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本章完
第799章
在20师德州兵变后,段祺瑞也不敢继续撂摊子了,他很清楚真的按照武汉的要求,北洋作为一个政治团体就不复存在了,因为武汉提出的要求就是从根本上掘了北洋团体所维护的军阀体制,也就意味着北洋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那些南方的民党还能拿民主和科学这类的政治口号和劳工党进行政治上的拉扯,可北洋是一个靠着军事力量维持的团体,失去了军事力量之后,还拿什么和劳工党讨价还价。为了北洋团体的生存,北洋上层终于难得的抛弃了分歧,而团结了起来,试图阻扰南军向北京进攻。
只是北京的北洋上层还能朝着前线部队喊话,要求他们发挥天亮,为了北洋团体的利益奋战到底,至少要在战场上挡住南军的进攻,方才好和武汉进行谈判。
袁世凯此时已经失去了南北分立的兴趣,他向武汉发电表示,自己愿意让出国务主席一职,但恳请保留北洋编制。袁世凯试图用大位引诱田均一和谈,然后保住北洋的地盘,如此北洋不至于被新政府扫地出门。
只是田均一对于袁世凯开出的条件毫无兴趣,先不说劳工党的目标不仅仅只是一个统一全国的名义,即便以功利来看,此时的北洋团体也无资格和武汉讨价还价,因为北洋不仅仅在军事上遭到了失败,在政治上也完全失去了国民的支持。
在北洋试图联合列强进攻武汉的那一刻开始,北洋团体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统战的价值,把自己变成了类似列强控制中国的附庸,正如光绪退位前的满清政府。战前武汉还能给北洋一个自我革新的机会,就是放弃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交出军队等待改造,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劳工党自然可以接受北洋的改过自新。
但是在北洋接受列强资助向武汉开战后,劳工党就不可能和北洋集团妥协了,因为妥协就意味着武汉需要承认北洋和列强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是劳工党所无法忍受的。总不能让武汉去还北洋用来发动内战的贷款本息吧?
更何况,已经全面动员起来的武汉军民,也不可能随意的中断当下的动员体制,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的区别就在于,机器一旦开动起来,中断运行会带来极大的损失,而再次开动起来就要付出更多的资源,而农业社会则没有这样的苦恼,因为农业社会始终处于物资不足的状态,有多少资源就打多少人的仗,不打仗还能省下点资源。
武汉的动员体制已经接近于日本的水准,就武汉地区而言要比日本更加的高效,因为武汉地区已经完全的组织化了,城市内有劳工党、共青团、妇女会、少先队、工会、商会,乡下有合作社、民兵系统等,几乎每个人都被划入了一个或多个组织之中,党和工农兵委员会的命令可以迅速的传达到个人。
而日本此时还主要依赖警察和户长来控制社会基层,主要是对乡村的严密控制,从动员能力和效果来说,日本的征兵系统不如武汉地区的动员体制高效,毕竟日本的征兵系统只能保证军队能够获得补充人力,但是不能维持社会生产和战时物资的发放。
当然,武汉的动员体制问题在于不均衡性,远离了武汉这座工业城市,那么组织的力量就衰落了,毕竟这些组织都是依附于工业建立的,它们平日里的运行也是为了促使一个工业社会更好的运行起来。从整体上来看,日本的征兵系统毕竟已经覆盖全国,其平均效果还是要高于武汉治下的全部地区的。
不过北洋的募兵体系还停留在清末洋务运动的水平,应对小型战争是没有问题的,毕竟靠着小站练兵这种精英模式,还是能够训练出一支北洋军来的,但是打全面战争就不够资格了,北洋军终究还是地主阶级的武力,袁世凯既不能给他们灌输民族主义,也不能宣传阶级意识,保家卫国么,大清被北洋卖了,扩军后大部分士兵变成了无地农民,无家可保。
所以北洋军上下其实都很明白,他们这支武力就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升官发财,如曹锟、靳云鹏这样靠着军功往上爬。这个军功当然不是和洋人交战,而是和革命党、农民武装打,为的就是保卫地主们的利益。
当北洋军面对装备落后的革命武装和农民武装时,自然能够表现的足够英勇,因为现代的军事教育和装备,给了他们以极大的勇气。但当北洋军面对俄军这种帝国主义武装起来的军队就扛不住了,因为他们知道俄国的沙皇可以源源不断的动员军队来消灭他们,而他们若是战死了,还升什么官,发什么财?
现在北洋军遇到南军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和仅凭着革命理想作战的革命武装不同,武汉领导的红军也是一个有着工业体系作为支撑的军事集团,红军官兵很清楚自己为什么打仗,也知道消灭了北洋后能够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因此红军作战的主动性远比北洋军高得多。
而红军身后源源不断的人力和物力补充,更是让前线的北洋军感到绝望,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自己对面的南军数量在增加,而自己身后却总是没有补充,不仅仅是人力的补充,连物资供应都不充足。这个时候北京的北洋高层让在前线的北洋官兵激发天良和红军拼命,简直就是个笑话,当初南军逼迫满人退位时,袁世凯可也没激发出什么天良么。
于是,袁世凯、段祺瑞等将帅向前线北洋军下达的抵抗命令,反而更让前线的北洋军绝望了,因为他们觉得北京已经没有什么支援的力量可以派出了,所以才只能用电报让他们去和红军拼命。于是前线的北洋军开始出现了大量的逃兵和成建制的投降。
撤退到上海的第一军司令于1915年元旦通电下野,丢下了残军躲进了租界内。李纯下野也是迫不得已,因为英法政府在沙基惨案爆发后意识到了远东爆发直接冲突的风险再升高,而北洋在战场上的虚弱已经打乱了他们所期望的南北对峙局面,这就使得英法宣布对中国内战中立,不肯对北洋提供军事上的支持了。
上海这个地方,如果没有列强的支持,第一军残军压根守不住,且上海商民也不愿意北洋和红军在上海开战,哪怕那些买办商人支持北洋和红军开战,但也不会同意两军在自家门口开战,所以上海商民劝说李纯交出军队指挥权,他们愿意支付一笔钱给他出国考察。
列强不支持也就意味着第一军残部失去了补给,甚至连撤退到北方都没有指望了,日本海军拒绝为第一军撤退提供船只,而其他列强也不愿意在北洋身上继续投入,第一军在上海变成了无退路的孤军,李纯又不敢向武汉投降,因为在第一军南下时,他对平民的劫掠行为已经惹怒了武汉,所以最后他选择了拿钱下野。
李纯宣布下野,撤退到上海的七八千北洋军很快就向追击过来的武汉军队交出了武器,英法美等列强开始和武汉方面直接交涉,要求保护上海安全,不得侵犯租界区。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