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华夏真相集背砍刀诗人 > 正文 第七十七集 刘辩诈死

正文 第七十七集 刘辩诈死(第4页/共5页)

,不由大怒。

    于是伪造太尉、司徒、司空三公檄文,陈述董卓种种罪恶,遣使发往天下各州郡,倡议各兴义兵,勤王除贼,以解国家大难。

    当时冀州牧韩馥受董卓指派,派遣部郡从事驻于渤海郡,监视限制袁绍。

    桥瑁檄文到至,韩馥召集部属商议:今袁、董二氏,我等应助何方

    治中从事刘子惠正色道:兴兵是为国家,何说什么袁氏、董氏!

    韩馥语塞,脸有愧色。遂应桥瑁之檄,同时寄书给袁绍,表示支持起兵讨董。

    镜头转换,按下山东群雄,复说京师洛阳。

    董卓既专朝政,将欲拉拢士人为己所用,乃表奏典军校尉曹操,迁升为骁骑校尉。

    曹操素有大志,知道董卓倒行逆施,不足成事,遂不受职,变易姓名,从小道逃归乡里。

    董卓闻而大怒,行文郡县,沿途缉拿。

    曹操惶惶如丧家之犬,忙忙如漏网之鱼,离开大道,专拣小道而行。路过成皋,投宿父亲曹嵩故友吕伯奢家中。

    吕伯奢当时出外,其子五人依礼招待,吩咐厨下杀猪宰羊。

    曹操见吕家五子低语商议,又闻厨下有磨刀之声,疑心有害己之意,拔剑杀死八人而去。逃至中牟为亭长所疑,带至县府。

    因为曹操一路绕行而来,不及朝廷驿马快捷,当时捉拿曹操公文已至中牟。功曹知其即为曹操,但以时逢世乱,不宜拘天下英雄为由,便请县令释放之。

    曹操死里逃生,终至陈留,得见父亲,详述欲讨董卓之志。

    曹嵩虽然为官贪腐,聚敛成性,但因心怀汉室,此时毫不犹豫,尽散家财以助爱子义举。曹操其后又得陈留人卫兹资助,便组织起一支五千人军队,准备起兵讨伐董卓。

    当时孙坚任职长沙太守,收到桥瑁檄文,见说灵帝驾崩,董卓

    专权,乃拊膺长叹:若当年恩师张温听从我劝,杀此贼子,朝廷岂有此等浩劫耶!

    于是响应桥瑁檄文,依附袁术,北上伐董。

    桥瑁檄文四处散发,被董卓同党得之,送至京师。

    董卓览檄大惊,对李儒说道:天下诸侯得此檄文,若迎立弘农王复位,则我大事去矣。

    李儒:不如以毒酒杀之,以绝天下之望。

    董卓称善,遂命将弘农王刘辩置于阁上,派李儒照计行事。

    李儒奉命,引兵上阁,向弘农王进献毒酒道:若服此药,可以辟恶。

    弘农王当时虽然只有十五岁,然自幼便在玄天观跟从鬼谷门长老史子眇习学道术,有何不知者?于是微微笑道:我又没病,辟甚恶煞?不过是想杀我而已!

    故作不肯受其进献。李儒强迫饮之,刘辩实不得已,乃与妻唐姬及随从宫人饮宴而别。并于席间悲歌: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歌罢,又令唐姬起舞。唐姬举袖而歌,打翻烛台。

    李儒见此,急命军士重燃蜡烛。未知弘农王侍卫胡车儿眼疾手快,已趁烛灭之际,将毒酒换成假死之药。

    字幕:刘辩与唐姬遂喝毒酒假死,后被议郎蔡邕救出洛阳,随史子眇道长逃至东郡,隐居于泰山太守诸葛珪家,冒充其次子,就此化名为诸葛亮。

    画外音:献帝刘协即位,诏赐公卿以下至黄门侍郎家,令各一人出任郎官,使补宦官所领诸内署。灵帝时诸内署令悉以宦者为之,自袁绍尽诛宦官,至此复以士人为诸内署令丞。

    字幕:永汉元年十月,西河郡黄巾首领郭太造乱,领兵攻略河东郡。

    消息传至洛阳,献帝无语,百官不言。董卓便派女婿牛辅为将,率兵进讨。

    十一月,汉廷因羌族攻扰三辅,诏命罢省扶风都尉,另置汉安都护,以总统西方诸事。

    当年郑玄注经,取得伟大成就。

    字幕: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少为乡啬夫,常赴学官听讲,不乐为吏。遂入洛阳太学,师事第五元先、张恭祖,通读儒家经典。又应卢植举荐,投马融门下受业。学成回归乡里,学徒相随者数百人众,专心讲学,遍注群经。说经以古文为主,兼采今文,被尊为一代宗师,名满天下。其著述极丰,主要有《周易注》、《尚书注》、《周官礼注》等,称为郑学。

    次年,诏命改元为初平。

    初平元年正月,李儒疾入相府,来报董卓:今接驿报,山东各地起兵,声称讨伐恩相。

    董卓:都有哪些逆贼,如此大胆?

    李儒:共有十数路之多,对外号称十八路诸侯,今抄有名单在此。

    董卓:我眼神不济,你且念来我听。

    李儒:小者不论,今举其名望素著者,是为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董卓:其势若何各将兵马屯于何处又以何人为祸首

    李儒:袁绍与王匡屯兵河内,并州张杨率部投靠;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屯兵酸枣,曹操则属张邈麾下;袁术屯兵鲁阳,孙坚从长沙赶往会合;孔伷屯兵颍川;韩馥则留在邺城,供给联军粮草。群雄因为皆服太傅袁隗,故都推举其侄袁绍为盟主。

    董卓:袁绍志大才疏,多谋少断,有何能为!

    李儒:恩相所言是也,倒与济北相鲍信堪称知音。

    董卓:此言何谓

    李儒:因只有鲍信坚称,曹操才是堪为盟主者,但众人不服其论,只服袁绍。

    董卓:最终如何

    李儒:最终袁绍接受众托,自号车骑将军,群贼都被假授官号,曹操授行奋武将军。

    董卓:彼若举众而来,我将以何拒之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