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沛玉和祁衍的“星火课堂”教师手册在国际志愿者教育圈子里迅速传播开来。手册内容详实、结构清晰、语言亲切,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大量真实的教学案例,许多初次接触“星火课堂”的老师都表示,这是一份难得的实用指南。
不久之后,他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邮件。发信人是一位名叫苏拉娅的老师,她在信中写道:
“江老师、祁老师,你们好。我是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读到你们的《教师手册》的。我是一名在雅加达贫民区小学任教的老师,班上很多孩子都经历过家庭暴力、失学、甚至被拐卖的经历。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方法,让他们愿意开口、愿意表达、愿意相信世界还有希望。你们的‘星火课堂’,正是我一直在找的答案。”
江沛玉读到这里,眼眶微微发热。她继续往下看:
“我按照手册里的建议,开始每天给孩子们讲故事,让他们画画、写日记。起初,他们依然沉默,甚至对我充满戒备。但慢慢地,有几个孩子开始主动跟我分享他们的故事。有一个叫迪诺的男孩,他曾经被拐卖到邻村,后来被警察救回,但他的父母却因为欠债离家出走。他一直不说话,也不和任何人玩。直到有一天,他画了一幅画,画里是一座破旧的小屋,屋顶上有一只小鸟在飞。我问他,那只鸟是谁?他说,那是他妈妈,飞走了,但还会回来。我告诉他,妈妈也许不会回来,但她一定希望他过得好。那天,迪诺第一次对我笑了。”
江沛玉轻轻合上电脑,深吸了一口气。她知道,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悄悄地改变着孩子们的命运。
祁衍走进房间,看到她神情复杂,轻声问:“怎么了?”
“又一个孩子,被故事唤醒了。”江沛玉抬头看他,眼中带着笑意,“苏拉娅说,她准备组织一个‘星火读书会’,邀请其他老师一起来学习‘星火课堂’的方法。”
祁衍点点头:“看来,我们的手册真的开始生根了。”
江沛玉沉思片刻,说:“我想亲自去一趟印尼,去看看这些老师,也看看孩子们。”
祁衍看着她,眼里闪过一丝温柔:“你总是这样,一听到孩子们的消息,就坐不住。”
“这不是很好吗?”江沛玉笑着反问,“我们不是一直说,要让‘星火课堂’成为可以复制的系统吗?那就得亲自去看看,去调整,去改进。”
祁衍笑了笑:“那我陪你去。”
***
几天后,江沛玉和祁衍踏上了前往印尼的旅程。他们先抵达了雅加达,在苏拉娅的安排下,参观了她任教的学校。
那是一所建在贫民区边缘的小学,教室简陋,桌椅破旧,但孩子们的眼神却格外明亮。江沛玉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正在画画,看到她进来,纷纷停下笔,好奇地看着她。
苏拉娅微笑着介绍:“这是江老师,也是‘星火课堂’的创始人。”
孩子们安静地鼓掌,眼神里带着敬畏和期待。
江沛玉蹲下身,问一个正在画画的小女孩:“你画的是什么呀?”
小女孩怯生生地回答:“我在画我的奶奶。她去世了,但我每天都会想她。”
江沛玉轻轻摸了摸她的头:“你可以把奶奶的故事写下来,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吗?”
小女孩点点头。
祁衍站在教室后方,看着这一幕,心里涌上一阵柔软。他知道,江沛玉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她成了孩子们的光,也成了无数老师心中的希望。
当天下午,他们参加了“星火读书会”的首次会议。十几位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齐聚一堂,分享他们使用“星火课堂”方法的经验和困难。
一位年长的老师说:“我们这里的孩子,很多都生活在阴影里。他们害怕表达,害怕回忆。但自从用了你们的方法,他们开始愿意写日记,愿意画画,甚至愿意在课堂上讲故事。这对我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江沛玉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记录。她知道,这些老师才是真正的“星火课堂”传播者,而她和祁衍,只是点燃火种的人。
会议结束后,一位年轻的老师走上前,递给她一封信:“这是我班上一个孩子写的,他说想送给‘星火课堂’的江老师。”
江沛玉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画纸,上面画着一个女孩坐在书桌前,窗外是星星点点的光。旁边写着一句话:
“谢谢你,让我重新学会了说话。”
江沛玉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她轻轻抚摸那张画纸,仿佛能触摸到那个孩子的心跳。
祁衍站在她身边,低声说:“你看,我们不只是在教老师怎么上课,我们是在教他们如何用爱去唤醒每一个孩子。”
江沛玉点头,轻声说:“是啊,这条路,我们走得越来越远了。”
祁衍握住她的手:“是的,但我们才刚刚开始。”
***
离开印尼后,江沛玉和祁衍继续他们的旅程。他们前往菲律宾、泰国、尼泊尔,拜访当地的学校和志愿者组织,推广“星火课堂”的理念和方法。
他们发现,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老师主动联系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