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就是反响如潮而呼声强烈,希望能够推及到各军。
而事情到了这一步,作为始作俑者和创立者的太子李弘,也毫不意外的再度失去了,对于后续诸多事态的主导权;不过,他已得到了最有价值和最为渴望的东西。来自军中的潜在声望和感激之情。
无论如何,这些获得了出路和前程的军医们,同样也是难免心怀感念,而代表着渗透进军中的另一股变相影响力。也许当下时看不出来什么端倪,但是在长远上看;说不定就有派上用场的机会了。
而现实中最大的变化和趋向,就是太子李弘在筹办军医署的过程当中,不但名正言顺将东宫药藏局的自己人,安排在新部门的主要位置上;还得到了东都的勋贵将门,大量财力物力的捐献和赞助。
期间的道理和关碍也很简单,作为武德相对充沛的初唐时代,他们的亲族子弟,同样不可避免会有从军上阵,为自身和家门建功立业的时候;自然也免除不了刀剑无眼,或是其他意外导致的伤病。
要是当场阵亡了也就罢了;但若只是受伤或是生病;那大量充实军中的军医和救护人手,就足以在关键时刻救下一命;或是尽量避免落下影响余生的严重残疾。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共同受益结果。
所以,任何敢于挡在这项事业面前的阻力和妨碍,都会成为这些潜在受益群体的共同敌人。所以随着先后数批军医,开始入驻十六卫之后;曾质疑军医制度的太医署令,也十分圆润的告老还乡了。
取而代之的是已经退休的孙思邈,另一位大弟子尚药局奉御刘神威,由此顺势推动了对于太医署下辖,医、药两部馆学的改制;从原本的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四科之外,增设妇科、儿科。
又在药师部下,申请在专供皇家的京师御用药园以外,新置药园八处;以及相应的主药,药童,药园师,药园生等等配属人员;以供医学部各科的生员,就近学习《本草》,辨药形、识药性……
连带他的上级,另一位太常寺少卿,也是天后的堂侄武嗣宗也受了牵连;被召入训斥之后就外放为原州刺史。这就是依靠堂堂正正的大势,轻松碾压过去的阳谋手段;也让太子李弘未免感慨良多。
事实上,除了这些民间势力之外;作为河中诸国/昭武九姓,在长安的常驻使臣和利益代表;同样也感受到了,占据呼罗珊之地的大食人威胁;彼辈常常驱使附庸各部,越过药杀水袭扰和劫道不断。
因此,如果能够通过支持波斯人的残余,获得一个西面的缓冲地带和屏障;他们也是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和利益的;尤其是波斯人的残党,还能得到中土大唐的背书和后援,那就更有把握和保障。
当然了,由此江畋也知道了其中一些细节;比如王孙泥涅师其实具有唐人血统,因为他的生母是二十四功臣之一,莒国公唐俭的孙女,由第五子驸马唐善识与太宗之女豫章公主,所生的贵家名媛。
而且这位王孙泥涅师,从小就是由隐居蕃坊的大伯阿罗瀚教养,不但通晓多种语言和文字,还熟悉波斯故国的历史典故和中外军略,兼具马上马下的功夫等等;就等着有机会继承父辈的事业云云。
当然了,这位王兄阿罗瀚也不是等闲人物,堪称是相当的博学多才。除了作为外交使臣的诸班技艺之外,他还通晓工程学、数学、地理学等;曾在武周时为武则天建造天枢(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只是因为他的生母从血统和号召力上,比不过正统所出卑路斯;仅是王后身边的一名贵族侍女,出自波斯七大贵族家系之一的附庸,源自亚美尼亚的马米科尼扬家族;才将王位拱手相让自身入朝。
不过,这个马米科尼扬家族也不简单,据说他们原本是因为家族内部纷争,自东土出走的西凉马氏后裔;后来成为安息帝国的帕提亚人附庸,展转安置和分封在亚美尼亚境内,就此繁衍生息至今。
并且在未来的历史线上,还一度在高加索山脉以南,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以北的群山之间;建立了一个先后从属于东罗马和阿拉伯帝国的亚美尼亚王国。其后代甚至在二十世纪寻根溯源到中国本土。
更加神奇的是,到了生物基因测定技术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传说有马米科尼扬家族的成员,专门来中国做了基因测序和溯源;结果发现父系源头更加紧和趋向,东汉时期的凉州豪姓——天水姜氏。
就是蜀汉诸葛丞相所托付身后事的姜维/姜伯约,所出身的当地豪族大姓姜氏一脉;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