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做网站和平台,大部分普通人没有那个技术和本钱。毕竟,运营一个平台,即便是小平台型网站,也是需要大量的运营成本的。
做成功了,自然是躺着数钱。
但大部分做平台的,都是以失败告终,这属于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领域。
第483章 新总部的规划
不久后,赵晗前往地段,实地调查,送给文文静静科技公司的地段。
嗯,位置比较荒凉。大概是十年后,土地才拍卖给了地产商。
大概是15年之后,才开始陆续的开发。
一部分开发的比较顺利,甚至卖出了每平米一万以上的县城房价的巅峰。
只不过,好景不太长。
大概到18年之后,就开始逐渐卖不动,开发的周期逐渐延长。即便是竣工的项目,也有不少卖不动。
江城县100亩工商业用地,并不太值钱。
按照05年土地拍卖价格,大概值1000多万元,每亩应该不超出10万元。
后世地产开发的高峰时期,国内有名气的大地产公司,什么碧桂园、恒大、融创之类都出现在县城开发市场,土地出让价巅峰时期,住宅用地每亩到过三四百万元。
后来,随着地产市场转冷,土地拍卖遇冷之后,其实土地出让价格是不断的降价让利,逐渐回归到了两百万左右每亩的价格。
当然,商业用地比住宅用地便宜,后来顶多也就是100万每亩。
因为,工业和商业用地的增加就业岗位的,能持续的给城市带来税收和经济,是顿顿饱的项目。
住宅土地则是一次性的卖出土地,后续不能带来持续的收入,反而有一系列的城市基建的维护成本。
也正是因为,工商业用地的可持续能带来利益的。而住宅用地是持续带来负担的,所以,很多城市都会低价出让商业和工业用地,以此来带动就业和税收。
随着工业和商业用地,带来就业之后,是会反过来带来住宅需求的增长。
就如,赵晗就发现了,文文静静科技公司的周边,原本是死气沉沉属于城内的贫困带。
但是到了此时,原本的一些破败的老街道,突然多了一些门店。
有些门店,就是原本的国企的废弃的厂房和办公室,又或者是,早就废弃的了一些破败的老门店,也被人粉饰一番,做起了生意。
甚至,文文静静科技公司周边的房价,都比城内平均价格明显贵了一大截。
城内一般房价也就每平米1000元左右。而文文静静科技公司周边的商品房,很少有1600元以下的了。
原因也是简单,文文静静科技公司的员工的购买力,比城内大部分人的平均收入高得多。
城内大部分单位,工资一个月四五百左右。低一点的可以到两三百一个月,高一点的很少有超过1000元一个月。平均工资低,自然支撑不起县城的高房价,所以这年头县城房价1000元每平左右,属于正常。
文文静静科技公司,直接带动就业就有1000多人。员工工资负担得起买房,加上,银行见到是文文静静科技公司的员工,也愿意贷款。
仅仅这一两年之间,公司大概有几百名员工,买了房。可不就把周边的房价,给推动上涨了吗?
对此,赵晗不做评价。
毕竟,这不是炒房导致的涨价,仅仅是因为,员工买房的刚需,带动的涨价。
毕竟,正常情况下,上班族自然是选择,上班的公司距离不远的地方买房,这样上下班比较方便。
工作和上班的距离不远,其实也是增加了效率和幸福感。
大城市不少城市员工住在公司比较远的地方,每天上下班通勤时间比较长,这其实是迫不得已。
毕竟,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谁想要工作地点和上班地点,需要漫长的通勤时间?
需要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买不起公司周边的房,甚至租都租不起,才会选择,租或买比较便宜地段的房子,然后,每天接受上下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通勤的现实。
“领导,这地块真的白送?”赵晗笑道,“好歹上千万呢!”
“你们企业其实一年贡献的GDP和综合的利税,就不止1000万了。
县里面,原本讨论一些补贴政策,但是,囊中羞涩啊,退税之类的补贴,多了拿不出,少了怕你们笑话。
所以,才研究出,无偿赠送商业用地,也不值多少钱,就是县里面鼓励企业发展的诚意!”于书记笑道。
赵晗点了点,地方政府有大笔财政补贴企业,大部分是那种经济发达地区。
本来就是有大量的企业,贡献了不少财政税收,拿企业原本缴纳的税收,补贴一些暂时遇到困难的纳税大户,又或者是鼓励其发展的新兴产业,也算是一种策略。
但是江城县这种穷县,确实没有多少能力,拿出真金白银补贴企业。毕竟,县城本身财政,还是靠着转移支付呢。
“等到土地正式批复,我会尽快的启动,新总部建设工作。”赵晗说道。
“嗯,贵公司的总部建设,尽可以找银行贷款。相信,本县的银行都希望,贵公司能多贷款!”
于书记笑道,“不少银行,对你们找风投融资,都不太乐意贷款,有点小怨气呢。”
“嗯!有机会,我会跟本地银行,多合作的。”赵晗过去之所以不太找银行贷款,原因是因为,没有抵押物啊!
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发展过程中大部分都是用户、流量、服务器之类的资产,这些资产怎么抵押给银行?无法评估出一个公允的价值。
银行要抵押物,这点没错。
毕竟,银行不是风投机构,利息只有几个点,能承担的风险自然是有限的。
不像风投可以拿到股权,大部分创业的公司会血本无归。但少数会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回报,覆盖掉风投的损失的那些部分。
银行贷款给企业也就赚两个点左右的利差,也就是说,如果形成1块钱损失。
至少得有50倍的业务正常获利,才能把一笔损失给弥补回来。
因为商业模式不同,银行最看重的不是收益率,因为,银行本身无法获得高收益率。
考验银行的是风险控制,也就是尽可能避免风险。
互联网行业按照发达国家经验,大概是只有1%的成功率。国内现在大概有两成以上的成功率。
以后逐渐会拉低到百分之几乃至于百分之一,逐渐跟硅谷的创业成功率看齐。
这么高的失败的概率,且,互联网企业普遍拿不出抵押物,银行疯了才是无抵押的贷款给这类企业,特别是刚刚创业的企业。本来,银行就是服务于成熟的产业。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