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重洪基是真的饿了。
反正这里也没有认识自己,形象丢了也无所谓。但是再饿下去,他就要真不行了,筷子拿起来,他开始动手吃了起来。
酒菜喝然粗糙,但是他头一回吃得这么香,也不用大口咀嚼,三两下就吞到了肚子里。
刚刚看着这兄弟形象还有几分贵气,苏城看到耶律洪基的吃相,马上就多了几分的不屑,契丹人还是蛮夷啊,就算是上层的契丹人也是这种德性,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改不了。
何春生等人倒没有觉得不妥,因为他们吃饭饿......
耶律延禧一行日夜兼程,三日之后,终于抵达大同关。风雪依旧未止,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寒风如刀,割面生疼。城头守军见燕王归来,纷纷列队迎接,岳飞亲自出城相迎,神色肃然。
“末将岳飞,恭迎燕王归来!”岳飞抱拳行礼,声音洪亮。
耶律延禧翻身下马,快步上前,扶起岳飞:“岳将军不必多礼,如今女真大军压境,我等皆不可懈怠。”
岳飞点头,低声道:“末将已整顿军务,然女真大军行踪诡异,似在试探我军布防。”
耶律延禧眉头微皱:“阿骨打老谋深算,绝不会贸然进攻。他此番南下,必有深意。”
两人并肩入城,城内气氛紧张,街道两旁皆是巡逻士兵,百姓闭门不出,唯恐战事再起。
入府后,耶律延禧立刻召集将领议事。大堂之中,众将肃立,气氛凝重。
“诸位。”耶律延禧目光如炬,扫视众人,“女真大军压境,我等皆知其战力强悍,然我大宋将士,亦非弱旅。如今战事将起,我等需同心协力,共御外敌。”
一名将领上前抱拳道:“燕王,末将有一问,女真大军若分兵两路,一路佯攻大同关,一路绕道南下,我军该如何应对?”
耶律延禧沉吟片刻,缓缓道:“阿骨打此人,素来狡诈,此计极有可能。我已命斥候北上侦查,若真有分兵之举,我军当以静制动,待其疲敝之时,再行反击。”
岳飞道:“末将愿率精骑北上,探其虚实。”
耶律延禧点头:“准。但切记,不可轻敌冒进。若遇敌军主力,立刻退回,不可恋战。”
岳飞抱拳应命:“末将遵令。”
翌日清晨,岳飞便率三千精骑北上,深入女真境内侦查敌情。耶律延禧则坐镇大同关,日夜操练兵马,以防不测。
三日后,岳飞归来,神色凝重。
“燕王,女真大军果然分兵两路,一路约五万人马,驻扎于北三十里外,另一路约三万人马,正向西绕行,意图绕过我军防线,直扑雁门关。”
耶律延禧闻言,神色一沉:“雁门关乃我大宋北方门户,若失,则女真大军可长驱直入,直抵汴梁。阿骨打此计,果然狠辣。”
岳飞道:“末将愿率军驰援雁门关,拦截女真偏师。”
耶律延禧沉思片刻,缓缓道:“不可。雁门关已有守军,若女真偏师真欲绕道,必经雁门关外之雁翎谷。此地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若我军提前设伏,可一举击溃女真偏师。”
岳飞眼前一亮:“燕王之意,是让末将率军埋伏于雁翎谷?”
耶律延禧点头:“正是。你率五千精兵,星夜兼程赶往雁翎谷,占据险要之地,待敌军半数入谷,再行伏击,必可大胜。”
岳飞抱拳道:“末将遵命!”
当夜,岳飞便率五千精骑秘密出发,直奔雁翎谷。
翌日,耶律延禧亲自登城巡视,见大同关内外皆已布防严密,心中稍安。然而,他深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数日后,斥候回报,岳飞率军于雁翎谷设伏,大败女真偏师,斩敌五千余人,俘虏三千余人,敌军残部溃逃,雁门关安然无恙。
耶律延禧闻讯,心中大定:“岳飞果然不负所托。”
然而,女真主力大军仍未动作,仿佛在等待什么。
耶律延禧心中隐隐不安,总觉得阿骨打另有图谋。
果然,数日后,京城传来急报??女真使者再度南下,请求与大宋议和。
耶律延禧接到消息,心中一震:“阿骨打此番议和,恐怕另有阴谋。”
他立刻上书赵佶,提醒陛下不可轻信女真议和之言,建议继续备战,以防女真大军趁议和之机突袭。
然而,奏折再次被童贯压下,未得回复。
耶律延禧心中焦急,却又无可奈何。
夜深,他独坐书房,思索对策。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燕王!”一名亲卫急匆匆闯入,“京城急报,陛下召见!”
耶律延禧微微一怔,随即起身,整理衣袍,随亲卫入宫。
皇宫之中,赵佶面色阴沉,蔡京、童贯立于一旁,神情紧张。
“燕王。”赵佶缓缓开口,“女真使者已至京城,请求议和。朕……不知该如何应对。”
耶律延禧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平静:“陛下,女真此番议和,恐非真心。若陛下愿启用臣,臣愿赴边关,继续备战,以防女真趁议和之机突袭。”
赵佶目光闪烁,沉默片刻,终于点头:“好……朕准你复职,即刻前往大同关,统领边军,抵御女真。”
耶律延禧拱手道:“臣,遵旨!”
翌日清晨,耶律延禧便整顿行装,率亲兵启程北上。
京城之外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