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明末最强钉子户免费阅读 > 正文 第583章 外人之血,优于内耗

正文 第583章 外人之血,优于内耗(第2页/共5页)


    温越麾下对人口流动管控严格,即便是流民也要遵循一系列规定,不能随意征用为矿工。

   
    于是,商人们将贪婪的目光转向塞外。

   
    组建捕奴队,以各种借口为掩护,成群结队地活动。

   
    塞外部落身处严酷环境中。

   
    人们普遍能吃苦耐劳,妇女儿童也不例外,且多有放牧和处理皮革的经验。

   
    崇祯二年开始,一些被利益蒙蔽双眼的商贾,开始暗中对塞外小部落的妇孺实施掳掠。

   
    将他们囚禁于缝衣厂、被服厂等,成为其利润的牺牲品。

   
    这些被掳掠的妇孺几乎不索求工钱。

   
    只要能保证温饱,对她们而言,这已远胜过塞外的饥寒交迫。

   
    甚至,由于得以饱食,她们失去了逃跑的念头,这使得利用她们的成本微乎其微。

   
    因此,近两年间,关内外,尤其是满套儿地区,塞外部落的人口被大量掠夺。

   
    从前,这些掳掠行径还遮遮掩掩,如今却已堂而皇之。

   
    商贾们何其欢欣鼓舞?

   
    更何况,随军征战还能积累功勋,功勋则意味着未来封地的可能。

   
    马世龙的案例便是明证,怎能不令人心生艳羡?

   
    即便不提金矿,仅封地所辖的矿产资源,亦足以令几代人衣食无忧。

   
    即使无矿藏,那大片的良田和广袤的草场,同样令人心动。

   
    这不仅是一份丰厚的家业,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的宝贵财富。

   
    过去,人们总将塞外视作荒凉贫瘠之地。

   
    而今,真正投入开拓建设,才发现塞外实则藏宝无数。

   
    的确,土地的价值在于拥有者的智慧与能力。

   
    在游牧民族手中,塞外是难以生存的荒漠;

   
    而在中原百姓手中,它却能成为沃土。

   
    历史上,无论是屯垦戍边还是移民实边,中原历代的边疆经略,大多卓有成效。

   
    它们的兴衰,与中原皇朝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皇朝强盛时,边疆建设如火如荼;

   
    一旦衰落,便不得不收缩防线,过往的辛勤成果,往往付诸东流。

   
    边疆的风云,实则映射着中原的强弱。

   
    当华夏大地繁荣昌盛,塞外的强悍部落,如匈奴、突厥,乃至明朝时期的女真、蒙古,也只能俯首称臣。

   
    然而,一旦中原衰落,碰上塞外势力的崛起,便是国运的转折点。

   
    但对大明而言,转折的曙光已现。

   
    全球范围内,游牧民族的力量正走向衰微。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