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与箱体瞬间分离,巨大的伞衣在风中翻滚了几下,落在不远处,避免了因持续兜风而将箱子拖走。
完成了投放任务,直升机没有丝毫停留,机头一转,引擎轰鸣着迅速爬升,很快就消失在了远方的天际线。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从悬停到投放结束,不超过一分钟,充满了高度专业化的精准与效率。
周围再次恢复了寂静,只剩下风声和那顶瘫在雪地上的橘红色降落伞。
林予安抱着十二月,迈步向那个物资箱走去。
他胸前佩戴的GoPro运动相机,已经将这震撼的一幕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来到物资箱前,解开箱体上的四个军规级快速锁扣,掀开了盖子。
箱子里的东西,让他眼神瞬间一亮,一直悬着的心,也彻底地放回了肚子里。
箱内所有物品都用定制的丶预先开模的黑色高密度泡沫填充物固定得严严实实,每一个物品都有自己专属的凹槽,确保了即使在空投的冲击下也毫发无损。
箱子里最显眼的,是几大罐码放得整整齐齐的金属奶粉罐。
林予安拿起一罐,入手分量很沉,罐身的设计专业而严谨,他一眼就注意到了一个关键细节,所有的产品信息,都用法文和英文并排清晰地标注着。
「北极哺乳动物幼崽专用高能配方奶粉(阶段一)。」
林予安的心头微微一动,在加拿大,英法双语是官方语言,所有正规流通的商品都必须遵循双语标签法案。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它无声地印证了马克电话里所说的一切,这次补给完全是加拿大官方渠道,完全合规合法的正式救援物资。
他继续看下去,罐身上还附有一张详细的成分表:粗蛋白含量≥40%,粗脂肪含量≥30%,并特别标注了高含量的DHA丶牛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
这配方精准地模拟了北极熊母乳高脂肪丶高蛋白的特点,能量密度远超任何常规奶粉。
「看,十二月,你的口粮到了!这可是专家特供的,比我做的鱼汤糊糊高级多了。」他难掩兴奋,将奶粉罐在小家伙面前晃了晃。
除了核心的奶粉,箱子里还有配套的专用设备,一个容量高达1升,由食品级矽胶制成的专用奶瓶,瓶身带有清晰的刻度,配有三个不同口径和硬度的替换奶嘴。
以适应幼崽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吮吸力度,旁边还有一把长柄的尼龙瓶刷,以及一个可携式的,使用电池供电的紫外线消毒盒,确保喂养工具的绝对无菌。
另外,几瓶棕色的滴管瓶被稳妥地固定在一旁,标签上写着「浓缩维生素D3/E补充剂」「螯合钙溶液」「益生菌复合滴剂」,每瓶都附有明确的每日建议剂量说明。
林予安注意到,「螯合钙」这个词,这意味着钙离子被胺基酸包裹,能以一种更容易被肠道吸收的形式存在,大大提高了生物利用率。
这对幼崽骨骼的快速发育至关重要,而益生菌则能帮助十二月脆弱的肠道建立健康的菌群,以应对从可能出现的消化不良。
在另一侧,则是一个专业的医疗监测包,打开后,里面并非简单的急救用品。
而是一支手持式的非接触红外体温计,上面印着「Vet-Temp」的字样,专为兽用设计,能在一定距离外精准测量动物的体表温度。
旁边还有一个小巧的脉搏血氧仪,但它的探头是特制的兽用耳夹式,可以用来监测十二月在睡眠等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这是评估心肺功能最直接的两个数据。
以及一个特制的听诊器,它的拾音头比医用的大得多,并配有数位讯号放大器,能够穿透厚厚的皮毛,清晰地听到幼崽的心跳和呼吸音。
甚至还有一套无菌采便管和几张粪便隐血测试卡,指南里建议他每两天为十二月检测一次,以监控其消化道健康状况。
除了医疗设备,箱子里还有一个让林予安意想不到的东西:一台三防(防水丶防尘丶防震)的电子记录仪,类似一个加固版的PDA,配有一支电子秤和一条柔软的皮尺。
麦柯兹博士在指南中要求他,每日定时记录十二月的体重丶体长丶体温丶进食量丶排便次数与性状。
这些精确的数据,将是评估幼崽健康状况丶调整喂养方案的黄金标准,也将成为一份独一无二的,关于北极熊幼崽在紧急状况下成长的珍贵科研资料。
最后,在一个小格子里,他还发现了几样「玩具」一个由天然橡胶制成的丶极其坚固的红色圆球,和一个内部可以塞入食物的益智玩具。
这是「环境丰容」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提供适当的刺激,来满足动物的行为需求,防止其在单一环境中感到无聊和焦虑。
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补给,而是一整套移动的微缩版野生动物育幼与科研工作站。
而在所有物资的最上面,还静静地躺着一个用塑料封套密封的防水文件袋。
林予安的心跳微微加速,小心翼翼地撕开封口,从里面抽出了几张纸。
最上面的一张,是一份正式的官方文件,标题是「野生动物临时看护授权书」。
文件清晰地写着,授权林予安先生,对编号为ECCC-PB-2023-012的北极熊幼崽,进行为期十五天的临时紧急看护,直至加拿大环境部专业团队抵达。
文件上还附有一份列印的《北极熊幼崽临时看护应急指南》,里面详细列出了喂养频率丶奶粉冲调的水温和浓度丶每日排便观察要点丶以及发现异常情况(如腹泻丶嗜睡丶拒食)时的紧急处理建议。
林予安逐字逐句地读着这份文件,心中百感交集。
这意味着他的行为,从一个选手的个人善举,上升到了被官方认可丶纳入监管的正式救援行动。
在官方文件和《应急指南》的下面,有一张折迭整齐的印有「北极生态研究所」徽标的信纸。
信上的字迹并非列印,而是用一种流畅又带着些许锋芒的英文手写体,这个字迹他之前见到过,正是出自麦柯兹。
林予安:
你好,我就不称呼你『先生』了,在你读了我的私人日志,还精准猜中了我的密码之后,我觉得我们之间已经不需要那麽『官方』了。
我收到了你的信,通过那个嗓门巨大的制作人马克,说实话,过去这二十四小时像一场风暴,而你的信,是风暴眼里最有趣的那部分,我得承认,我把它读了三遍。
关于密码『1984』。你猜对了,精准得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大部分人看到那个箱子,只会想着怎麽用斧头把它劈开。
而你却坐下来,开始分析它的主人是个什麽样的知识分子,还引用奥威尔……说真的,你是怎麽做到的?在那种快要饿死的情况下,还有心情玩这种智力游戏?你到底是个什麽样的人?
关于我的日志,你说你在最孤独的时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