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金国三路大军,已被击退其二,西路虽未彻底击溃,但亦元气大伤。
金国朝堂震动,完颜阿骨打震怒,亲自下令,命完颜宗望、完颜宗翰整顿残部,誓死抵御宋军北伐。
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
汴京皇宫,赵佶立于御花园之中,望着远方,心中却无半分轻松。
“燕王,你可知道,这一战,将决定大宋的命运。”他喃喃自语。
身旁太监低声问道:“陛下,是否要命使者再赴辽国,确认耶律淳之意?”
赵佶摇头:“不必了。耶律延禧已与辽国结盟,耶律淳若真想倒戈,早已动手。如今辽军南下,便是明证。”
太监点头:“陛下英明。”
赵佶望向北方,目光坚定:“燕王,朕将天下托付于你,望你不负所托。”
风雪之中,汴京灯火通明,战鼓未息,新的风暴,已在酝酿。
而耶律延禧,已踏上征途,迎向命运的最终决战。
风雪之中,耶律延禧率军北上,直指河北。这一战,不仅关乎大宋的存亡,更关乎整个天下的格局。
辽国大军南下,与宋军形成夹击之势,完颜宗望虽率军死守河北,但兵力已大不如前,士气亦受重创。耶律延禧深知,此战若胜,金国将元气大伤,至少十年之内难以南侵;若败,则中原危矣。
大军行至河北边境,耶律延禧下令扎营,命赵烈率斥候前去探查敌情。
夜色沉沉,寒风刺骨,赵烈悄然归来,神色凝重:“燕王,金军主力已集结于真定府,完颜宗望亲自坐镇,布下重兵,意图固守待援。”
耶律延禧微微皱眉:“完颜宗望果然狡诈,他知我军远道而来,粮草不济,若久攻不下,士气必衰。他这是想以逸待劳,耗我军锐气。”
赵烈点头:“属下亦是此意。若强攻真定,恐怕伤亡惨重,不如另寻他法。”
耶律延禧沉吟片刻,目光一凝:“真定虽固,但并非无懈可击。金军主力虽在此,但其后方补给线却极为脆弱。我军可分兵两路,一路佯攻真定,吸引敌军主力;另一路由我亲自率领,绕道山间小径,直插其粮道,断其补给。”
赵烈眼中一亮:“妙计!若能断其粮道,金军不战自乱。”
耶律延禧点头:“此事便由你亲自去办。你率两万兵马佯攻真定,务必让完颜宗望误以为我军主力在此。我则率一万精骑,绕道山间,直取其粮仓。”
赵烈抱拳:“属下遵命。”
翌日清晨,赵烈率军出营,直扑真定,战鼓震天,喊杀声四起。
完颜宗望得知宋军来攻,冷笑一声:“耶律延禧果然急躁,竟敢以疲惫之师强攻坚城,此战我必胜无疑。”
他立刻下令,命守军严守城池,并调集援军,准备迎战。
然而,就在金军主力被赵烈牵制之时,耶律延禧已率一万精骑,悄然绕道山间小径,直奔金军粮仓。
三日后,耶律延禧率军抵达金军粮仓外围。
“此地乃金军补给重地,守军必多。”赵烈低声提醒。
耶律延禧点头:“但金军绝不会想到,我会亲自率军来袭。此战,务必一击即中。”
当夜,狂风大作,天地昏暗。
耶律延禧一声令下,一万精骑如猛虎下山,直扑金军粮仓。
守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但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顿时溃不成军。
耶律延禧亲自率军冲入粮仓,一把火点燃粮草,火光冲天,映红了整个夜空。
“杀!”耶律延禧怒吼一声,率军冲杀,斩敌无数。
金军主帅惊慌失措,仓促组织反击,但士气已失,士兵四散奔逃。
火势蔓延,粮仓化作一片火海,金军数月积攒的粮草,尽数焚毁。
消息传回真定,完颜宗望大惊失色:“耶律延禧竟敢绕道偷袭粮仓?!”
他立刻下令,命援军回防,但为时已晚。
粮草被毁,金军士气大挫,士兵纷纷溃逃。
赵烈趁势猛攻,真定城防已然松动。
完颜宗望见大势已去,只得下令撤军,放弃真定,退守河北更深处。
耶律延禧率军与赵烈汇合,望着远方,神色凝重:“此战虽胜,但金国仍未彻底溃败。完颜宗望虽败,但其主力尚存,若其重整旗鼓,仍是一大威胁。”
赵烈点头:“属下已命人加强河北防线,以防金军反扑。”
耶律延禧沉声道:“此战之后,金国元气大伤,短期内难以南侵。但若不趁胜追击,彻底击溃金国,日后恐将再起战端。”
赵烈沉吟片刻,道:“燕王之意,是欲乘胜追击,直取上京?”
耶律延禧缓缓点头:“不错。若能攻陷上京,擒获完颜阿骨打,便可彻底终结金国。”
赵烈神色一震:“若真能如此,大宋便可高枕无忧。”
耶律延禧目光坚定:“此战,我已谋划多时。辽国已与我结盟,若我军北伐,辽军亦可配合。金国若亡,辽国亦不敢妄动。”
赵烈抱拳:“属下誓死追随燕王。”
耶律延禧点头,转身望向北方,目光如炬。
风雪之中,战鼓未息,新的风暴,已在酝酿。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