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585章 只是不甘心罢了(第1页/共2页)

    秦昭看到温云眠跑过来时,他先一步挡在了温云眠面前,手掌握住她的胳膊。

    挡住了君沉御落在温云眠的视线。

    他明白温云眠的追求,所以在她失控不理智的时候,秦昭会在她身边,帮她冷静下来。

    这一下,让温云眠涌动的心慌冷静下来,她双眼通红的看向秦昭。

    秦昭个子很高,肩膀挡着温云眠,别人看不到她的神色。

    “别担心,祢玉珩在给琮胤医治,眼下情况已经稳定多了。”

    温云眠浑身的僵硬终于软了下来,“真的吗?”

    秦昭目光看向温......

    暴雨过后的葱岭,空气清冽如洗。山间雾气缭绕,仿佛天地初开时的混沌未分。温知意躺在病榻上,呼吸微弱却平稳,像是与这片土地一同起伏的脉搏。窗外,雪莲在晨光中悄然绽放,洁白如魂,不染尘埃。

    温清婉坐在床边,握着女儿枯瘦的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她不敢松开,仿佛一松手,这三十年错过的光阴就会再度消散于风中。屋内药香浓郁,是知意亲手调配的最后一剂安神汤,如今却成了她自己的续命之物。

    “娘……”知意再次轻唤,声音细若游丝,“您还记得那年冬天吗?我在护城河边捡到一只冻僵的小雀,您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别放弃它’。后来我们用紫草和姜汁给它暖身,三天后,它飞走了。”

    温清婉点头,泪珠滚落:“我记得。你说,总有一天,女人也要像那只鸟一样,飞出笼子。”

    “我做到了。”知意嘴角浮起一丝笑意,“您也做到了。”

    屋外传来脚步声,林疏月缓步进来,手中捧着一方锦帕包裹的木匣。她将匣子轻轻放在床头,低声道:“这是她在昨夜写的遗书,还有……她整理的《天女书院章程》终稿。”

    温清婉打开木匣,里面是一叠整齐的手稿,字迹清秀坚毅,一如其人。最上面一页写着:

    > **《天女书院永续条例》**

    >

    > 一、凡女子皆可入学,不限出身、族裔、贫富。

    > 二、课程必含律法、算术、医理、天文、兵略五科,不得偏废。

    > 三、教师须经三年考核,方可授业;每五年重审资格,劣者黜退。

    > 四、学生年满十六,可通过“游学试”赴他地深造,官府须提供驿马食宿。

    > 五、书院财政独立,由“女子公会”监管账目,朝廷不得擅调。

    > 六、若有官员阻挠女子求学,视为违逆天道,全民共讨之。

    > 七、本章程永不修改核心六条,唯可增补细则。违者,即为背叛启蒙之志。

    温清婉一页页翻看,指尖颤抖。这些条文,不是理想,而是刀锋??一把把插进旧秩序心脏的利刃。她抬头看向女儿:“你早知道,这条路不会太平。”

    知意闭目片刻,再睁眼时目光清明:“我知道有人会在夜里放火,会散布谣言,会买通官吏克扣粮饷。可只要有一个女孩能读完一本书,写出自己的名字,她就不再是别人砧板上的肉。”

    她说着,忽然剧烈咳嗽起来,嘴角渗出血丝。温清婉急忙扶她靠在枕上,却被她轻轻推开。

    “别哭,娘。”她喘息着说,“我不是死了,我只是先走一步。您看窗外。”

    温清婉转头望去。晨曦洒落山坡,数百名女学生列队站立,每人手中捧着一本手抄典籍,正缓缓翻开书页。风起时,纸页翻动的声音如同海浪拍岸,连绵不绝。

    那是她们正在齐声诵读《女权律例》第一章:

    > “女子非附属,乃独立之人。

    > 有思辨之能,有立业之权,有参政之责。

    > 凡剥夺女子受教、择业、婚嫁自主者,皆为罪。”

    声音穿透山谷,回荡在雪山之间。

    知意听着,脸上浮现出满足的笑容:“这是我给您的礼物……也是我对这个世界的告别。”

    温清婉再也忍不住,伏在她肩头痛哭:“对不起……妈妈不该让你一个人扛这么久……我不该怕牵连你,不该藏住身份……我是个懦弱的母亲……”

    “您是最勇敢的女人。”知意艰难地抬起手,抚上她的白发,“正因为您选择了天下,我才有了今天。若您当年只顾抱我回家,那现在就不会有这么多女孩能站在这里读书。我不怨您,从未怨过。我只恨自己活得不够久,看不到百年之后的模样。”

    话音落下,她的气息骤然微弱。温清婉紧紧抱住她,感受着那具瘦弱身躯里最后一丝温热缓缓流逝。

    午时三刻,温知意咽下最后一口气。

    屋内寂静无声。林疏月跪地垂首,泪水滴落在地板上。远处钟声响起??那是葱岭学堂的铜钟,一百零八响,象征破除愚昧、超度执念。

    葬礼依她遗愿简办。灵柩由百名女学生抬行,踏过她曾授课的石阶,穿过她亲手栽种的药圃,最终送往后山雪莲谷。沿途百姓自发焚香跪拜,牧民解下腰带系于道旁树枝,以示哀悼。一名老妇抱着孙女站在路边,哽咽道:“我活了六十岁,第一次听说女人死了,全西域都停市致哀。”

    牌位入祠那日,天空出现罕见异象:北斗七星光芒大盛,其中“天权”星忽明忽暗,竟持续整整一夜。当地星官查阅古籍,发现《天象纪要》有载:“女主陨,星坠其辉,然双女交汇之象不灭,主文明薪火相传。”

    三年后,京城。

    温清婉已年逾八旬,行动不便,每日 лишь坐于昭德书院桂花树下的藤椅上,听学生们朗读新编教材。她的听力不如从前,但每当听到“温知意”三字,眼神总会亮起来。

    这一日,林疏月带来一份奏报:西北六郡联名上书,请封温知意为“文昭圣母”,并提议将其生平编入国史正传。

    温清婉听罢,摇头微笑:“她不要封号,也不要青史留名。她只要女孩们能安心读书。”

    “可民间已在传唱她的故事。”林疏月轻声道,“有人说她是雪娘子转世,有人说她是西王母派来的使者。更有甚者,在边境立庙供奉,称‘知意娘娘’,祈求子女聪慧好学。”

    温清婉沉默良久,终于开口:“随他们去吧。只要不扭曲她的本意,敬仰也是一种传承。”

    当晚,她独自在书房写下一段话,命人刻于葱岭学堂门前新立的无字碑背面:

    > **此地无碑,因人人皆碑。

    > 此人无名,因代代皆名。

    > 她不曾求封诰,却比任何贵妃更接近民心;

    > 她未曾握权柄,却比任何宰相更深影响国运。

    > 若问她是谁??

    > 她是千万个不肯低头的女子的影子,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