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奉官见子牙已是投河。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确也是没得奈何,只得往摘星楼回旨。纣王听了一众承奉官的启奏后,虽然心中尤是怒气未消,却也只好说道“好了这老匹夫”只是这边子牙投水桥下,却不见尸身,故此便有四员执殿官扶着栏杆,看水嗟叹。
正好这时候上大夫杨任进午门有事处理,见桥边有执殿官,伏着栏杆望桥下流水。杨任自然是十分好奇,问道“你等在此看甚么”执殿官回道“启老爷下大夫姜尚投水而死。”杨任大惊,问道“为何事”执殿官回道“不知。”
杨任虽然有心弄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是他也没忘了自己原本来宫内是为什么,因为今日该他当值文本房,所以他才会这时候进宫,故此杨任还是先进文书房去看本章,准备之后在来弄清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而纣王这边,见子牙已是投河,生气也没半点法子,纣王也就只好先放下这事,转而与妲己商议这鹿台要差那一官员监造才好。妲己启奏道“若造此台,非崇侯虎不能成功。”纣王一想也确实如此,毕竟自己身下这座摘星楼不也是崇侯虎建造的吗。
于是纣王下令准行,差承奉官宣崇侯虎。承奉得旨,就出了九间殿,往文书房,来见杨任。至于说为什么要这么麻烦,自然是因为崇侯虎毕竟是四方牧伯之一,平日里都是在自己封地上,必须要派人前去宣才行。
杨任领命后,突然问奉承官道“下大夫姜子牙何事忤君,自投水而死”承奉答道“天子命姜尚造鹿台,姜尚奏事忤旨,因命承奉拿他,他跑至此,投水而死。今诏崇侯虎督工。”杨任又问曰“何谓鹿台”
承奉回答道“苏娘娘献的图样,高四丈九尺,上造琼楼玉宇,殿阁重檐,玛瑙砌就栏杆,珠玉妆成梁栋。今命崇侯虎监造。卑职见天子所行皆桀王之道,不忍社稷丘墟,特来见大人。大人秉忠谏止土木之工,救万民搬泥运土之苦,免商贾有陷血本之殃,此大夫爱育天下生民之心,可播扬于世世矣。”
杨任听罢,对承奉说道“你且将此诏停止,待吾进见圣上,再为施行。”说罢,杨任就径直往摘星楼下候旨。而后纣王宣杨任上楼见驾。纣王问道“卿有何奏章”杨任启奏道“臣闻治天下之道,君明臣直,言听计从,惟师保是用,忠良是亲,奸佞日远,和外国,顺民心,功赏罪罚,莫不得当,则四海顺从,八方仰德,仁政施于人,则天下景从,万民乐业,此乃圣主之所为。
今陛下信后妃之言,而忠言不听,建造鹿台。陛下只知行乐欢娱,歌舞宴赏,作一己之乐,致万姓之愁,臣恐陛下不能享此乐,而先有腹心之患矣。陛下若不急为整饬,臣恐陛下之患不可得而治之矣。主上三害在外,一害在内,陛下听臣言。
其外三害一害者东伯侯姜文焕,雄兵百万,欲报父仇,游魂关兵无宁息,屡折军威,苦战三年,钱粮尽费,粮草日艰,此为一害;二害者南伯侯鄂顺,为陛下无辜杀其父亲,大势人马,昼夜攻取三山关,邓九公亦是苦战多年,库藏空虚,军民失望,此为二害;三害者,况闻太师远征北海大敌,十有余年,今且未能返国,胜败未分,凶吉未定。
陛下何苦听信谗言,杀戮正士。狐媚偏于信从,谠言致之不问。小人日近于君前,君子日闻于退避。宫帏竟无内外,貂珰紊乱深宫。三害荒荒,八方作乱。陛下不容谏官,有阻忠耿,今又起无端造作,广施土木,不惟社稷不能奠安,宗庙不能磐石,臣不忍朝歌百姓受此涂炭。
愿陛下速止台工,民心乐业,庶可救其万一。不然,民一离心,则万民荒乱。古云民乱则国破,国破主君亡。只可惜六百年已定华夷,一旦被他人所虏矣。”纣王听罢,大骂道“匹夫把笔书生,焉敢无知,直言犯主”
命奉御官道“将此匹夫剜去二目朕念前岁有功,姑恕他一次。”杨任却是全然不惧,只是继续说道“臣虽剜目不辞,只怕天下诸侯有不忍臣之剜目之苦也。”而后奉御官把杨任搀下楼,一声惨叫,而后剜下的二目就献上楼来。
杨任忠肝义胆,实为纣王,虽剜二目,忠心不灭,一道怨气,直冲在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面前。真君掐指一算,明白这当中是怎么一回事了,于是命黄巾力士“可救杨任回山。”力士奉旨,至摘星楼下,用三阵神风,异香遍满,摘星楼下,地播起尘土,扬起沙灰,一声巨响,杨任尸骸竟不见了。
纣王当时避风,急往楼内,以避其沙土。不一时,风息沙平后,两边奉御官启奏纣王道“杨任尸首风刮不见了。”纣王叹息道“似前番朕斩太子也被风刮去,似此等事,皆系常事,不足怪也。”也不知该是说纣王心大还是咋的,这等怪事却是是为正常实在是无药可救了。
纣王又转过头来对妲己说道“鹿台之工,已诏侯虎;杨任谏朕,自取其祸。速诏崇侯虎”命侍驾官催诏去了。而这边杨任的尸首被黄巾力士摄上紫阳洞,来回真君法旨。道德真君出洞来,命白云童子,从自己葫芦中取两粒仙丹来。
童子取来后,真君将杨任眼眶里放如两粒仙丹。而后真人用胸中的仙天真气吹在杨任面上,喝声“杨任不起,更待何时”真是仙家妙术,起死回生。只见杨任眼眶里长出两只手来;手心里又生出生两只眼睛。此眼上看天庭,下观地穴,中识人间万事。
杨任立起半晌,方才定省,能见自己目化奇形,又见一道人立在山洞前。杨任问道“道长,此处莫非幽冥地界”真君回道“非也。此处乃青峰山紫阳洞,贫道是炼气士清虚道德真君,因见子有忠心赤胆,直谏纣王,怜救万民,身遭剜目之灾,贫道怜你阳寿不绝,度你上山,后辅周王成其正道。”
杨任听罢,拜谢真君道“弟子蒙真君怜救,指引还生,再见人世,此恩此德,何敢有忘望真君不弃,愿拜为师。”而后杨任就在青峰山居住。后只待破瘟阵下山,助子牙成功。
暂且不表杨任在青峰山安身。又说回这边纣王诏崇侯虎来督造鹿台。此台功成浩瀚,要动用无数钱粮,无数人夫,搬运木植、泥土、砖瓦、络绎之苦,不可胜计。各州府县军民,三丁抽二,独丁赴役。有钱者买闲在家,无钱者任劳累死。
一时间是万民惊恐,日夜不安,男女慌慌,军民嗟怨,家家闭户,逃奔四方。崇侯虎仗势虐民顺带为自己收刮民脂民膏,可怜老少累死不计其数,皆填于鹿台之下。朝歌变乱,逃亡者甚多。
不提崇侯虎监督鹿台之工。只说先前子牙借着水遁,回到宋异人庄上。马氏迎接道“恭喜大夫,今日回来。”子牙也不多废话,直说“我如今不做官了。”马氏大惊,问道“为何事来”
子牙回道“纣王听妲己之言,起造鹿台,命我督工。我不忍万民遭殃,黎庶有难,是我上一本,纣王不行;被我直谏。圣上大怒,把我罢职归田。我想纣王非吾之主。娘子,我同你往西岐去,守时候命。我一日时来运至,官居显爵,极品当朝,人臣第一,方不负吾心中实学。”
马氏听得子牙之言,却出言嘲讽道“你又不是文家出身,不过是江湖一术士,天幸做了下大夫,感天子之德不浅。今命你造台,乃看顾你监工,况钱粮既多,你不管甚东西,也赚他些回来。你多大官,也上本谏言还是你无福,只是个术士的命”
子牙虽是并不喜欢马氏,但终究是夫妻一场,故而说道“娘子,你放心。是这样官,未展我胸中才学,难遂我平生之志。你且收拾行装,打点同我往西岐去。不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