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刺死的宦官居然挣脱束缚,扒着皇帝的下摆问道:“奴婢到底犯了何错?请陛下明示。”
武帝只是低头问道:“你没错?难道是朕错了?”
宦官哪有这个胆子。
“韩昭侯因寝衣兼罪典衣典冠。今你为宣室宫婢而窥椒房行踪……莫非真当朕是傻子?”
宦官只得绝望地松开手里的布料,如死狗般被人拖走。
霍去病将眼前的武帝与他所熟悉的陛下看成不同的个体。
相较于对刘据之死的悲痛,霍去病对卫子夫的自缢反应更大——卫少儿有新的家庭需要照顾,即使陈掌愿意接纳妻子的私生子,霍去病也不想过那寄人篱下的日子。剩下的卫家人里,卫君孺与卫少儿情况相仿,卫长君虽有意照顾年幼的外甥,但他一个病秧子也没几日活头。
无奈之下,十四岁的卫青开始学着做个父亲。而霍去病也确实是有气运在身,在武帝感冒时用一个喷嚏治好对方,然后就被赐名“去病”,由武帝带进未央抚养。
当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武帝是绝不可能换尿布的,他顶多是兴致来了逗逗去病,所以这养育的职责肯定是由卫后接手。
别说是亲姨妈,就是一个陌生人照顾了你十几年也绝对是有半母之情。
也正因为这两人的死让霍去病的承受力大大增强,他才会对武帝之后的屠戮行径无动于衷……个鬼啊!
以北宫为圆心,凡帮过太子的人都受到牵连。
公孙家族诛。
帝女诸邑,阳石赐死。
平阳侯曹宗(平阳公主的孙子,武帝的外孙)及长平侯卫伉(卫青的长子)坐罪处死。
…………
以上还是有记录的达官贵人,没记录的小官小吏与被裹挟的士兵更是高达万人。
刘据遭巫蛊活时就有上万人死于内乱,而在后续的大清|洗里,死得只会更多更惨。
可以说,经此一劫,武帝父子对长安造成的伤害不亚于那火烧咸阳的项羽。
霍去病在废土似的长安飘着,看着他所熟悉的地方变得面目全非……
【代号……汉,成长度75%,确认捕获。】
熟悉的被捕感与眩晕感再次袭来,只是这次多了一道断断续续的机械音。
…………
“陛下怎么突然想见去病?”得知弟弟要带她的儿子面圣,卫少儿是头大如斗地把儿子裹成大白粽子:“皇家的孩子不够陛下看呐!”
她也只敢在家抱怨,这话要是传出家门就会打上“大逆不道”与“不知好歹”的标签。
卫青也很是无奈,但又不好说皇帝的不是,只能在那儿安慰阿姐:“藩王的孩子又不在宫中,就算陛下心疼子侄,也要考虑朝内的影响。”
刘瑞还没一男半女,贸然优待留在长安的王孙可能引起朝内的不好猜测。至于为何突然想见黄口小儿……
“许是陛下年纪到了,所以才会孩童有种特别的喜爱。“卫青以一古代男人的立场推道:”莫说是陛下,太后与众卿也是担心得紧。“
太后担心刘瑞无嗣,薄家就会退出外戚的第一梯队,而朝臣则怕小宗入大宗后,关中又得经历一场政治上的大洗牌——以文帝为例。他在做了小宗入大宗的第一人后,代国出身的宋昌、卫绾都成了帮其压制勋贵的新兴力量。
关中的高位就那几个,有人进来就有人出局。
压中了那继承大统的小宗倒好。
而要是没压中乃至压中到了新帝的对家……
那画面真是太美了,美到九卿的不得不与太后站在同一线上。
重生的霍去病……现在该叫卫去病被年轻的阿母裹得差点喘不过气,最后还是卫青救了可怜的外甥:“阿姐,小孩不易精养,精养易折。”
“是这样吗?”卫少儿的样子让襁褓里的卫去病开始怀疑这是否是他熟悉的那个阿母——他出生时卫家还是平阳府婢,所以阿母是有照顾年幼子弟的育儿经验。
可眼前的卫少儿与其说是平阳府婢,不如说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瞧这屋里的精细布局,想必姨母已经成了的陛下的妃妾,所以他们一家也从平阳侯府搬到戚里。
离家时的卫去病是这么想的,但很快被漫长的车程啪啪打脸。
他虽是在宫里长大,但也明白戚里到宣室绝不可能远成这样。&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