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拯救了城头上拼死搏杀的两帮人。
高丽人松了一口气,瘫坐在冰冷得如同寒铁的城头,他们身上的衣物同样单薄,只是朝廷还有粮食给他们暖和身体,勉强可以抵挡得住北方的严寒。
但是城下的这些高丽人就难受了,他们连一顶御寒的帐子也没有,下了城头,退回到阵地之后,三三两两各自簇拥在一起,只能颤着身子,靠着彼此身体的温度让自己感受到一丝的温度,不被这极度的严寒夺走生命!
大雪加剧了两边士兵的心理......
正月十六,晨曦微露,汴京城头的积雪尚未消融,寒风如刀,割得人脸颊生疼。耶律延禧立于城楼之上,望着远方苍茫大地,心中却无半分轻松。昨日一战虽大破金军中路,击退完颜宗弼,但此战不过是大战序幕,真正的风暴,还在后头。
他回头望向城中,街道上虽有百姓张灯结彩,庆祝胜利,但更多的人仍紧闭门户,不敢外出。金军虽退,但金国三路大军中,东路完颜宗望尚未真正交锋,西路完颜宗翰亦在陕西蠢蠢欲动,而辽国的态度,更是如悬于头顶之剑,不知何时落下。
“燕王。”赵烈低声道,“辽国使者昨日已抵京,据说是耶律淳亲自派遣,欲与陛下商议边贸之事。”
耶律延禧眉头微皱:“边贸?怕是另有所图。”
赵烈点头:“属下已命人暗中监视,使者所住驿馆,已被严密看守。”
耶律延禧沉吟片刻,道:“此人若真是为边贸而来,便无妨。若另有图谋……”他顿了顿,目光如电,“那就让他永远回不去。”
赵烈抱拳:“属下明白。”
耶律延禧正欲再言,忽听城下传来急促马蹄声,一名传令兵飞驰而至,翻身下马,高声禀报:“燕王,急报!韩世忠将军急书!”
耶律延禧面色一沉,接过战报,展开一看,脸色顿时凝重。
“燕云战况紧急,完颜宗望亲率八万大军压境,韩将军兵力不足,请求援兵!”
赵烈亦是神色一变:“东路金军竟如此迅速?”
耶律延禧沉声道:“完颜宗望向来狡诈,他故意拖延,便是等我们放松警惕。如今中路已退,他便趁势猛攻,意图一鼓作气拿下燕云。”
赵烈急道:“燕王,若燕云失守,金军便可直扑汴京,届时我军腹背受敌,形势危矣。”
耶律延禧点头:“我即刻入宫,面见陛下,请调援军。”
说罢,他翻身上马,直奔皇宫。
……
皇宫之中,赵佶正与群臣商议战后事宜,忽见耶律延禧匆匆而入,神色凝重,众人皆知不妙。
“陛下。”耶律延禧拱手,“韩世忠将军急报,完颜宗望已率八万大军猛攻燕云,韩将军兵力不足,请求援兵。”
赵佶脸色一变:“八万大军?金国竟敢倾巢而出?”
耶律延禧沉声道:“陛下,燕云乃大宋北方屏障,若失守,金军便可直扑汴京。臣请命,率军北上,驰援韩世忠。”
赵佶沉吟片刻,点头道:“好,朕即刻调拨三万禁军,随燕王北上。”
耶律延禧抱拳:“谢陛下。”
赵佶又道:“朕亦会命岳飞整军备战,以防金国西路军趁虚而入。”
耶律延禧道:“陛下英明。”
赵佶叹道:“燕王,此战,朕便将北方战事,全权交予你。”
耶律延禧抱拳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
当夜,耶律延禧便率三万禁军,星夜兼程,奔赴燕云。
三日后,大军抵达燕云城外。
远远望去,燕云城墙之上,战火弥漫,喊杀声震天,金军已发动数轮猛攻,城门几近失守。
耶律延禧勒马于高坡之上,远眺战场,心中已有计较。
“赵烈,命前军列阵,准备迎敌。”耶律延禧下令。
赵烈点头:“属下即刻安排。”
耶律延禧又道:“传令韩世忠,命他坚守城池,待我军发起突袭。”
传令兵领命而去。
夜幕降临,寒风呼啸,天地间一片肃杀。
耶律延禧亲率五千精骑,绕道金军侧翼,准备夜袭。
子时,金军营地已陷入沉寂,士兵们大多熟睡,以为明日便可破城。
忽然,一支火箭划破夜空,直冲金军营地。
“杀!”耶律延禧一声令下,五千骑兵如猛虎下山,直冲金军营地。
金军猝不及防,顿时大乱。
韩世忠亦率军从城中杀出,两面夹击,金军顿时溃不成军。
完颜宗望惊怒交加,急忙组织反击,但士气已失,士兵四散奔逃。
耶律延禧率军一路追击,直逼金军大营。
完颜宗望见势不妙,只得下令撤军,退回河北。
燕云之围,就此解除。
……
战报传回汴京,赵佶大喜:“燕王果然神勇!连破金国两路大军,实乃大宋之福!”
群臣纷纷称贺,朝堂之上,士气大振。
&nbs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