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华夏真相集背砍刀诗人 > 正文 第四集 文鸯蒙冤

正文 第四集 文鸯蒙冤(第4页/共5页)

    镜头转换,朝堂之上。

    杨骏一党虽除,但天下言论淘淘,朝中百官战怵,经月不宁。

    次年,晋帝改元永宁初年,并下诏天下:太傅舅氏杨骏,虽失为臣之道,至宗族毁灭,甥舅之情,甚伤我心。今以蓩亭侯杨超为奉朝请、骑都尉,以慰藉孝亲之情。

    至此百官非议渐止,朝政大权尽握于皇后贾南风之手,生杀自由。惠帝痴傻懦弱,凡皇后所议无不听从,至于诏令玺印尽归其掌握,满朝公卿只知有贾后,不复知有惠帝。

    镜头闪回,叙述贾南风来历。

    字幕:贾南风,小名贾旹,太傅贾充之女,魏甘露二年出生。

    晋泰始七年,因鲜卑乱起,贾充被武帝任命镇守长安,督军平定河西。贾充惧死,且自知不会带兵争战,乃忧虑万分。

    中书监荀勖与贾充交好,于是献计:太傅若不欲离朝,何不求嫁女儿于太子司马衷?公既为太子皇丈,则可藉此婚事,而逃避出镇长安矣。

    贾充大喜,于是经皇后杨艳及荀勖力荐,武帝司马炎最终准其婚事。

    当时贾充生有二女,长女南风貌丑,次女貌美,但尚幼小。贾充始欲嫁其小女,因其年幼,身材尚未长成,方使南风代妹出嫁太子。好在太子呆傻,也不以美丑为意。

    泰始八年,贾南风被册立为太子妃。

    便在此时,大臣和峤等人联名上疏武帝:臣等以为,太子不智,不宜立作储君。

    晋武帝:卿等之言虽然有理,但废立太子乃国之大事,不可轻易行之。

    和峤:若依臣议,陛下可召集东宫属官宴会,当场命题,令太子宴罢之前答出,以试其才。若果能答出,则可仍为太子;若是不能,则以此为由,另立别子可也。

    晋武帝:此计甚妙,即可行之。

    于是传旨,设宴召集东宫属官

    ,以使太子身边再无谋士;复命侍臣张泓将和峤所出试题传入东宫,令太子司马衷作答,并限宴罢必复,以试其才。

    张泓领旨,将考题送入东宫,立等太子答卷。

    太子妃贾南风接过封套,拆开观其试题,俱都关乎国计民生,知道太子必不懂如何作答。又见宫内再无谋士文官,于是干脆亲自捉笔代答,句句引经据典,字字文采飞扬。

    不过片刻之时,贾南风文不加点,已经挥笔而就,递给张泓。

    张泓看过答案,暗自赞叹,但却摇头说道:太子妃果然是门第家风,出手不凡。但下臣以为,陛下明明知道太子不甚读书,今答题却引经据典,定然识破是他人代答。太子妃不如按此文中意思,翻以白话,再上呈陛下御览,则必能过关。

    贾南风:若非贤卿提醒,几乎弄巧成拙,误其大事。即请先生代为翻成白话,若何

    张泓:微臣遵命,乐意效劳。

    于是立即动笔,将华丽辞章更换为俚词俗语,但其文理见识,却依原意。

    贾南风看罢,大声称赞,便将司马衷唤过,命其抄写一遍,再请张泓持之,回报武帝。

    张泓回到前殿,见皇帝宴会尚未进行过半。于是上前行礼,呈上太子答条。武帝览其所答大喜,将答卷递给太子少傅卫瓘:贤卿请看,太子见识过人,岂是愚昧之人耶!

    卫瓘接过,粗览一遍,便知必非太子所答,于是笑而不言。

    武帝命将答卷传示和峤等上疏诸臣,众人俱都目瞪口呆,再无异言。

    镜头转换,太子东宫。

    贾南风善妒而且诡诈,太子司马衷惧之,若宠幸其他妃嫔,亦是偷偷摸摸。但贾南风在宫中遍布耳目,若一旦闻说哪个妃嫔有孕,则必唤至,亲执铁戟敲击其腹,令胎儿流产。

    因下手没有轻重,至有妃嫔被笞死者,惨叫声闻于东宫之外。

    有内侍夜闻东宫惨叫,打听确实,不敢隐瞒,报与武帝。

    司马炎大惊,亲唤太子来问,方知竟有敲胎杀妃恶事,于是大怒,欲废太子妃。后宫充华赵粲、皇后杨芷及大臣杨珧闻知,皆为贾南风求情。

    皇后杨芷善言谏道:太傅贾充有大功勋于社稷,家人便是有过,犹当数世宽宥。贾妃是其亲女,且正在年少,正复妒忌之间,不足以一眚掩其大德。

    晋武帝:杀我子孙,毁我苗裔,岂是小过!

    贾充门生荀勖等人闻说皇后求情不准,更是四处奔走,互相串联,与朝中重臣联名力保太子妃。武帝见众卿皆为太子妃美言,只得作罢,后因病危而逝,于是贾南风终不得废。

    杨皇后见贾氏逃过一劫,甚为高兴,于是便将贾南风唤至,回以训诫,不得再犯。

    贾南风对杨后力保自己之事毫不知情,反因杨后劝诫为恨。

    此时既诛杨骏,因思独揽三宫,更欲废掉太后杨芷,故令一班亲信大臣,群起弹劾。

    闪回结束。晋惠帝司马衷见众臣奏议太后之罪,不敢违背众议,只得下诏,使后军将军荀悝将杨芷送往永宁宫,使其远离朝堂,不得参政。

    又恐太后深宫独居孤单,诏令特赦杨骏之妻高都君庞氏不死,准与其女杨芷同居。

    贾南风闻报大怒,不肯干休,复又唆使大臣联名上奏。其表略云:

    故太傅杨骏之叛,皇太后明知其事而不报,且暗地施展奸谋,企图颠覆社稷。箭射帛书,邀集将士,便是铁证。其父女同恶相济,自绝于天,岂可母仪天下哉?昔鲁庄公与母文姜绝亲,《春秋》所许,意在人君应顺承祖宗大业,示天下以至公无私耳。今陛下虽有母子亲情难遏,不欲治罪,惟臣下不能从命。请陛下召集王公朝议,以决是非。

    一时奏章如同雪片云集,众议汹汹,皆是一般口吻。

    司马衷览奏不悦,下诏道:事关重大,需查清再议。

    贾南风见此,又唆使有司上奏:杨骏借外戚资历,居冢宰重任。陛下居丧期间,因委以大权,以致图谋篡逆,安插党羽于朝。皇太后与杨骏唇齿相依,协同叛逆,此不赦之罪也。及阴谋暴露,杨骏复又抗拒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