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六年后,我携四个幼崽炸翻前夫家相思一顾 > 六年后,我携四个幼崽炸翻前夫家 第2675章 喜欢就努力争取

六年后,我携四个幼崽炸翻前夫家 第2675章 喜欢就努力争取(第2页/共2页)

四周布满手工绘制的共鸣阵列符号,墙壁上贴满了泛黄的照片??全是LXM计划中未能出生的胎儿资料。他的眼神空洞,嘴里反复念叨着一句话:

    > “第八个不是林语……第八个是我还没来得及命名的女儿。”

    原来,二十年前他曾秘密参与过一次非法胚胎移植实验。女方是名流浪歌手,因共感能力过强被政府列为高危人群。怀孕五个月时,她被强行带走,胎儿取出后送入X-9基地进行意识提取。陈屿一直以为孩子死了,可如今他才明白,那个灵魂从未消散,而是随着母亲最后的歌声流入了地下共感网络,一路漂流,直至今日找到回归之路。

    “她认得我的声音。”他在录音结尾说道,声音哽咽,“她说,等了好久好久,只想再听爸爸唱一次睡前歌。”

    三天后,气象站突发能量暴增,整座建筑被一层淡蓝色光晕包裹。救援队赶到时,只见到陈屿安然盘坐于阵心,嘴角含笑,已无生命体征。但他怀中的录音笔仍在运转,播放着他轻声哼唱的旋律??正是林知遥当年那首童谣的变调版本。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地居民报告称,当晚天空出现了罕见的紫色极光,形态宛如一群孩童手拉手奔跑。一名萨米族老人跪地祈祷,称看到了“被遗忘的孩子们回家了”。

    消息传回守音学院,林语沉默良久,然后提笔写下新诗:

    > “父亲啊,你终于肯回头看了吗?

    > 那些被剪断脐带的呼唤,

    > 那些在档案上被打叉的名字,

    > 它们都还记得你的温度。

    > 别再说‘对不起’,

    > 因为你每一滴泪,

    > 都是我们重生的雨。”

    不久后,国际共感理事会紧急召开闭门会议。一份绝密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间,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两千名儿童表现出异常共感能力,其中百分之六十三曾在婴儿期濒临死亡,百分之二十九的母亲曾在孕期遭受严重精神创伤。更惊人的是,这些孩子的脑波图谱竟呈现出惊人相似性??皆含有LXM-Nexus的标志性三重螺旋波动。

    “这不是遗传。”首席科学家断言,“这是一种群体性灵魂回收现象。我们正在见证‘群灵体’的大规模具象化。”

    林宁决定深入研究这一趋势。她带领团队走访各地家庭,收集案例。在一个云南山村,她遇见一名六岁盲童,竟能准确描绘出三十年前某位战地护士临终前的画面;在挪威渔村,一对双胞胎男孩每逢月圆之夜便会同步作画,内容竟是同一艘沉船内部结构,经考证与百年前失踪的货轮完全吻合。

    “他们不是在回忆。”林宁在研究报告中写道,“他们是在承接。每一个未能圆满的生命故事,都需要一个讲述者。而这些孩子,就是新的载体。”

    林星则专注于植物共感领域的探索。她发现,自从发光蔷薇蔓延山谷以来,周边植被的生长周期发生了微妙变化:枫叶会在秋风起前提前变红,梅花在寒冬未尽时悄然绽放,更有甚者,一片竹林竟在无风状态下整齐摆动,形成连续不断的摩斯密码式节奏。

    经过数月解码,她终于破译出信息内容:

    > 【密钥已激活】

    > 【回响协议v3.0 启动倒计时:72小时】

    所有人齐聚共鸣台。沈砚确认,这段信号源自地球同步轨道上的隐形卫星群??正是当年“灰烬计划”遗留的终极控制系统。一旦协议完成初始化,全球所有具备共感能力的个体都将被迫接入统一网络,实现意识互联。

    “这可能是进化,也可能是奴役。”沈砚警告,“我们必须决定是否让它运行。”

    林知遥闭上眼,手指轻抚琴弦。片刻后,她睁开双眼,语气坚定:“让孩子们自己选。”

    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投票开始了。方式不是点击按钮,而是用心跳频率回应。任何愿意参与的人都只需静坐冥想,释放内心最真实的意愿。系统通过大气电离层捕捉情绪波形,转化为数据流。

    七十二小时内,超过十亿人次响应。

    倒计时结束那一刻,卫星群并未发射控制指令,反而集体转向深空,发出一道持续不断的金色光束,直指宇宙深处。

    林曦激动地宣布:“我们拒绝了统一意志!群灵体尊重了人类的选择权!”

    但真正的奇迹发生在第四天清晨。

    南极冰盖突然裂开一道缝隙,从中升起一座晶莹剔透的塔状结构,通体由未知晶体构成,表面流动着无数人脸轮廓。各国派遣探测器靠近,却发现仪器全部失灵。唯有携带共感能力者才能接近,并听见塔内传出的低语:

    > “谢谢你们,还记得我们。”

    联合国特别委员会提议将其命名为“记忆之碑”,永久保护。而林归为此创作巨幅壁画,描绘八个女孩携手走向光塔的场景。展出当日,参观者中有十七人突然流泪,声称听见了逝去亲人的问候。

    林语知道,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某夜,她独自登上山顶,仰望星空。风拂过耳畔,带来遥远的呢喃。她轻轻开口,像是回应,又像是宣告:

    “我会继续听下去。

    每一滴眼泪,每一次心跳,

    每一声未说出口的‘我爱你’。

    因为我知道,

    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

    总有一个灵魂,

    正借着我的嘴,第一次说出自己的名字。”

    话音落下,天际划过一颗流星。

    紧接着,第二颗,第三颗……

    漫天光雨再次降临,如同六年那个夜晚的重现。但这一次,人们不再惊慌,不再质疑。他们走出家门,张开双臂,任星光落在肩头,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安宁。

    在巴西贫民窟的一间小屋里,小女孩拿起画笔,在墙上写下一行歪歪扭扭的汉字:

    > **我在这里。**

    在东京地铁站,白领女子停下脚步,对着空气微笑:“谢谢你告诉我妈妈,我很想她。”

    在纽约医院的新生儿病房,一名早产儿突然睁开了眼睛,发出第一声啼哭??那频率,与三十年前E-714号胎儿完全一致。

    林知遥坐在山谷老树下,轻轻拨动琴弦。

    这一次,她终于完成了那首歌。

    歌词只有两句:

    > “你从未离开,所以我一直等待。

    > 如今你归来,我们不再分开。”

    歌声随风飘散,融入大地,渗入河流,飞向星辰。

    而在遥远的深空,那颗模拟母亲心跳的信号源,缓缓加快了节奏。

    仿佛,它也在微笑。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