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71章 国之大事(第1页/共2页)

    第172章 国之大事

    苏泽的奏疏送入内阁,四位阁老都票拟赞同,奏疏迅速送入宫内。

    司礼监秉笔冯保拿到这份奏疏后,他偷偷看了一眼掌印李芳,拿着奏疏来到李芳面前。

    「李公公,这苏子霖的奏疏请您看看。」

    李芳接过了苏泽的奏疏,司礼监内已经达成了新的默契,苏泽的奏疏和阁部重臣一样,都需要经过司礼监三巨头过目,才能共同送到皇帝面前。

    李芳翻开苏泽的奏疏,看到标题后就愣了一下。

    作为皇帝的近身太监,李芳明白皇帝的变化。

    自从搜套大捷后,皇帝对于北方边事非常上心,还将历朝历代出征草原的记录都从翰林院翻出来。

    甚至隆庆皇帝还弄了份成祖朱棣征讨草原的地图,贴在御书房的屏风上。

    这种变化,司礼监三巨头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了。

    李芳说道:「请冯公公和陈公公,和杂家一起面圣吧。」

    陈洪也停下笔,好奇的看向李芳手里的奏疏,李芳将奏疏递给他,当陈洪看完后,和两人李芳冯保对视了一眼,也一起向御书房走去。

    到了五月份,京师的气候其实有点闷热起来了。

    但是御书房却窗门紧闭,李芳暗暗叹气。

    这次端午节赐丹药后,隆庆皇帝服下金丹,说是吸收了金丹中的罡气,不惧暑热,所以御书房整日都关闭门窗。

    走进御书房,李芳感觉到了一股热气,他宽松了一下袍子,这才舒服了一些。

    隆庆皇帝却还穿着冬日的皇袍,坐在龙椅上看着什麽。

    见到司礼监三人,隆庆皇帝问道:

    「可是苏子霖上书?请奏出兵草原?」

    皇帝这些日子整日研究,憋着一股雪耻的想法,想要出兵草原。

    正好俺答起兵,皇帝反而十分的兴奋。

    可恶外朝的这些文官,这时候还在讨论放弃东胜卫。

    所以隆庆皇帝就等着苏泽的上疏。

    皇帝就等着苏泽上疏支持出兵,然后就可以命令戚家军北上了!

    可拿到苏泽的奏疏,隆庆皇帝的眉头皱起,苏泽上书竟然不是请求放弃东胜卫,也不是请求主动出兵,而是请求派遣使团议和?

    看完了苏泽的奏疏,皇帝不满意的说道:

    「满朝文武,就没有求战的吗?」

    李芳已经确定了皇帝的心思,更小心翼翼的说道:

    「外朝都在议论弃守东胜。」

    隆庆皇帝更加不满的说道:

    「这帮士人!若是不弃守东胜,又岂会有庚戌之变?朕要解决北虏,不给子孙留后患。」

    隆庆看向李芳问道:

    「朕欲御驾亲征,尔以为如何?」

    这下子李芳傻了,他想到皇帝膨胀,没想到皇帝这麽膨胀了。

    御驾亲征?

    李芳这麽大岁数了,可不想要做王振了。

    李芳只能好一阵的劝,总算是打消了皇帝御驾亲征的想法。

    「那就将苏泽的奏疏留中吧。」

    虽然放弃了御驾亲征的想法,但是隆庆皇帝还是决定要动兵,那就等俺答部起兵,到时候就可以下旨让戚继光出兵了。

    从御书房出来,司礼监三巨头互相看了对方,都达成了默契——必须要劝说皇帝放弃出兵念头!

    但是三人也都知道,皇帝正在兴头上,如果这时候扫兴,折损的是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影响力。

    所以三人都没有作声,没人站出来。

    李芳和冯保都在想着将今天的事情传到内阁,请阁老们来阻止皇帝。

    就这样,三人回到司礼监,这时候有小太监通报,定国公徐文壁从城外祭祀祖陵回来交旨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芳丶冯保和陈洪都眼前一亮!

    不一会儿,隆庆皇帝疑惑的看着折返的李芳三人,只听到李芳说道:

    「陛下,定国公求见。」

    听到定国公,隆庆皇帝有些激动。

    成国公病重,定国公就是勋贵第一人了。

    定国公徐文壁稳重,得到外朝的夸赞,在文官那边形象也很好。

    如果自己要出兵,文官不支持,只要能得到勋贵的支持不就行了!

    「快宣!」

    不一会儿,风尘仆仆的定国公徐文壁来到御书房内。

    向皇帝汇报了祭祀的结果后,隆庆皇帝兴致勃勃的问道:

    「祖陵可安好?」

    徐文壁愣了一下,连忙说道:

    「祖陵安好,陛下放心。」

    听说祖陵没有异象,那是不是说祖宗是支持自己发兵的?

    隆庆皇帝于是将自己准备出兵的计划讲了一遍,甚至暗示自己要御驾亲征。

    听完之后,徐文壁也傻了。

    徐文壁虽然是武将勋臣,但是这辈子只做过两个工作,一个是给皇帝当红盔将军首领,也就是保安队长,一个就是负责帮着皇帝祭祀,也就是大明大祭司。

    而且定国公一脉是什麽来头?

    徐文壁的老祖徐增寿,是开国武将徐达的第三子,靖难之役时因私下向朱棣传递消息,为建文帝诛杀。

    成祖靖难后,给徐增寿一脉封赠定国公,传承至今。

    定国公一脉家传的本事就是「审时度势」,从来都是谨小慎微的。

    当年土木堡的时候,堡宗领着京师勋贵御驾亲征,时任成国公战死,但时任定国公却坚持反战,被堡宗留在了京师。

    而留在京师的那一任定国公,也没有参与到后续的宫廷政变中,定国公一脉恩宠日盛,如今已经冠绝勋贵。

    徐文壁立刻说道:

    「陛下,万万不可啊!」

    隆庆皇帝看向徐文壁,这位勋臣之首立刻说道:

    「陛下!戚都司虽然善战,但是南兵北上不过半年,对山川地理未必清楚,而且南兵总计不到两万人,虽然精锐,但是和俺答二十万大军相比还是太少了!」

    「如今京营疲敝,若是大同有所闪失,那臣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啊!」

    徐文壁毕竟是帝国大祭司,拿出自己哭庙的本事来,这番操作下来,隆庆皇帝也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瞬间冷静下来。

    是啊,英宗那时候京营还是能战的,就是这样也弄了个被俘瓦剌的结局。

    如今整个北方,除了大同的戚继光部队外,其他的边军防守有馀,但是让他们进攻就难了。

    而京师附近的京营更是早就不堪战了。

    别说是京营,徐文壁这样的元勋后代,也已经逐渐从武将世家变成了帝国勋贵。

    当冷静下来后,上头的情绪瞬间散去,隆庆皇帝毕竟还是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