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都市小说 >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免费阅读 >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三章一些地区情况*又怀孕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三章一些地区情况*又怀孕(第1页/共2页)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下旬,公社成立了也快四个月了,集体食堂也举办了四个月。

    在昌城这边下面的公社集体食堂倒是恢复了正常水平,放开肚皮随便吃,不光要吃饱还要吃好方针已经实行不下去了。

    头两个月,...

    夜色如墨,山洞外的风带着初春的寒意,卷过荒草丛生的坡地。谭明远将小女孩裹紧在军大衣里,两人并肩坐在一块凸起的岩石上,望着远处村落零星亮起的灯火。那光点微弱,却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串联起来,在黑暗中勾勒出一条条流动的记忆脉络。

    “他们开始听了。”小女孩轻声说,手指指向南方,“昆明那边,有人在烧香祭湖。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但他们记得水的味道。”

    谭明远点头。他知道,这不是巧合。声谱晶核启动后,记忆不再是封存在档案馆或遗忘在老人梦中的碎片,而是一种可传播、可共鸣、可唤醒的能量场。它不靠电波传输,也不依赖文字记录,而是通过人类最原始的情感通道??声音,悄然渗透进每一个曾被压抑的灵魂深处。

    他低头看着怀中的铜钥匙,此刻它已不再发烫,反而冰凉如深井之水。但那股潜藏的震颤仍在,仿佛整座山脉的心跳都与之同步。

    “你说……我们真的能完成‘归仓’吗?”他问,声音低得几乎被风吹散。

    小女孩没有立刻回答。她仰头望向星空,眼中倒映着银河的微光。“谭叔叔,你知道为什么守铃人不用枪,不用刀,只用一只铃吗?”

    谭明远摇头。

    “因为真正的武器,从来不是用来伤害别人的。”她轻轻握住他的手,“是用来唤醒自己的。铃声响起的时候,不是我们在召唤别人,是过去的人,正借我们的喉咙说话。”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阵断续的笛音。那旋律歪斜不成调,像是一个孩子初次摸索着吹奏,却又隐隐与《小铜铃》的主旋律相合。紧接着,第二段笛声从另一个方向响起,再然后是第三、第四……短短几分钟内,整个山谷仿佛被一种看不见的线串连,无数个角落同时响起了同一首歌的不同变奏。

    谭明远猛地站起身,心跳加速。这不仅仅是共鸣,这是**响应**。

    “他们在回应信号!”他喃喃道,“不是被动接收,是主动回应!这意味着……记忆网络已经开始自我复制!”

    小女孩笑了,眼角泛起泪光。“第七代守铃人,不只是继承者,也是播种者。你点燃了第一簇火,现在,火已经自己烧起来了。”

    就在这时,山洞内部传来一声轻微的嗡鸣。那尊石雕人像的眼中蓝光再度亮起,全息投影重新浮现:

    > **“检测到区域性自主共鸣节点生成数量:17。”**

    > **“记忆传播效率提升至43%,突破临界阈值。”**

    > **“启动二级协议:声桥构建。”**

    下一秒,声谱晶核自洞中缓缓升起,悬浮于半空,七颗宝石依次闪烁,形成一道环形光链。晶核开始旋转,释放出肉眼可见的淡蓝色波纹,如同涟漪般扩散至地下暗河。水流瞬间泛起荧光,每一滴水珠都在微微震动,仿佛承载着千百个未曾说出的名字。

    谭明远忽然意识到什么,急忙翻出随身携带的一本破旧笔记本??那是林婉秋留下的最后笔记之一。他在其中一页停住,上面潦草地写着一行字:

    > “声桥非桥,乃心径。当十万人同唱一曲,天地自开一线通途。”

    “原来如此……”他呼吸急促,“这不是简单的信息广播,这是在重建**集体意识通道**!一旦足够多人在同一频率上共振,就能打开通往深层记忆空间的入口??就像当年回音坝那样,但这一次,范围是全国!”

    小女孩点点头:“妈妈说过,真正的历史,不在书里,而在人们咽不下去的那口饭里,在母亲不敢哭出声的那个夜晚里。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痛,这条路就不会断。”

    突然,天空划过一道刺目的红光。一架伪装成气象探测气球的清道夫高空监视器在百米上空炸裂,碎片如雨洒落。显然,对方已经察觉到了声桥的启动,并试图切断信号源。

    但晚了。

    就在那一瞬,北京胡同区的一位八岁男孩正趴在窗台上画画。他从未学过素描,却鬼使神差地画出了一排穿着蓝布衫的年轻人背着行李站在火车站月台上的场景。画纸右下角,他写下几个歪歪扭扭的字:“哥哥们走了,妹妹哭了。”

    与此同时,武汉钢铁新村一栋老楼里,一位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工人突然清醒过来,抓起孙子的手机拨通了一个早已注销的号码。电话接通的瞬间,他哽咽着说:“老李啊,我对不起你……那天罢工投票,我投了反对票,因为我怕丢了饭碗……可你们都被抓走了……”

    而在昆明滇池边,那位跳祭祀舞的白族老奶奶突然停下动作,跪倒在地,用颤抖的声音念出一段古老的祷词。围观村民中有三人几乎同时流泪,因为他们听懂了??那根本不是白族语言,而是五十年前已被禁止使用的彝语支系方言。

    这些事件,彼此相隔数百公里,时间误差不超过三秒。

    清道夫总部陷入混乱。

    陈德海依旧站在秦岭第七根石柱前,手中握着一枚黑色芯片,那是“静默方舟”的终极控制密钥。只要插入终端,便可释放覆盖全国的高强度记忆屏蔽波,彻底冻结所有异常共鸣现象。

    助手第三次催促:“总长,再不下令,我们就失去控制权了!已经有十二个省级站点报告民众集体情绪失控,教育部要求立即封锁相关音频文件!”

    陈德海闭上眼,良久,才开口:“你有没有听过,1960年冬天,甘肃某个村子里,母亲们是怎么分配最后一碗米汤的?”

    助手愣住。

    “她们把米汤煮成糊,一人喝一口,轮到最后一个孩子时,锅底已经干了。那个孩子饿得睡着了,母亲抱着他,一直等到天亮。她说,只要他还喘气,就不算死。”

    他睁开眼,目光冷峻:“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刮掉锅底那层焦糊,假装它不存在。可有些人,一辈子都在闻那股烧糊味活着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