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枚印随了我有些年头,今天出门太急,忘了带钱,船家这印还能换几个钱,权先给你当定金,在下只求能高抬贵手,送在下去平州!’
    梁川一行人一看,心又开始狂跳不止,可是他们不敢表现出对这印的贪婪,几个人很默契地把头歪向一边,看着海上的风景,全当不是自己的事。
    他们终于尝到了这种信物的用处,只要在合适的地方拿出来,他们就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奇效!
    船家却不敢明收,他收知道这玩意不便宜啊!
    船家朝耶律重光看了......
    兰州城外,风雪未止,天地间仿佛只剩无尽的苍茫。耶律延禧立于城楼之上,目光如炬,望向远方。那片雪原尽头,隐隐传来战鼓声,仿佛预示着新的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岳飞。”耶律延禧沉声唤道。
    岳飞应声而出,身穿铁甲,神色肃然:“末将在。”
    “你即刻率三千精骑先行出发,赶赴大同关,协助高烈守城。”耶律延禧语气坚定,“我随后便率主力跟进。”
    岳飞抱拳应命:“末将遵命!”
    耶律延禧点了点头,随即转向身旁的赵胜:“你留守兰州,协助安抚党项诸部,确保后方安稳。”
    赵胜拱手道:“末将定不负所托。”
    耶律延禧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此去大同关,路途遥远,风雪未止,诸军需加倍小心,不可轻敌冒进。女真主力未动,阿骨打此人,绝不会善罢甘休。”
    众人齐声应命。
    翌日清晨,天未亮,兰州城外已是战马嘶鸣,旌旗猎猎。岳飞率三千骑兵先行出发,踏雪而行,直奔大同关而去。
    耶律延禧则于三日后率五千主力骑兵出发,风雪之中,铁骑如龙,滚滚向前。
    大同关,城墙之上,高烈负伤未愈,仍亲自督战。女真大军连日猛攻,虽被击退数次,但城中兵力已不足八百,粮草亦所剩无几。
    “将军,再无援军,恐怕撑不过三日。”一名副将满脸焦急地说道。
    高烈紧握长枪,望向远方,风雪茫茫,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下战鼓与号角的回响。
    “燕王……你何时才能回来?”他喃喃自语。
    就在此时,远方尘土飞扬,马蹄声如雷,一面“燕”字大旗破风而来,隐约可见旌旗下那道熟悉的身影。
    “援军到了!”城头士兵高呼。
    高烈猛地抬头,眼中顿时燃起希望的光芒。
    “燕王回来了!”他大喝一声,随即下令:“全军出击,开城迎战!”
    耶律延禧策马当先,身披重甲,手持长枪,率领五千铁骑如狂风骤雨般冲入敌阵。女真军队正全力攻城,未曾料到援军来得如此之快,顿时阵脚大乱。
    “杀!”耶律延禧一声令下,铁骑如虎入羊群,杀得敌军节节败退。
    高烈率残部从城中杀出,与耶律延禧夹击敌军,两军合流,士气大振。
    完颜阿骨打正在中军帐中商议战局,忽闻前线溃败,惊怒交加,连忙下令整军迎战。
    然而,宋军士气正盛,攻势如潮,女真军队节节败退,最终被迫撤回营地。
    夜幕降临,大同关内,宋军大帐之中灯火通明。
    耶律延禧与高烈并肩而坐,商议战局。
    “此战虽胜,但女真主力未动。”耶律延禧沉声道,“阿骨打此人极善用兵,若让他重整旗鼓,恐怕还会卷土重来。”
    高烈点头:“末将亦有此担忧。如今我军虽得喘息之机,但兵力损耗严重,粮草亦将告罄,若不能尽快破敌,恐怕难以支撑。”
    耶律延禧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我已命人修书一封,快马送往京城,请陛下速调粮草与援军。此外,还需设法切断敌军粮道,使其无法持久作战。”
    高烈道:“末将愿率军奇袭敌军粮道,扰乱其后方。”
    耶律延禧摇头:“此计虽好,但太过凶险。阿骨打必已有所防备,若派你去,恐有去无回。”
    高烈抱拳道:“末将愿为大宋赴死!”
    耶律延禧望着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点头:“好。你可率一千精骑,趁夜绕道敌后,烧毁其粮草,扰乱其军心。我会命岳飞率军正面牵制敌军,为你创造机会。”
    高烈拱手应命:“末将遵命!”
    次日,耶律延禧亲自率军出战,与女真大军正面交锋,吸引敌军主力。
    高烈则趁夜率一千精骑悄然绕道敌后,直扑女真粮道。
    女真大营之中,完颜阿骨打正召集诸将商议战局。
    “宋军虽败我军数次,但兵力已疲,粮草亦将耗尽。”他冷声道,“明日一早,全军压上,务必一举攻破大同关!”
    诸将齐声应命。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次日进攻之时,后方忽然传来急报:“燕王派出一支奇兵,绕道我军后方,袭击粮草大营!”
    “什么?!”完颜阿骨打脸色骤变。
    “快!调兵回援!”他怒吼。
    然而,为时已晚。
    高烈率军突入敌军粮道,放火焚烧粮草,杀得敌军措手不及。女真后方顿时大乱,粮草尽毁,军心动摇。
    与此同时,耶律延禧率军猛攻女真前军,岳飞率军从侧翼包抄,形成夹击之势。
    女真军队腹背受敌,阵脚大乱,最终被迫全线撤退。
    完颜阿骨打见大势已去,只得下令撤军,退回北方。
    大同关之战,宋军大胜,彻底击溃女真主力,女真北撤,短期内无力再战。
    数日后,京城传来圣旨,嘉奖耶律延禧平定西夏、击退女真之功,并命其暂守大同关,以防女真再度南侵。
    耶律延禧接旨后,命人修筑防御工事,加强城防,并派遣斥候深入北方,监视女真动向。
    夜幕降临,大同关城头灯火通明,百姓纷纷出城迎接燕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耶律延禧登上城楼,远眺北方,神色凝重。
    “西夏已平,女真已退。”他低声自语,“然大宋边疆,仍不安宁。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岳飞走上前来,拱手道:“燕王,如今边疆暂稳,不知陛下可有新旨意?”
    耶律延禧点头:“陛下命我暂守大同关,以防女真再度南侵。此外,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