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52节(第2页/共2页)

,到底是会赚钱还是亏钱,真不好说!

    与其这样,不如想其他的办法,更确定性的增加票房的方法。

    比如,确定题材和剧本,感觉能大卖,这样以题材和剧本为卖点,可能比宣传某个明星,更有把握一些。

    我们老板说,大家都宣传电影明星,每一部电影都有明星,如果你的明星不比别人厉害,有等于没有。

    但我们的电影卖点,不是比明星,大概不会跟别人宣发撞车。

    集中宣传我们的电影的题材和剧情的卖点,宣发效果,反而更好一些!

    目前,我们的题材,还是很新的!没有同类题材,于是,我们的宣传效果就特别好!”

    韩三平闻言,若有所思。

    这种以幕后为王的做法,其实电影圈子也有一些先例。

    比如,港片曾经有过一家公司新艺城,新艺城出品,必属精品。其公司创立十年,十年都是持续大卖!

    新艺城初期的机制是电影剧本为王,集体讨论出可能大卖的电影剧本。

    但是随着新艺城的发展,各路人马之间的电影风格差异太大,新艺城初期主要偏向于搞笑喜剧剧本的,其他题材不适用。渐渐的,各路的创始人之间都有分歧。

    加上股权利益分配不均,于是,一些拿股权少的,不断的出走。

    渐渐的,新艺城这种电影公司,烟消云散。

    而新艺城初期的那一套剧本为王的机制,有问题吗?没有!

    但凡一直按照新艺城初期的模式运营,剧本为王,那么,大概率不断出爆款。

    新艺城之后,再无那种剧本为王的公司。

    与此同时,基本上是明星和导演主导影视圈。专业化幕后的地位,是被不断的边缘化。

   
    第477章 电影行业井喷的前夜

    《重生2》电影大卖时了,作为发行方的中影集团也结算了《重生1》的票房分成。

    最终到账有3600多万元,相对于电影制作预算200万元,可以说是赚了17倍的利润。

    当然了,补发剧组的票房分红,累计高达1000万元,达到实际利润的四成左右。

    因为,《重生1》奠定了一个初始低片酬,压低整个电影的制作关于人工的成本。

    至于后续电影票房分成之后,会补足其他部分的分成。最终,投资方和剧组成员的分账会是五五分票房分成。

    如此慷慨的分红,在叠加扣税之后。

    最后,公司的收益会降低税后1600万。也就是真实投资回报率只剩下7倍!

    依然是一个极高的收益率,但相对于之前的收益率就显得比较平庸了。

    “赚钱的电影,事后补发按照投资方五成和剧组所有成员五成的比例分配!多发了,电影亏本是不需要退。而电影大卖,会补偿性的给剧组多发!”

    赵晗在见到卖小玲之后,表示说道,“我们不做一锤子买卖。开始低片酬,邀请人家制作电影,所有人都想办法降低成本,让电影更容易盈利赚钱。

    事成后,大卖会补给所有人一个大红包!而不盈利的电影,只有拍片的片酬,不会给红包!”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

    麦小玲感慨说道,“影视行业是很私人的行业。比如,一些特别有才华的,就接受不了吃亏,拿的太少。

    就如,当初新艺城七怪,最终是麦嘉、黄百鸣、石天三巨头拿的太多,其他的曾志伟、泰迪罗宾、施南生、徐克拿的太少,徐克等人渐渐的分道扬镳。

    七怪渐渐的不再形成一个整体,就连三巨头里面,麦嘉拿的太多,黄百鸣觉得吃亏了,渐渐的三巨头都要分家。

    这里面,不患寡,患不均!

    低片酬降低制作成本,会有人愿意接受。但如果,事后大卖,不给分红,那后面就很难邀请到愿意接受初始片酬很低的人了。”

    “除了这个之外,主要还是新艺城的老板雷觉坤,年纪大了,其家族也没有人觉得对影视行业感兴趣。

    精力不济之后,雷觉坤只好解散了新艺城,卖掉了院线资产。渐渐的淡出了这个难管理的行业。”赵晗不由笑了笑。

    “老板你这么年轻,估计我们会辉煌很久。”麦小玲拍马屁说道。

    赵晗接受了马屁,笑着说道:“影视行业,虽然站在长远来看,不如互联网行业挣钱。

    但是,拉长时间来看,国内电影票房市场,正在以一种逐渐加速的态势发展。

    我们正在见证的是,国内票房市场逐步格局达到鹰酱本土市场那么大。

    现在的1亿票房的电影很牛逼,以后真算不上什么,应该以后十亿票房,才会被稍微高看。

    如果你在公司继续干十多年二十年,大概会见证到,华语电影市场,逐步发展到几百亿人民币规模的盛世!”

    “老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投资一些电影院呢?”麦小玲不由问道。

    “不投电影院!”

    赵晗摇头说道,“电影票房市场,国内政策鼓励下,会不断的扩大。

    电影银幕数量,不断以更快速度的增长。代价其实是以电影院以后不断分流,即便是一个县城,以后都有可能有几家甚至十多家电影院抢夺市场。

    一线城市更不用说,以后逐渐发展到一个城市的银幕数量,会比现在全国的院线银幕数量还要多的程度!

    简单说,做市场蛋糕的电影院,其实不太挣钱!

    能享受到,市场增量的,其实是电影制作和发行方!”

    “那,电影院线,为什么会不断扩张呢?”麦小玲不解。

    赵晗笑了笑:“醉翁之意不在电影,而在地产和房价!”

    “原来如此!”麦小玲秒懂,“原来,电影院未来的扩张的逻辑,更大来源于地产涨价?”

    赵晗一副孺子可教也。

    本质上,电影院后来的疯狂扩张,除了传统电影院线发行公司之外,更积极的其实就是地产商,甚至是一些炒房资本。

    单纯的买房坐等房价上涨,其实成本是更不划算的。

    如果是投资商业地产,总得干点什么。

    无论是出租,或是自己经营一些业务,只要比空置干等着房价上涨要划算,那么,就会有一些博弈房价上涨的资本,入局各种实体店铺。

    电影院仅是其中之一!

    后来,国内最大的院线公司,一度是万达电影。

    而万达电影能成为第一,原因是万达商业地产开发,大量的扩张建设万达广场,为了给万达广场吸引人气,自然是要有一些娱乐业配套设施,像是万达电影院线,就是其中配套设施。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