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暗流
元英六年,陈二一五年,英帝暴病,崩于平山。
同年六月,时年五岁的太子即位,改元元平,是为陈平帝。
平帝年幼,难当大任,故母李氏垂帘于后,同李丶崔,卢丶郑顾命四臣共同理政,四臣之首,太后之兄李骥任上柱国,大将军,独揽权柄。
元平七年,平帝渐壮,不满李氏专权,暗言李骥跋扈,后被李骥得知,大恨。
元平十年,李骥欲平帝,事露,帝怒,同中常侍唐衡等五宦密谋除骥。
同年七月,平帝伴病,引李骥入宫,五宦合力共诛之,收大将军印,夷李氏三族。
自始,平帝亲政,唐衡等五宦尽皆封侯,世人谓之五侯,又号五常侍。
元平十五年,五侯日跋扈,太尉崔博上书诉其十大罪,引平帝不满罢其回乡,五常侍又加煽动,捕杀崔博及其党羽,株连万馀人,并成党之事。
元平二十年,平帝渐病,疏于政事,五宦专权,把持朝政,谋害忠良,民间怨愤,谓之五奸。
元平二十二年,天下大旱,赤地千里,百姓大饥,易子而食,太子怒上万民疏,诉五奸十大罪。
平帝大怒,贬太子为梁王,令其扬州就藩,永世不得回京。
元平二十五年,朝堂云波诡,天下暗流汹涌。
渭水之上,运河滔滔,百争流。
天下广大,九州四方,上千万里疆域,陆路通行缓慢,远不如水运便利,因此历朝历代,无不修造运河,连通九州四方。
扬州为九州之一,自然也在其中,以渭水为主干修造的运河,支流遍及金陵,金阳,金华三府之地,交通便利,运输发达。
一艘官船,顺风顺水,急速而行。
官船之上,一名青年负手,看着两岸风光,还有河上往来的众多船只,心中一阵感叹:「江南之地,果真富庶,难怪当初太祖皇帝要将金陵立为陪都。」
后方,一名俊秀小厮,还有数名护卫侍立,对此都不敢多言。
三年前那场大旱,以北方受灾最重,赤地千里,百无人烟,不知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就连京畿之地,龙居之所,都有不稳之象。
若非如此,太子殿下也不会悲怒上书,痛诉那五奸十罪。
说是五奸,实指其父,那在位已二十五年的陈主平帝,以至最终被废去太子名位,贬斥出京。
大陈开国至今,已有二百馀年,不说积重难返,也是江河日下。
如此又遭大旱,可谓重重一击,落在了大陈的命脉上,虽没有令江山倾倒,但也元气大伤,三年过去都未恢复。
见过北方灾情,再看南方富庶,青年心中自是百感交集。
「殿下离京,也未见得都是坏事!」
「陛下病重,疏于政事,朝局都被那五奸与其党羽把持,殿下在京中难有作为,如今被贬出京,就藩扬州,刚好大展拳脚,以这南方富庶雄壮自身,必要之时还能将这陪都化为.—.嗯!?」
「陛下贬斥殿下,难道另有他意?」
「北地大旱,三年难愈,民间多有传闻,乃是陛下亲小人远贤臣之故,获罪于天,降灾于人,这背后到底是谁在操弄?」
「」......」
青年眼神变幻,一时思绪万千,处处都见惊心。
但很快他又强行按下,注视前方,眼神凛冽:「不管如何,当务之急,还是助殿下实控这扬州三府之地,以应不测!」
「大陈立国已两百馀年,地方豪强,世家门阀盘根错节,已成坐地之虎,无冕之王,再加上三教百家,阴司神张,妖魔鬼怪—」
「虽然不似京中那般凶险,但想要行事也有诸多难阻。」
「如今殿下坐镇金陵,命我前来这金阳之地,意在——」
「大人!」
思绪未定,便被打断,一名护卫走来:「前方便是清河口了。」
「清河口?」
崔绍目光一转,随后也不多做表示,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清河口,清河县。
由渭水入清河,再由清河至金阳,这是最为便利的路线。
此世广大,哪怕一府之地,都有数万里纵横,如此一州数府,天下九州,千万里之广阔,使得朝廷鞭长莫及,统治地方十分困难。
但好在此世不凡,有神低在上助力,尤其是水运方面,水神可以风浪相助,让船只运行飞快,再加上其他一些手段,才勉强保证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
但也只是勉强而已。
实际上不提也罢!
官船顺水而行,很快便转入清河口,直向那清河县而去。
「清河县,小黄山。」
「宋氏,李氏———
看着两岸风光,崔绍思绪纷转,梳理相关信息。
很快,官船停靠,正是清河码头。
崔绍上岸,转乘马车,直向金阳府而去。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