤山之恨,陛下岂忘之耶!
玄宗便从其奏,命削夺薛讷本兼所有官爵,以白衣充军效力;因崔宣道误期不至,及李思敬等八员大将按兵不救峡谷之危,皆命擒至京师斩首,独赦杜宾客之罪。
其后未几,边报复至,报说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率众十万而来,入寇临洮。玄宗闻报,遂与姚崇、宋璟商议应对之策。
宋璟奏道:今可用孟明视之知耻而后勇者矣。
玄宗依其所奏,遂下诏旨:以北庭都护郭虔瓘为凉州刺史、河西诸军州节度使;命薛讷以白衣平民权摄左羽林将军、陇右防御使,率兵征进渭源。以右骁卫将军郭知运、太仆少卿王晙为副使,帅兵往击吐蕃。必要全歼,扬我大唐国威!(本集完)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