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35章 准奏颁行(第1页/共2页)

    第136章 准奏颁行

    腊月二十三。

    大明已经有类似小年的说法,也就是在这一天官府和百姓都会进行祀灶的活动。

    此外,还有「官三民四」的说法,也就是军户丶官宦人家腊月二十三日祀灶,民户腊月二十四日祀灶。

    苏泽觉得也许这个「官三民四」,就是日后南北方小年日期不一样的源头。

    苏泽也是官户,徐渭早早地准备好了祭祀灶神的贡品。

    清理灶台,打扫卫生,接着苏泽又焚香祷告,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护佑家宅平安。

    而就在苏泽在家中祭祀灶神的时候,都察院内却热闹非凡。

    ——

    都察院。

    其实本来都察院都已经锁衙了。

    但是因为六科和都察院之间的争斗,左都御史王廷又宣布重新打开了都察院的衙门。

    王廷是刚刚从南京调任京师的。

    看着下方激愤的御史们,王廷有些头疼。

    他是昨日才抵达京师的。

    王廷原本是南京礼部尚书。

    南京有一套和京师一样的六部班子,但是南京的户部丶吏部都是空心化的部门,所以南京礼部是南京六部第一,南京礼部尚书,也和南京镇守太监,南京五军都督并列为南直隶三巨头。

    这是南直隶份量最足的职位,也被称为外官第一。

    有趣的是,大明的外官第二也在南直隶,这就是驻节在淮安的凤阳巡抚。

    凤阳,也就是大明的龙兴之地,朱元璋的老家。

    巡抚凤阳,有着相当重要的政治意义。

    但是凤阳现在就是一座大型皇家监狱,所以凤阳巡抚的衙门在淮安。

    而淮安又在大运河南北要道上,所以凤阳巡抚又兼任漕运总督。

    凤阳巡抚,又称之凤抚或者淮抚,是含权量第二大的地方官。

    剩馀的官员,就算是总督巡抚,都远远比不上这两个职位。

    而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一把手,是大九卿中仅次于六部尚书的职位。

    按理说,王廷从南京礼部尚书升任左都御史,也算是高升了。

    但是王廷却高兴不起来。

    他的调任,是前任首辅徐阶离开京师之前的最后一道任命。

    据说是徐阁老恳请皇帝,才通过了王廷的调令。

    刚通过任命,徐阶内阁就垮台了。

    等王廷接到命令的时候,徐阶都快要到松江了。

    徐阶为什麽要自己做这个左都御史,王廷自然是非常清楚。

    徐阶返回松江之前,甚至还专门来了一趟南京,和王廷谈了一天。

    对于京师的政治局势,王廷是不想要掺和,于是他又找理由又称病,在南京赖了很久。

    堂堂都察院的一把手长期空缺,隆庆皇帝也看不下去,在派遣了两次行人司前去催促后,皇帝也失去了耐性,让行人司的行人给王廷带去了狠话,如果再不上任下次就派锦衣卫了。

    王廷这才无奈动身离开南京,这一路上磨磨蹭蹭的,王廷终于在最后期限前抵达了京师。

    可刚到了京师,就遇上了六科和都察院的大战。

    王廷早上还在家里祀灶,然后就被属下敲门拉了出来,打开了已经锁院的都察院。

    想到往年春到,春暖花开泛舟于秦淮河上,如今却要在这苦寒的京师,听着手下御史们的争吵,王廷更加怀念南京的日子。

    早知道这样,宁可辞官也不要趟这浑水啊!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资深监察御史冲进了都察院。

    「苏泽上书了!苏泽上书支持六科!还支持六科督查都察院!」

    「什麽!」

    都察院短暂安静了一下,接着爆发出更激烈的争吵声。

    王廷在来京师的路上,已经听说了苏泽的战绩,两名世袭罔替的藩王,一名前任阁老,其馀的诸如给事中和御史,那都算不上战绩。

    这苏泽上书站在六科这一边,都察院自然是群情激奋,但是群情激奋之馀,则是色厉内荏。

    毕竟苏二疏的名头实在是太猛了!这一次他又和六科联手,都察院就算是人多,也未必是对手。

    众人慢慢的将目光放在了王廷身上。

    「大司宪!」

    又是一名资深御史说道:「大司宪,您是九卿重臣,这件事您可要表态啊!」

    「是啊,大司宪,六科宵小跳到我们都察院头上,以后事事要向六科汇报,吾等还如何严正纲纪啊!」

    王廷的内心更加绝望了。

    就在这时候,又一名消息灵通的监察御史进门说道:

    「六科今日也上了不少奏疏,必然是和苏泽约定好的,一起发难!」

    「无耻六科!」

    「这麽看他们是蓄谋已久!六科必定是早有预谋,六科临阵冲锋,苏贼在外呼应!当真好算计!」

    这时候,资深御史齐康坐不住了,他站起来说道:

    「吾等应该全力弹劾苏泽,压制住这股妖风!」

    但是很快,更多资深御史站起来说道:

    「此次祸首定然是六科,弹劾苏泽有什麽用!」

    「对!先揪着六科弹劾!吾等可分成几个组,分别对着六科的十二给事中们弹劾!」

    「对对对!六科人少,只要弹劾掉一两个给事中,就能打掉他们的气焰!」

    「我有刑科给事中沈束的风闻黑料!我来弹劾他!」

    在场的齐康,越发觉得局势开始失控。

    人多势众,是都察院的优势,但是如果群起攻之,又会让皇帝和内阁厌恶。

    齐康想要劝说同僚冷静一点,找一些切实证据再弹劾,可如今这氛围,也由不得齐康再多说了。

    甚至面对这样失控的局势,左都御史王廷都一脸茫然。

    事情到了这一步,齐康也只能跟着大潮走了,至于大潮最后冲向何方,就不是齐康能预料的了。

    ——

    腊月二十四日。

    当皇帝看到堆满案头的奏疏,对着身边的李芳没好气的说道:

    「这就是朕的御史!」

    李芳手里拿着一本弹劾刑科给事中沈束的奏疏,这封奏疏实在不堪,甚至弹劾说沈束暗结严嵩?

    刑科给事中沈束,在嘉靖二十七年,因上疏得罪了严嵩,被关押诏狱十八年。

    一直到隆庆皇帝继位,才将他从诏狱放出来,他结交严嵩?

    在诏狱中结交严嵩?

    这份奏疏中的罪行,还说沈束没儿子,是因为「家风不靖」的原因。

    你被关十八年你生儿子看看?

    李芳都摇头,他甚至觉得上书的这个监察御史是反串的。

    「国朝优容科臣,他们就是这麽纠察大臣的?」

    隆庆皇帝提起笔说道: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