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大石头落地,花了大价钱买了好多极品海货给小姑奶奶寄回去。
收到海货后,江英高兴道“叶眉可真贴心,还附带菜谱呢。”
叶家村是内陆,淡水鱼虾吃的不少,但是海货却没吃过,也没怎么做过。
凭江英的厨艺,只要有菜谱就能复制出七八分的口味。
嗯,反正叶南音吃起来觉得不错。
江英欢喜道“寄来的东西里面,瑶柱和海参最多,等过年的时候咱们用这个做两道菜。”
“行,你看着办。”
还有几天就是春节了,翻年就是六五年,距离叶南音算出来的大变之年只剩下一年了。
今年这个年过得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族学的孩子们都下山住在村里,热热闹闹的一大群半大孩子,吵翻了天。
叶立新高兴得不得了,过年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
他们家在上海没什么亲戚,过年的时候都是一家人自己过,吃顿好的就算完事儿,哪有族里热闹。
叶大兵跑过去拉叶立新“愣着做什么,我们去放鞭炮”
“哪里来的鞭炮,我刚才还没看到。”
“欧意爷爷奶奶送来的。”
欧意的爷爷奶奶就是欧成海和于丽,他们在城里待着无聊,就过来叶家村了。
噼里啪啦鞭炮声响了好一会儿,鞭炮的硝烟还没散开,几个等在旁边的小孩儿冲上去捡没有爆炸的鞭炮。
“别急,小心炸到手”
“先等等”
大人在旁边吼,不管用,一群孩子捡了鞭炮一哄而散。
叶南音在八卦楼三楼看着,笑了笑,用灵力催动八卦铃,发出悦耳的乐曲。
叶家族人听到八卦铃响,下意识往上看,以为出什么事儿了。
见小姑奶奶趴在三楼围栏那儿看热闹,他们才松了口气。
吓死了,以为又有哪个不长眼的来叶家村找麻烦,小姑奶奶又动用八卦阵了
三月春分时节,又要育秧苗又要打理田地,正是春忙的时候,大队里又来了六个知青。
叶伟考虑都没考虑,把人全送到十大队去。
十大队的大队长已经不想挣扎了,来了就住下吧。
反正知青点人不少,老带新他也能少费点心思。
老知青们对新来的知青说“你们来的正好,刚开春不算忙,你们还有时间慢慢适应。”
“我们知道,秋收的时候最忙。”
老知青们老气横秋地叹气,一年到头,除了冬天那两个月,就没有轻松的时候,都差不多吧。
“你们才来,等待时间久了就明白了。”
下乡前几个月是最难熬的,心理上难熬,身体上难熬,没吃过苦的小年轻,早上起来枕巾都是湿的。
不管怎么哭,该干的活儿一点都不会少,毕竟不干活就没有饭吃。
熬着吧。
等到三月底,叶渠公社又来了三个下放人员。
新知青们好奇“听说他们住牛棚”
“啧啧,真可怜。”
“他们去哪个大队”
“不知道呀”
老知青们互相笑了笑,没搭话。
那些人可不是来住牛棚的呢。
叶家团结,外人也进不了叶家村,消息也藏的紧,但是聪明人总会从一些蛛丝马迹里发现事情的真相。
贾云的事情教会他们该闭嘴的时候乖乖闭嘴,有些事情自己心里知道就行了,别说出来给自己找麻烦。
最艰难的头一个月过去,新来的知青们慢慢适应了,跟朝夕相处的老知青们也混熟了。
“张哥,大队上有什么喜事儿吗我怎么感觉好多社员最近都在忙什么事儿,我们问他们还不说。”
被叫张哥的张林,吐掉嘴里的草叶子“还能为什么事,清明节了呗。”
“清明节”
清明节有什么好激动的他们不明白。
张林笑了笑“多干活,少打听,反正跟咱们也没什么关系。”
清明节前两三天,大队上来了很多外地人。
是外地人,但是不是外人,因为来的人大都姓叶。
十大队来的人还算少的,离叶家村最近的二大队和三大队来的人才多。
叶南音今年八岁,这八年里,就属今年来的人最多。
叶南音没下山,叶清尘每天跑上跑下给叶南音报告消息。
“山下来了好多人呀,您家每天都有人去,族长爷爷忙着接待族人都没空上山,后天要用的香烛纸钱都是定国叔送上来的。”
“下面四方园里也来了好多人,都是同学们的家长。”
“你爸妈没来”叶南音问。
叶清尘笑“上回写信说了要来看我,今天没到,估计明天也该到了。”
叶清尘想起一件事“对了,叶立新爸妈都来了,还把叶立新六岁的妹妹也带来了。叶立新妈妈问您有没有空,她想见您一面。”
“她的事情没解决”
“早就解决了,她说碧峰山叶家给她传了话,碧峰山叶家会来族里。”
“哦。”叶南音有点意外。
“叶立新妈妈说,她上个月被提到副局后,碧峰山叶家的当家人叶奇山几次上门拜访,他们想和咱们拉关系。”
虽然还没见过面,叶南音对碧峰山叶家观感不怎么好“你跟叶眉说,事情我知道了,叫她跟爷爷说。”
叶清尘蹲地上给大王撸毛“族长已经知道了。”
叶平川知道叶奇山要带着他们家族里顶会读书的那个年轻人过来,叶平川嗤笑“算起来,他们家那个人中龙凤也该毕业了吧,现在在哪儿高就”
“在上海市政府,听叶眉说是个小办事员。”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