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再怎么大,也不可能超出这么大距离。”说着,老孟用两只手比划了一个适中的长度。
“没想到,这几天我可算大长见识了。”
“还是学院那群读书人有办法,他们把几块竹帘接在一起,拼成一块,用绳子吊着,几个人同时拉绳,很快就能捞出这么大一张纸。”
“如果用这个办法,还能造出更宽的纸,不过水槽就那么点大,再宽也没法比水槽更宽了。”老孟摇头叹息,一副遗憾的模样。
李计点点头,又涌起新的疑惑“可是造这么大的纸有什么用还不是要裁成书页大小。”
纸越大,应该裁的越费劲才对。
老孟神秘地指了指裁纸处的新工具,下面是一块平整的木板,一侧每隔一段距离便装有一把极为锋利的长刀,刃口磨得很是尖利,另一端则是木质手柄,手柄可以同时控制所有裁纸刀切割。
李计突然发现自家小少爷李长莫,跟几个技术学院的学子都在,正在和工人们商量着什么。
在花渐遇的亲自指挥下,整个印刷厂如同上紧了螺丝的发条,井然有序地忙碌开来。
一人将纸叠成适宜大小铺上木板,裁纸工人只需要用力拉下手柄,瞬间门将宽大的纸张裁成对开的书页大小。
紧跟着又有工人取走裁成的纸页,送到刷好了油墨的雕版处进行印刷作业。
一张张轻薄的纸在刻板上浸透墨迹,片刻功夫,一张对开的书页就印好了文字,再由另外的工人将浸透了墨香的纸,拿到煨热的红砖上快速烤干。
整个流程分工细致而明确,如同流水线作业。
一册五千言的道德经共需纸页一十至三十张,只需要老孟那样宽大的一张纸,就能完成一本书的用纸量,还有富余。
从纸张运过来,裁开,印刷,晾干,最后送到装线处装线,整个过程最短用时只要大半个时辰,一本书就完成了。
十来个雕版同时开工,效率还能提高十倍。
李计在一旁看得眼花缭乱,很快也加入到忙碌的人群之中。
忙活了大半日,眼看到了下午,管事突然来传花渐遇的要求,大家今天早班的工作结束,大家可以下工了。
李计一听愣了“不是说三天要成书三百册吗难道不应该趁着现在多印一些”
管事哈哈一笑,道“咱们老板说了,连续三天两班倒,你们下工了,还有晚班的工人接着上工。”
“晚上晚上怎么上工”李计在宁州时,哪怕是田里的佃农,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转念一下,现在用雕版印刷,不必费眼力抄书,只要多燃些灯火,光线的影响似乎确实没有大碍。
管事道“晚班的工钱比白班多出一半,你要试试吗”
李计心中一动,立刻点点头。
待到傍晚,印刷厂的工作大院中,数个高高的木杆上,挂起了一串串密集的纸灯笼,颇有些逢年过节张灯结彩的热闹劲。
从各处调集来帮忙的工人在灯火下忙碌不息。
跟着大家一起干活,为了同样一个目标使劲,李计莫名被这样火热的氛围感染。
也许是出于老板慷慨的工钱,也许是出于对那位农人老汉的记挂,又或者对烧毁书册的幕后黑手的憎恶,李计干得尤为起劲。
时间门慢慢走到月上中梢,李计已经辛苦了一个白天加一个晚上时间门,疲乏地打了个哈欠。
“诸位。”一道沉稳带笑的声音引起了他的主意。
李计回头一看,竟然是老板来了,都这个点了,别说这样的大人物,哪怕是平头百姓,也该休息了。
为了确保三天的任务,花渐遇一直都在印刷厂,但凡出了任何一点小问题,都能立刻拿出协调的办法,这样才能保持造纸坊和印刷厂相互配合,连续不断的高效运转状态。
白班的工人大多已经歇下,他却一整日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