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明末最强钉子户免费阅读 > 正文 第543章 准备炮击

正文 第543章 准备炮击(第2页/共2页)

    作为一个火炮技术爱好者,王钩陷入了深思。

    听闻建虏已经有了四轮磨盘炮架,解决了火炮转向的问题。

    那么这种四轮磨盘炮架,究竟是长什么样的呢?

    在王钩的沉思中,远处神机营的重型火炮已经被拉上了丘陵高地,并布置完毕。

    高地上整齐排列着十五门神威大将军炮,和三十门大口径臼炮。

    还有一些火炮分布在其他阵地。

    至于火箭车等武器,由于射程只有三百步或一里,此时并不适合发射。

    而神火鸦等大型火箭,也需要考虑风向,否则射程达不到两里。

    小口径臼炮的射程也不足,暂时没有布置。

    根据付崇英的安排,这些火炮将分批次发射,确保炮火持续不断。

    几百年的传承使得神机营的战术相当成熟。

    每门火炮都有多名观测手、装填手、清膛手等。

    那些观测手身着盔甲华贵,显然是出身不凡的子弟,他们的言行举止中,透露出与付崇英相似的气质。

    自从红夷炮传入中国后。

    大明将其观瞄技术视为军事秘密,只允许可靠的贵胄子弟学习和使用。

    因此,京营的炮手中,有很多是豪门勋贵出身的。

    随着炮阵的布置完成,其余的神机营战士则在炮阵周围列队。

    作为护卫力量,他们手持火铳,身前摆放着战车,显得威武雄壮。

    而在丘陵后方,负责拉着火炮的牛群和马群,则悠闲地聚集在一起,似乎即将到来的战斗和它们一点关系没有。

    太阳逐渐升起,阳光照耀下来。

    神机营的观测手们手持千里镜和一种名为矩度的测量工具,紧张地估算着射击距离和精确度。

    矩度,又称方器,是一种铜质正方形板。

    其两侧分别均匀划分为十二等分。

    从中心点出发,向各个分点引出的线条称为“度”。

    每度还可以根据矩度的大小,进一步细分。

    而此时,这些观测手似乎有些紧张,或者技能略显生疏。

    花了很长时间才勉强推算出清军寨墙的距离。

    这主要是红夷大炮不能预先装填弹药。

    因为不同的射击距离需要使用不同量的发射火药。

    因此,战场上的临时取用,这对炮手的专业性和熟练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王钩看着这些炮手的表现,心中不禁有些轻蔑。

    这么简单的计算竟然耗费了这么长时间。

    如果是真正的双方进行炮战,这些炮手恐怕早已遭遇不测。

    然而,环顾四周。

    其他人都在耐心等待,脸上没有一丝不耐烦的表情。

    在大明朝,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对炮营的炮手们抱有极高的敬意。

    认为他们掌握着神秘的技术。

    这种尊重如同当时百姓对文人的敬仰一般。

    因为这些技术并不是谁都会,所以显得格外神秘。

    经过一番讨论,神机营的观测手们终于确定了敌人的距离。

    观测官大声宣布:“贼奴寨墙,距离七百二十三步!”

    随即,这个信息被迅速传达开来:“距离七百二十三步!”

    “铳高五分五度!”

    炮手们接着使用圆器,在弧形刻度上读取炮管的仰角。

    紧接着,校正手们拼命转动每门炮后的螺旋铁柄,调整炮管的仰角。

    “距离七百二十三步,铳高五分五度,用药四斤九两。”

    神机营的炮手们大声呼喊,指挥着装填手们迅速装药装弹。

    看到这一幕,在场的文官武将们也跟着紧张起来。

    在一阵阵叫喊声中。

    弹药手们迅速从弹药车中,取出预先包装好的发射药包。

    按照上面的编号选择合适的用量,逐一放入炮膛。

    装填手们使用粗大的通条,将药包用力推进炮膛内。

    然后用尖锐的铁锥从火门刺入,刺破药包。

    接着,有人在火门上插入用纸包裹的火药制成的引线。

    这种引线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难题。

    如果预装时间过长,引线可能会结块,导致点火不畅;

    如果使用散装的引药,遇到大风时又容易被吹散。

    插入引线后。

    装填手们抱着沉重的炮弹,用力推入炮膛内。

    所有火炮准备就绪,就等发射了!

    在阳光的照耀下。

    神机营的每一门火炮都闪耀着光芒,瞄准了黄土岭上的清军阵地。

    而在他们身后。

    攻山的明军大军,已经列阵完毕。

    整个天地间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

    明军的行动,引起了峰路山城中的皇太极,以及松山岭和黄土岭的清军的密切关注。

    在松山岭的山顶,一座高大的空心墩台巍峨耸立。

    周围环绕着密集的清军营寨和深深的壕沟。

    山顶上飘扬着众多蓝色或红色镶白边的旗帜。

    墩台上,两杆巨大的织金龙纛高高竖立。

    龙纛下分别是八旗满洲镶红旗主和亲王岳托,以及正蓝旗旗主肃亲王豪格。

    两位亲王身后,各自站着旗中的巴牙喇纛章京。

    他们掌控着旗中最精锐的巴牙喇兵,也就是白甲兵,负责守护龙纛大旗。

    此外,还有大批旗中的章京、甲喇等高级将领肃立。

    他们都随着两位亲王一起,向明军阵地凝望。

    在墩台四周,还有布满了两旗精悍的披甲战兵。

    每个人都戴着明亮的头盔,穿着精良的外露甲叶,甲胄厚重异常。

    盔甲的胸前和背后,都有绑着巨大护心铜镜。

    在后背处,又插着火热鲜艳的红缨旗。

    这些战士个个身材高大健壮,手持沉重的武器,如重剑、大锤或长柄尖刀。

    他们背负的弓箭都是数石的强弓。

    力量之大,能够在数十步外穿透重甲。

    他们站立笔直着,警惕四周。

    尽管身披厚重沉重的盔甲,又是酷日之下。

    却依然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毫不动摇,抱怨。

    岳托和豪格都拥有皇太极赏赐的千里镜。

    通过千里镜,他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明军的炮营已然准备完毕,即将对守在黄土岭的己方勇士,展开猛烈的轰击。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