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间,在场的大众点评网员工,不由露出了兴奋之色。互联网,谁不想要改变世界?
这种,大的野心和梦想,足以点燃,这些员工的野心!
而做出一份影响力不亚于米其林的榜单,显然也是一种能打动人心的目标!
……
江城县。
赵晗知道大众点评网尘埃落地,被彻底收购成了文文服务网的全资子公司之后,心情极其愉快。
“怎么了?文文服务网收购大众点评网的新闻,你这么高兴?”柳梦程码完字之后,也是找机会跟赵晗腻在一起。
甚至,赵晗现在的《洪荒之龙》后续的一部分稿子,都是赵晗出大纲,柳梦程给他代写都有的。
甚至有时候,赵晗没更新,有人跑去《雪中剑道行》书评,让柳梦程赶快代笔补上更新。结果,柳梦程还真回了,再写了,别催。
“像是大众点评网,如果不提前收购,以后获得一轮轮的风投之后,绝对是一大劲敌!”
赵晗笑道,“用网文市场来形容,如果,对手是糕点中文网,两年前如果有2000万元,能收购,你会不会买?”
“当然会买,不买是傻子!”柳梦程自然明白,糕点的厉害之处。
即便是,静静阅读网更多流量加持下,现在单纯的小说订阅市场的份额,跟糕点也就是旗鼓相当。
静静阅读网的收入,比糕点遥遥领先,是需要加上电商方面的卖货的收入。
而两年前的糕点中文网,愿意把股权卖给盛大。原因也是很简单,若是糕点不卖给盛大,盛大会买其他的同行。
最终一番斟酌后,糕点卖给盛大之后,巩固了行业地位。
“大众点评网,如果后续不被收购,而是由风投给钱,按照O2O方向发展,必然成心腹大患!”
赵晗说道,“如果将来持续的跟其补贴消耗,争夺市场,可能一个城市所需要消耗的成本,会比正常时期多十倍!
魔都一个城市,如果对方有足够资金持续跟我消耗,即便是烧钱1亿美元,也未必够烧啊!
而魔都如果不拿下,任何一个O2O网站,占据魔都这样的市场,后续都会扩张出去,跟我们在更多城市消耗。
我收购了它,就避免了这个可能性!”
“难道就不会有别的公司,会沿着类似的方向,向文文服务网发起进攻?”
柳梦程不由说道,“网文都是在糕点占据第一之后,依然不断的涌现大量的新网站出现,每年都会有挑战者。”
“挑战者能拿到多少作者资源呢?”
赵晗表示说道,“全行业的作者,我们静静阅读网和糕点拿走七成左右,剩下三成,才是一堆的中小体量的网站争夺。这就是格局决定了,头部能吃到最多资源!
其他的市场,一个道理!
美食外卖的网站,初期市场混沌,或许有机会。
市场格局明朗之后,对手想要挑战是极其困难的,餐厅老板大概率不愿意入驻多个平台。
外卖送餐的人员一样,我们虽然没有规定必须要跟我们合作,但是,我们的市场和体系更完善,订单更稳定,对方的订单不稳定,外卖员很难为其不稳定不确定的订单去跟其合作。
顾客就更是如此了,我们的服务更便利,价格如果对方不补贴,就不会吸引到顾客。
最终综合下来,挑战我们的成本是很昂贵的,比我们初期建立这个体系的成本代价更高!”
“如果这个体系建立起来后,确实后来者想要挑战的代价更大一些!”柳梦程若有所思。
第539章 微博网进军霓虹市场
2006年4月,微博网CEO白小鹿宣布,微博网正式进军霓虹市场。
而与此同时,鹰酱那边的微博国际宣布,微博国际正式进军枫叶国、约翰牛市场。
微博种花和微博国际是两家公司,成立之初双方就约定了发展的势力范围。
比如亚洲地区,除了阿三国留给了微博国际之外,剩下不部分是让微博种花公司扩张的地盘。
不过,不少媒体傻傻的分不清楚,微博网不是一直在中文地区发展吗?
怎么突然就进军国际了?
这不是跟微博国际抢饭碗?
“关于,微博网进军霓虹市场,是微博网的战略扩张一部分。对于微博的品牌和域名的划分,大体上,微博国际公司拿走了欧盟、拉美以及亚洲地区的印度的市场和域名,将来这些市场,我们不会涉足。但亚洲地区,比如霓虹、南棒,以及东南亚各地市场,我们微博网会逐步的拓展出去。”
白小鹿表示说道,“先选择霓虹市场,主要是因为,目前亚洲地区除了种花家的市场之外,单一市场的价值,霓虹网最大,其实拥有上亿人口的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水平,远超过亚洲其他地区,因为,霓虹市场是我们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
“微博网计划在霓虹,完全复制种花家的模式吗?对于舆论自由,你们怎么看?”一名霓虹的记者问道。
“我们会遵守当地法律和公序良俗。”白小鹿表示,“霓虹那边,我们已经提前招募和培训了团队,本土化水平达到80%,绝大部分团队成员,都是霓虹当地招聘。我们不会完全照搬国内经验,而是探索本土化发展,我们同样会给当地的员工,股权激励……”
……
微博网的海外扩张,在霓虹落子。
本质上,在国内的舆论影响力,甚至比霓虹的影响力更大一些。
不过,霓虹那边分公司,则是士气高涨。
不仅仅,微博网霓虹分公司,初期投资就达到500万美元。
而且,还有成熟的一套网站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体系,而现在,招募的这批团队,还是以互联网企业的方式,给初期的员工股权激励。
对于霓虹的企业而言,早年的大企业讲究一个年功序列制,也就是终生雇员,员工对企业效忠一辈子,按工作年限和功劳,提升其在企业的地位。
早期的霓虹企业,是靠着这种捆绑人才和企业的机制,弄出了一堆国际化的企业巨头。
而后来霓虹泡沫经济破灭之后,不少企业没办法裁掉终生雇员。
于是,就不断的减少正式雇员人数,不断的使用派遣员工,也就是真正的社畜。
即便是在企业干了很多年,对不起,你仅仅是另一家人力资源企业派遣过来的临时工,论功行赏和公司排资论辈,你没有份!
各种企业的摆烂之后,本质上,就是甩包袱。
不再签终生的员工之后,并没有出现所谓的,给年轻人更多机会。
反倒是,更加朝不保夕,随时可以被抛弃,更加不稳定的环境下,社畜只能摆烂,更加不敢创新。
当初的霓虹如日中天的经济。
本质上,是更能干更勤劳且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