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303章 中美合拍两开花(第2页/共2页)

sp; 他补充了最关键的一点,「而总预算,通过全球集采和中国预制,可以将成本从4500万,优化到3800万美元左右,节省超过15%。」

    这个方案,充满了诱惑力,但也蕴含着巨大的跨国协作风险。

    但这个方案和林予安最开始设想的预制拼装方案完全一致,可以尽快的将十二月和琥珀接到怀俄明。

    哈蒙德在听完后,立刻提出了他在审阅方案时的最大疑虑:「李工,你提出的方案在工程上无懈可击,充满了中国式的效率和魄力。」

    「但是这要求我们的设计丶中国的生产丶跨国物流和美国的现场施工,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以天为单位的精密协作。」

    「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灾难性延误。我们PGAV从未尝试过如此极限的跨国并行工程。」

    会议室里陷入了沉默,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个唯一能做出最终决定的人身上。

    林予安安静地听完了双方的交锋。他知道,现在轮到他这个甲方做出决策了。

    他将目光投向了专家席的麦柯兹,「麦柯兹博士,你这边有什麽疑问或者建议吗?」

    麦柯兹点了点头「有一点,是关于游客参观区的设计。」

    「哈蒙德先生的方案中,游客将通过一条水下玻璃隧道,进入到场馆的中心区域从水下仰视北极熊游泳,这个设计非常震撼。」

    「但我的担忧是来自下方和四周的人类窥视,会对那只天性胆小的东北虎琥珀,造成长期的心理压力。」

    哈蒙德立刻解释道:「博士,您的担忧很有道理,所以我们设计的玻璃是单向反射玻璃,并且会严格控制隧道内的光线。」

    「从动物的视角看,它们看到的只会是自己模糊的倒影,而不会看到游客。」

    「这是目前顶级水族馆最成熟的技术,完全符合美国动物福利法(AWA)的标准。」

    林予安转向李工:「李工,你们的看法呢?」

    李文博调出了一份文件,上面是中国的相关法规和案例。

    「哈蒙德先生,单向玻璃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根据我们在长隆海洋王国的运营经验,这种玻璃会受到外部光照强度的巨大影响。」

    「在强烈的阳光下,尤其是在水面反光的加持下,很难保证100%的单向效果。动物依然可能感知到玻璃另一侧的影子和晃动。」

    他展示了另一个设计方案,「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取消水下隧道,改为在极地馆的北侧,利用地形建造一个观测山体。」

    「游客将从后台区域,通过一条地道进入到这个伪装成岩石山体的建筑内部。他们将通过多个不同角度的单向观测窗来观察动物。」

    「这样做的好处是,彻底杜绝了视觉干扰,为动物提供了绝对的安全区。」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它在法律性质上,更符合我们这个项目的最终目的。」

    这句话,让林予安和哈蒙德都来了兴趣。

    李文博解释道,「在研究项目背景时我们注意到了一个关键点,林先生您建立的是一个非盈利性的以科研和教育为核心目的的组织。」

    「基于此我们团队专门查阅了怀俄明州的土地和税务法规,我们发现了一条可以被完美利用的条款。」

    他将一份法律文件的高亮部分,投影到屏幕上。

    「根据怀俄明州法规第39-11-105条,由非盈利组织拥有并运营的丶主要用于教育目的的财产,可以豁免财产税。」

    「现在,我们来对比一下两个方案的法律定性。」李文博的逻辑清晰如刀。

    「哈蒙德先生的水下玻璃隧道,虽然极具观赏性,但在法律上,它几乎必然会被税务评估部门,定义为娱乐设施。」

    「这意味着它不仅无法享受税收豁免,反而需要为其高昂的建造成本,每年缴纳高额的商业地产税。」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弧度,「而我们提出的观测山体,我们可以将它的官方名称,定义为科研观测站。」

    「它的所有设计,都将围绕科研和教育展开,内部设置科普展板提供教学空间……它将被完美地定义为教育设施。」

    「在实现同样观测目的的前提下,我们的方案不仅建造成本更低,维护更方便。」

    「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整个北极家园项目,在未来每年都合法地,节省下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财产税。」

    这就是顶级的东西方思维碰撞。

    美国人,从动物心理学和游客体验出发,创造了一个梦幻的理想。

    而中国人,则从工程实现,运营成本和对当地政策法规的深度利用出发,为这个理想找到了一个更聪明可持续的现实路径。

    「好,下一个议题,后台医疗中心。」林予安的节奏没有丝毫停歇,他直接点出了分歧。

    「两个团队都把它设计在了地下,但哈蒙德先生的方案附录里提到了对生物安全的担忧,而李工的方案则更强调成本和效率。」

    「现在,我想听听各自的理由。」

    这次是李工先发言:「林先生,我们的逻辑很简单,效率与成本。」

    「将医疗中心建在地下,与动物的后台休息区直接相连,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动物在麻醉状态下的转移距离和时间。」

    「这是最安全最高效的设计,同时也能最大化地利用土地和共享结构,建造成本是最低的。」

    哈蒙德则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

    「我完全不同意。」他的语气非常坚决,「李工的方案,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生物安全隔离。」

    「一个顶级的医疗中心,未来不仅要为十二月和琥珀服务。正如林先生您所期望的,它将成为一个区域性的中央医院。」

    「这意味着,它未来可能会接收来自其他动物园丶甚至野外的携带着未知病菌的患病动物。」

    「如果我们将这个医院和健康的动物的家,建在同一栋建筑的地下。一旦发生任何交叉感染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他展示了自己的方案图,「我们PGAV的建议是在距离北极家园主体建筑五百米外的另一处独立地点,新建一栋完全独立的极地动物医疗与科研大楼。」

    「这栋大楼将拥有自己独立的空气循环系统丶水处理系统和人员消毒通道。它与北极家园之间,将通过一条专用的全封闭的动物转运通道连接。」

    「这样做虽然会大幅增加建筑成本和土地开发成本,初步估算总预算至少需要增加四百万美元,工期也需要延长至少两个月。」

    哈蒙德的语气,充满了对科学的敬畏,「但是,这是唯一能确保整个园区达到最高生物安全级别(BSL-3)的方案。在生命科学领域,安全,永远比成本和效率更重要。」

    这又是一次典型的思维碰撞。

    中国人,讲求整合丶高效丶经济。

    而美国人,则信奉独立丶冗馀丶评级。

    随着最后一个议题陈述完毕,长达近两个小时高强度信息轰炸的方案陈述阶段,终于结束了。

    会议室内,陷入了长久的的沉默。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个唯一能做出最终决定的人身上。

    林予安安静地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他的大脑像一台超级计算机,正在飞速地处理着刚才那庞大的信息流,权衡着每一个方案背后的利弊得失。

    接下来的每一个决定,都将深刻地影响这个耗资近半亿美元的宏大项目的最终走向,以及未来十二月和琥珀的生活品质。

    许久,他终于缓缓地坐直了身体,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每一个人。

    「先生们,感谢各位极其出色的工作。在听完了所有方案后我已经有了决定。」

    ————

    (*****月票***求**)

    (本章完)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