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玄幻小说 > 帝国时代:从大秦太子到万国大帝最新章节 > 正文 第九十八章 打造凌云阁!男儿带吴..

正文 第九十八章 打造凌云阁!男儿带吴..(第2页/共2页)

将也都要全部上凌云阁。

    他要以凌云阁,网尽天下贤才!

    谈完这两件事后,扶苏接着向张仪问道:“右相,兴办官学一事现在进度怎么样了?民间的反应如何?”兴办官学的事情他交给了张仪负责。

    因为他总不能什么都亲自去办,那他也不用处理政务什么的了。

    “目前已经从其他国家引进了不少读书人,并在国内各大郡县设立小学。”

    “现在主要是招收六岁以上的蒙童前来学习,由当地官府负责这些孩子的餐食,一共学习四年时间。”“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成绩不过关者便淘汰……”张仪向扶苏介绍着官学的兴办。

    但是他说到半年考核的时候,扶苏却断然摇头道:“不行,小学是最基础的教育,万不可实行淘汰制度!”“无论蒙童学习怎么样,四年小学一定要读完,这是最基本的教育、也是开启百姓民智的根本方法。”“此后将各地教育一事计入当地县官政绩,每年一查!”扶苏的声音充满严肃,可见他对兴办官学一事有多重视。

    因为只有科教才能兴国!

    技术方面他已经设立冶造局,吸收大量技术人才,短时间内就让秦国的技术力量暴增,效果显著。

    教育是无法短时间展现成果的,但却是一个国家兴旺的基础!

    小学只是初步,后面还有中学、大学两个阶段,需要慢慢进行建设。

    哪怕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大、哪怕周期很长,也必须要坚持办下去。

    他抬眼看向众人,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各位,孤知道这件事很艰难。”

    “但这却是我大秦万世之基础,是哪怕孤有生之年完不成、也要下一任秦王继续去完成的伟业。”

    “因为有些东西你不去做的话,那就永远没有,孤之前就说过,只有百姓开智了才会不断有人才涌现。”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大秦不需要那些吟诗作对、风花雪月的士子风流,而需要治国经邦的实干人才!”“因此在教材上要贴合实际,唐宋两国的教育制度只能做参考,我大秦需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扶苏的语气无比地郑重!

    在此事上展现的决心也令人震惊!

    众人都被扶苏的这番话给说得心神激荡,只觉得浑身热血沸腾,比之刚刚听到凌云阁对消息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秦万世之基!

    一想到这样的伟业将要从他们手中开始建立,所有人就感到振奋非常!“臣明白了。”

    张仪深吸一口气后,沉声应下。

    扶苏点点头,又与众位大臣们商议了一些细节后,便把所有事情都敲定了。

    ……

    扶苏打造一座凌云阁以招揽天下贤才的主意迅速实施了下去。

    凌云阁虽然还没开始建立。

    但是进入凌云阁对人选已经确认了。

    凌云阁总共有三层,而上榜凌云阁的要求也不一样。

    如商鞅、张仪、白起、王翦、蒙武这些文臣武将肯定是顶层的。

    然后便是章邯、蒙恬、王贲等人,能够在第二层占据一席。

    除了他们以外,还有不少战功达到标准的武将也成功登上凌云阁。

    虽然只是第一层,但也是无上殊荣!

    这几个消息很快便公开了出去。

    首先是这次科举成绩榜单。

    不出所料,当所有秦国考子们见到甲乙两副榜单上竟然绝大部分都是燕云考子后,一个个反应极大。

    考子们当然不是怀疑朝廷给出的这份榜单的公正性,只是非常不服气。

    秦国自己搞得科举,榜上有名的居然都是宋国那便的人?这简直是耻辱!

    别看燕云十六州已经归秦,但大多数秦人依然把那边的人视之为宋人,有这么大反应也不奇怪。

    但事实和成绩摆在那里,考子们再怎么不服气也没有用。

    不过很快就又有一则消息公布了。

    朝堂打算在文举后另设武举,从民间选拔人才进去大秦王家军事学院进修。

    等到武举选拔完毕后,文武举所有上榜的人将共同接受殿试,选拔文武状元。

    除此之外,朝廷还设立了凌云阁!

    何为凌云阁?

    只有大秦的功勋文臣武将才可以入阁,名垂青史并永享供奉!

    三层凌云阁,一步一登天!

    就如同凌云阁本身的名字一样,平步青云!

    大秦本就是武风剽悍之地,当凌云阁消息传来后,所有秦国百姓都沸腾了!“~男儿何不带吴钩,攻取天下千百州……好大的气魄!”“不愧是太子殿下!当真是霸气!”

    “这才叫豪情!身为男人,就是该骑马打天下,如太子殿下那般建立无上功勋!”“现在朝廷开设了武(赵诺好)举,正是我出人头地的机会!我要去参加武举!”“没错!文举考不过那些燕云宋人又如何?咱们去考武举!”“走走走!”

    无数秦人青壮都热血沸腾,哪里还对文举的时期有半点在意?全被激发了向上之心!

    同时燕云之地的反应也极大。

    “我有壮志可凌云,好一个凌云阁!”

    “去封个书生万户侯!这才是我辈读书人的追求啊!”“我要是能在凌云阁上留名,简直死而无憾!”

    “啊啊啊!为什么我之前没去参加文举啊,早知道应该同去的!”

    “登上凌云阁,不但名利双收,而且身前身后名全部有了,一举三得!”“秦国正在不断兴起,这样的国度比宋国要更加有发展潜力!”本来还打算再观望一下,看来现在不行了,我先去参加武举了!“”我也同去!来日必将在凌云阁挂上我的画像!名传千古!“在加上在下一个吧,凌云阁把酒言欢,岂能少了我?”

    “我也去争个书生万户侯当当!”

    消息很快就传遍了燕云,无数在朝在野的贤才被扶苏这一首《凌云》诗给炸了出来。

    秦国求贤若渴,还给了所有人一个实现志向和野望的平台、途径。

    但凡胸有大志的人,都无法按捺心中的那份冲动!什么国家之间的隔阂也被消磨了,都想要前往秦国玩!

    秦国现在正蓬勃发展,又有这么多途径,是最适合赚取功名的时候!

    很快,这个消息也传遍了中原各国。

    (求月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