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了中国的统治权,那么今后日中之间的外交问题岂不是都得由海军说了算?
桂大将下台既不能解决大陆政策遇到的阻碍,又不能缓和同新的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所以我认为田村大将的提议太过保守,不能保卫陆军的利益。”
桂太郎看了一眼上原,脸上毫无表情,他很清楚上原中将并不是在替自己说话,而是架着自己不让自己安然下台。上原是已故大将野津道贯的女婿,也是陆军中萨摩派的二代领袖,大山岩虽然还在但已经不再管事。
和一直同山县保持亲密关系的大山岩不同,上原勇作更加看重萨摩派而非陆军的身份,当然上原的萨摩派实际上是已自己为核心的陆军军官团体,并不是真的要重归过去的萨摩阀。就如同海军中的萨摩派搞出了新萨摩阀,摒弃了以地域、血统建立起来的旧萨摩阀体系,上原主张的萨摩派也不是为了恢复旧萨摩阀的荣光,而是根据旧萨摩派的根基建立起来的反长州派陆军军官团。
上原勇作反长州派的立场,就在于长州派对其的打压,山县有朋都搞出田中义一这样的三代目出来了,也就是说陆军都快变成长州派的世袭家业了,上原怎么可能忍得下去,按照他的功绩来说,桂太郎、寺内正毅之后就该他来领导陆军,可是长州派却想让田中义一来接手,就是一点权力都不打算让出来了。
田村怡与造、井口省吾、松川敏胤、福岛安正这些人能够在陆军上层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儿玉倡导的长州阀扩大主义,但是儿玉去世后,长州阀再次倾向于保守主义,于是陆军中非长州地区出身的军官就只能投靠非长州系统的军中派系,这就使得萨摩派的势力开始扩张。
上原勇作在个人欲望上觉得自己的功绩足以领导陆军,而在派系的利益上,下面的人也需要他去争夺领导陆军的权力,因此上原就不得不走向了反长州的立场,这和上一代的萨摩派将领的附庸长州路线产生了激烈的改变。
所以桂太郎很清楚上原中将这番话并不是支持自己的意思,而是主张光他辞职是不足以承担陆军此次战略失败的责任的,上原则是要求长州派交出陆军的领导权呢。
原本桂太郎并不反对辞职的意见,毕竟田村分析的不错,陆军挑动的中国内战策略因为北洋的快速失败已经无法达成陆军的战略效果了,继续强撑下去只会让日本在外交上遭到更大的失败。
但桂太郎认为自己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恢复陆军的大陆政策,在吞并朝鲜的计划破产后,陆军的大陆政策实际上已经陷入了死胡同,没有朝鲜半岛在手,陆军谈什么大陆政策?
跨海攻击辽东和山东半岛,这是需要海军协助的战略,而海军显然是不会接受这一方案的,因为这将使海军变成陆军的后勤部队。更何况在政治上日中全面开战也是不合适,列强多次强调过维持中国领土的完整,实际上就是英国这个全球霸主禁止其他列强吞并中国,从而形成挑战英国远东秩序。
日俄战争的爆发原因,可不是日本反对俄国,而是英美反对俄国吞并满蒙地区,日本不过是英美所支持的一件工具而已。如果日本暴露出想要吞并中国的野心,自然就会遭到列强的反对。桂太郎又不是那些没有政治头脑的底层军官,自然知道英美对于日本在东亚的定位是什么,一个用来维持东亚秩序的力量,但不能威胁到列强在东亚制定的秩序。
严格来讲,日本在东亚的势力范围应当是朝鲜半岛,满洲地区是日本和列强之间的缓冲地带,列强无力控制该地区,但禁止日本把该地区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一次英国人之所以支持日本挑起中国内战,是因为中国内部的势力失去平衡,武汉的实力增长显然远远超过了以北洋为首的中国其他势力,如果再坐视不理,那么武汉就可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实力基础,到时各国在华利益都会受到损害。
列强或者会支持日本出兵帮助北洋夺取满蒙地区,但绝不会让日本把满蒙地区变成日本的殖民地,这就是列强制定的东亚平衡秩序。
北洋军队的快速失败代表了,列强许诺的战后利益已经无法弥补日本全面介入中国内战的投入,这将是又一场日俄战争,且收益将远不及日俄战争,毕竟俄国人丢掉远东领土并不心痛,那就不是俄国人的传统领土,而中国人显然是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传统领土的。
这就意味着日本不仅将会丢失朝鲜半岛之外的大陆利益,甚至朝鲜半岛是否还能在战后保住都是一个未知数,因为日中两国的战争很难达成一个僵持不下的局面。
俄日能够妥协是俄国人打不下去了,日本上层也知道打不下去了。中日开战,中国作为被入侵的一方,除非让满清重新上台,否则就不可能轻易妥协,而日本方面要是拿不到利益去谈和平,估计得被国民天诛了。
桂太郎想着就此下台并不算是最坏的结果,至少不必让局面变得更加难看,但首要前提是,责任不能让长州派来背,这个责任是陆军全体的责任。桂太郎可以接受陆军的失利,但是没法接受长州派的溃败,陆军输了长州派还可重来,但长州派输了就全完了。
和桂太郎持有相同想法的寺内正毅就对上原反驳道:“陆军对中国战事的估计并没有问题,至少我们帮助北洋军拟定的南下作战计划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北洋军的实力,在野战中北洋军如此轻易的被击溃,那么我们再怎么谋划也是无用。
海军在此次国策行动中的态度也颇为可疑,为了海军的利益没有坚定的执行军部的要求,使得北洋军没有短时间内控制山东半岛。不然,就算南军切断了津浦路,至少还能通过海路将第一军和第二军联系起来,不至于陷入现在的被动局面。”
寺内的这番言论非常符合陆军的立场,但却不符合中国战场的实际和海军的立场,海军当然不会为了陆军的大陆政策去破坏亚洲联盟,除非让陆军去当海军大臣。
田村在心里这么吐槽,但也不便在陆军高层的会议上说出来,他只能从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分析道:“就算海军不打折扣的帮助北洋拿到了青岛,从而控制住了胶济铁路和青岛港,也不过是让第一军有了一条退路,想要在战场上击败南军终究是不可能的。
北洋军在战场上的表现虽然不堪入目,但是按照我们派出的顾问估计,北洋在士兵的训练和作战的组织上和我军并无本质差异,就是训练效果和组织能力有差异,而不是日清战争时双方军队在根本上就不是同一个时代的较量。
比如第三军的前锋吴佩孚部,在遭到南军的突击时,很好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