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
到最后,陆雍才好像后知后觉,望向那个发髻扎成丸子头的年轻女子,依稀可见她当年小时候的几分眉眼。
陆老神仙记得很清楚,当年陈平安身边跟着个黑炭小姑娘,那会儿陆雍就觉得十分古怪,隔断山上山下的天阙峰护山大阵,是一座云海,登高之时,身陷其中,除非是陆雍这般的元婴,不然哪怕是金丹客,都要如坠云雾,看不清任何景色,可那个黑炭小姑娘就一直拿着根行山杖,拾阶而上的时候,咄咄咄敲击台阶,不断四处张望,要么就是偷偷打量陆雍,而每当陆雍转头或是刚要转头,小姑娘就立即随之转头,那会儿陆雍就笃定古灵精怪的小丫头,是一棵修道的好苗子。
问题还不止这个,陆雍越看她,越觉得面熟,只是又不敢相信真是那个传说中的女子宗师,郑钱,名字都是个钱字,但毕竟姓氏不同。所以陆雍不敢认,何况一个三十来岁的九境武夫?一个在中土神洲连续问拳曹慈四场的女子大宗师?陆雍真不敢信。可惜当年在宝瓶洲,无论是老龙城还是中部陪都,陆雍都无需赶赴战场厮杀搏命,只需在战场后方潜心炼丹即可,所以只是遥遥瞥见过一眼御风赶赴战场的郑钱背影,当时就觉得一张侧脸,有几分眼熟。
陈平安笑道“陆老哥,实不相瞒,我这个弟子,每次出门在外,都会用郑钱这个化名。”
陆雍赶忙起身,竟是郑重其事地打了个道门稽首,“眼拙了,是贫道眼拙了,见过郑……裴大宗师。”
裴钱只好起身抱拳还礼,“陆老神仙客气了。”
姜尚真当时看着道破天机后满脸笑意的年轻山主,在那一刻,陈平安就像个书香门第里的长辈,一场科举落幕后,在与某个久别重逢的官场好友,忍得住笑声忍不住话语,于是来了那么一句,“家中晚辈顽劣不堪,才考中榜眼,前途一般不成材啊”……
而这些事情。
陈平安这个当师父的也好,姜尚真这个外人也罢,现在与裴钱说不说,其实都无所谓,裴钱肯定听得懂,只是都不如她将来自己想明白。
因为落魄山和下宗,接下来就该轮到一大拨孩子的成长、以及某些年轻人的迅猛崛起了。
离开天阙峰之前,姜尚真单独拉上那个惴惴不安的陆老神仙,闲聊了几句,其中一句“桐叶洲有个陆雍,等于让浩然天下修士的心目中,多出了一座屹立不倒的宗门”,姜尚真看似一句客气话,说得那位差点就死在异乡的老元婴,竟然一下子就泪水直流,好像曾经年少时喝了一大口烈酒。
按照约定,云舟渡船缓缓去往宝瓶洲东南方向,姜尚真交给陈平安一枚渡船大阵枢纽印符,先前姜尚真正是靠这个,才能极快赶到蜃景城,只不过此举,比较吃钱,需要消耗大笔谷雨钱,陈平安就没打算收下,姜尚真就随手丢出渡船,给陈平安一抓驭在手中,再让姜尚真和裴钱护着渡船和所有孩子,陈平安头戴斗笠,背剑身后,腰系养剑葫,深呼吸一口气,单独御风去往彩衣国。
故地重游。
第一次充满了阴煞气息,宛如一处人烟罕至的鬼蜮之地,第二次变得山清水秀,再无半点煞气,如今这次,山水灵气好像稀薄了许多,所幸熟悉的老宅依旧在,还是有两座石狮子镇守大门,依旧悬挂了春联,张贴了两幅彩绘门神。
在这个夕阳西下的黄昏里,陈平安扶了扶斗笠,抬起手,停了许久,才轻轻敲门。
开门之人,不是那个熟悉的老嬷嬷,是杨晃,身边跟着妻子。
陈平安抬手按下斗笠。
杨晃刚要说话,给妻子立即攥住袖子,杨晃便没有开口言语。
陈平安很快摘下斗笠,笑道“杨大哥,嫂夫人,很久不见。”
进了屋子,陈平安自然而然关上门,转过身后,轻声道“这些年出了趟远门,很远,刚回。”
杨晃叹了口气,点头道“难怪。”
鬼魅之身的妻子莺莺,一脚重重踩在开口还不如闭嘴的丈夫脚背上。
莺莺笑道“我去拿酒,你们先喝着,再帮你们烧几个佐酒菜。”
陈平安笑道“如果不介意,我来烧菜好了,厨艺还可以的。”
杨晃大笑道“哪有这样的道理,信不过你嫂子的厨艺?”
莺莺又是悄悄一脚,这一次还用脚尖重重一拧。杨晃就知道自己又说错话了。
一个外乡人,一个伥鬼一个女鬼,主客三位,一起到了灶房那边,陈平安熟门熟路,开始生火,熟悉的小板凳,熟悉的吹火竹筒。莺莺去拿了几壶存了一年又一年的自酿酒水,杨晃不好自己先喝上,闲着没事,就站在灶房门口那边,挨了妻子两脚过后,就不知道如何开口了。
陈平安坐在小板凳上,手持吹火筒,转头问道“杨大哥,老嬷嬷什么时候走的?”
杨晃说道“好些年了,不过还好,除了惦念你怎么总也不来,没什么牵挂。走之前,还叮嘱我和莺莺,不要忘记年年酿酒,怕你哪天来了,喝不够。”
陈平安说道“那我回去的时候,多带些酒水。”
杨晃犹豫了一下,“别多想,都还好。”
陈平安点点头,突然站起身,歉意道“还是让嫂子烧菜吧,我去给老嬷嬷坟上敬香。”
小坟头离着宅子不远也不近。老妪当年说过,离太远了,不舍得。离得太近,犯忌讳。
在孤零零的坟头,陈平安上了三炷香,直到今天看了墓碑,才知道老嬷嬷的名字,不好也不坏的。
杨晃原本还有些担心陈平安,但是从头到尾,就像杨晃先前自己说的,都还好。
回了宅子,桌上还是白碗,不用酒杯。陈平安喝酒还是不快,跟杨晃都不是那种喜欢劝酒敬酒的,但是双方都没少喝,一般不喝酒的莺莺也坐在一旁,陪着他们喝了一碗。
陈平安一边小口喝着酒,一边与杨晃聊天拉家常,问了些昔年那位刘太守和刘高华的事情,原来那位担任清州刺史的刘大人,在官场平步青云,先前都做到了彩衣国的户部尚书,如今已经告老还乡了,刘高华这家伙辛辛苦苦,考了个同进士出身,但是后来仕途不顺,就干脆辞官了,继续游山玩水,等到一打仗,反而靠着祖荫,主动为官,去了彩衣国兵部任职,后来更是去了大骊陪都的六部衙门任职,官不大,但是按照惯例,一个大骊朝廷的六品官,就等于藩属国的三品大员了,刘老尚书前些年一直想着刘高华回彩衣国朝廷任职,去户部先当个侍郎,不说什么报效故国家乡朝廷,好歹捞个一门父子两尚书的官场美誉,只是刘高华死活不乐意,让老尚书气得不轻。至于老尚书的大女儿,一个岁数老大不小的老姑娘,嫁了个穷书生,至于小女儿刘高馨,运气差了些,当年成为神诰宗的嫡传弟子,可惜在大战当中,差点被打断了长生桥,受伤极重,因为战功,得以保留宗门嫡传身份,养伤后就下山回到家中,虽然跌境厉害,年纪轻轻就一头白发了,可在彩衣国还是挂了个供奉头衔……
陈平安都一一记下。
不知怎么的,聊到了刘高馨,就聊到了同样是神诰宗谱牒出身的杨晃自己,然后就又无意间聊到了老嬷嬷年轻那会儿的模样。
陈平安想了想,神色恍惚,无法想象。
这一顿酒,喝了足足一个时辰,陈平安没醉,其实喝酒还没他多的杨晃,倒是醉了个七荤八素。
这一夜,陈平安在熟悉的房间内休歇了几个时辰,在后半夜,起床穿好靴子,来到一处栏杆上坐着,双手笼袖,怔怔抬头看着天井,云聚云散,偶尔收回视线望向廊道那边,好像一个不留神,就会有一盏灯笼迎面而来。
大清早,陈平安返回屋子,背剑戴斗笠,养剑葫里已经装满了酒水,还带了好多壶酒。
陈平安与夫妇二人告辞,说要去趟梳水国剑水山庄,请他们夫妇一定要去自己家乡做客,在大骊龙州,一个名叫落魄山的地方。
杨晃答应下来,说一定会去。
昨天酒桌上,杨晃喝酒再多,还是没聊自己曾经去过老龙城战场,差点魂飞魄散,就像陈平安始终没聊自己来自剑气长城,差点回不了家。
大概正因为这样,双方才会一次次在酒桌上喝酒,还会约下次再喝。
陈平安没有直接去往剑水山庄,因为按照当年的说法,整个山庄都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