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明末大军阀最新章节 > 正文 第七百章 凯旋归国

正文 第七百章 凯旋归国(第1页/共2页)

    朝鲜国汉城以北,杨州城以西,一支庞大的军队正在向北行进,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大军将士整齐有序,各个兵种相间行进,丝毫不乱,给人一种富有节奏和力量的美感。

    这是刘衍在率领明军数十万将士北归还朝,正在向北面的平安道进发。

    根军大明和朝鲜签订的《汉城条约》,大同江以北的平安道疆域已经割让给大明,此时时间已经到了九月中旬,但是并没有多少平安道和咸镜道的朝鲜人愿意南下,两地的大部分朝鲜人都想要成为大明百姓。

    对此,刘衍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后世国内也有不少的朝鲜族百姓,在这个时代只要做好“汉化”措施就好。毕竟朝鲜人与汉人本就打折骨头连着筋,长相、文化、习俗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甚至不少朝鲜人就是历史上汉人东迁的后裔,所以刘衍也没有下令强行驱赶平安道和咸镜道的朝鲜百姓。

    此时《汉城条约》的原本已经送往了北京城,李定国已经转任岭北都护府都护,新的安东都护府的筹建工作也提上了日程。

    数日之后,明军各部进入黄海道,抵达黄州城驻扎。

    当天夜里,在城中刘衍的临时中军内,刘衍将国防军第六军总兵官苗绍找来。

    “拜见阁老。”

    刘衍笑着示意苗绍坐下,然后说道:“随军出征这么长时间,可曾给妻子写信?”

    苗绍的妻子就是当年即墨营城内棉布坊主的女儿,二人婚后很是美满,只是因为苗绍连年跟随刘衍出征,并且忙于军务,二人始终没有孩子。

    对此,刘衍也是唏嘘,觉得自己有些亏欠这些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老部下了。

    苗绍笑着说道:“写过几封,现在贱内也已经搬到济南府城居住了,岳丈也在济南府城经营。只是贱内来信,对我是颇为想念。”彡彡訁凊

    说着这些话,苗绍的脸上虽然挂着自得的笑容,可是眼睛却是有些发红。

    刘衍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等大军抵达平安道,你便率国防军第六军将士驻扎下来吧。收复辽东之战,你立下战功,朝廷一直没有封赏,此番就晋升你为安东都护府都护好了。”

    苗绍闻言愣住了,紧接着喜悦和焦急的情绪夹杂在一起,让苗绍一时之间竟然说不出什么来。

    刘衍看着苗绍的样子,说道:“另外你派人将妻子和岳丈都接过来吧,安东都护府的治所定在原平安道的定州城,那里距离岸边比较近,距离鸭绿江也近,城池也比较繁华,将家人接过来,也是不错的。”

    苗绍顿时喜上眉梢,当即领命。

    “虽然从今以后,平安道和咸镜道便是华夏之地了,不过毕竟是新得的疆域,困难还是很多的,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当然,只限现在,过时本公可不承认的。”

    苗绍当即说道:“阁老,国防军第六军的将士们也出征这么长时间了,是不是可以将将士们的家眷也迁徙过来?”

    刘衍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好!此时本公会给国防部和民政部下令,给将士们的家眷发放路费,提供必要的帮助,并且抵达了安东都护府之后,择优安置在各地。”

    “原平安道和咸镜道都是朝鲜人,你上任之后要以汉化这些人为首要任务,同时震慑不服。朝廷方面也会加大力量在安东都护府的投入,并且陆续迁徙汉家百姓过来。”

    苗绍抱拳大声说道:“阁老放心,属下一定干好,将安东都护府打造得铁桶一块!”

    刘衍满意的点了点头,苗绍是跟着自己从大盘墩出来的老部下了,留在这里很舍不得,可是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别人又不放心,只能如此了。

    “另外,你这个都护要与朝鲜国搞好关系,将来朝廷还是要继续征讨日本的,朝鲜国虽然积贫积弱,可是人口却是足够的,将来也是一个助力。”

    “是,属下记住了。”

    这一晚,刘衍与苗绍交谈了许久,二人之间已经没有了上下之分,只剩战友之情。

    次日,数十万明军将士继续北上,当大军经过原平安道定州的时候,苗绍率领国防军第六军将士在安东都护府驻扎了下来,后续的各种事务,都要在朝廷的支持下,由苗绍一力承担了。

    对于苗绍来说,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快在安东都护府各部布防,并且在汉城派出军队,督促朝鲜国尽快履行落实《汉城条约》。

    刘衍率领其余各军将士继续北上,渡过鸭绿江后,从镇江堡方向进入辽东。

    此时驻扎在辽东的是国防军第一军和第二军,而李定国率领国防军第八军、第九军、第十军驻扎在岭北都护府。

    刘衍率部直接来到海州卫城,并且在这里见到了总兵官陈勋和总兵官王越,二人纷纷向刘衍恭贺朝鲜之行收获颇丰。

    当日,众人在海州卫城内相聚。

    经过几个月的重建和经营,辽东各地已经开始逐渐焕发生机,众多逃到深山老林中的汉人百姓,以及曾经被满人、蒙古人奴役为包衣奴才的汉人百姓,纷纷恢复了民籍,并且在民政部官吏和各地新任官吏的安排下,开始在辽东各地重新安家。

    而山海关到沈阳之间,也出现了一条漫长的迁徙长龙,从关内各地开始有大量的百姓出关讨生活,民间百姓称之为“闯关东”。

    刘衍听陈勋说起这些变化的时候,还大笑起来,没想到自己在明末竟然听到了闯关东这三个字。

    只不过此时的闯关东与历史上满清治下的逃难潮不同,现在的百姓出关完全是自发前往,为的就是享受朝廷的优惠待遇和补贴,或者是奔着关外数量众多的耕地。

    还有不少人本就是关内的“手艺人”,眼下辽东各地都在大兴土木,商贸和工坊也开始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兴盛起来,这些手艺人是最吃香的,可以在辽东各地赚取不错的酬劳。

    听了这些消息,再加上从镇江堡到海州卫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刘衍心中感慨万千。

    辽东还是一样的辽东,在满清手中就是一片死寂,哪怕是历史上满清入关之后,辽东也依然没有发展起来,而是被满清给“圈禁”起来,禁止汉人出关讨生活,将偌大的东北当成了满人自己的私产。

    可辽东在两千年前的大喊就是华夏疆土,奴儿干都司更是在千年前的大唐就是华夏大夫疆域,后世却成了满清鞑子的跑马场,还被一些遗老遗少,甚至是甘心当奴才的软骨头说成是“满清的嫁妆”、“没有满清就没有东北”之类的鬼话,真是愚蠢至极、可恶之至!

    如今辽东重新回到了大明的手中,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从满清占据时期的死寂,变成如今的欣欣向荣,高下立判!

    “所以说,汉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民族,智慧、勇猛、勤劳、善良,只要有土地,就能用双手创造出盛世来。哪怕是一块不毛之地,只要时间足够,也能将其改造成鱼米之乡,这就是炎汉子孙!”

    刘衍不由自主的感慨着,随即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