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春去秋来,三年光阴如水流逝。
八月初八,又一个晴朗的日子。皇城西隅,一座崭新的学堂拔地而起,朱墙黛瓦,匾额高悬??“明心医塾?总院”。百名身穿青袍的女医列队而立,手持银针铜罐,神情肃穆。
台上,柳芸已白发苍苍,却依旧挺直脊梁。她亲手点燃香炉,宣读《女医誓词》:
“我愿以己身为桥,渡千万女子脱离生死之苦;
我愿以己手为灯,照彻黑暗中的分娩之路;
我不惧谤言,不避刀剑,只为让每一个母亲都能平安归来;
我所学者,非为荣华,非为权势,只为告诉天下??
女人,可以救人,也可以救世。”
台下掌声雷动,无数女子含泪跪拜。
而在千里之外的西域,一支骑射队伍驰骋荒原。领头少女身披红甲,腰佩弯刀,正是当年听闻诏书后立志从军的部落首领之女。她率领“燕云女儿军”分支,剿灭马匪十余股,护商旅无数。百姓称她为“赤凰将军”。
京城 meanwhile,一场前所未有的考试正在进行。
贡院之外,数百名女子排队入场,年龄从十六至四十不等,衣着各异,有官宦千金,也有农妇织女。她们手持准考证,昂首步入考场。监考官不再是清一色男子,而是由三位通过策试的女官担任。
试题公布,震惊四座:
**第一题:如何解决北方旱灾导致的粮荒?请结合水利、赋税与赈灾制度提出对策。**
**第二题:若你为主政大臣,面对邻国挑衅,是战是和?请阐明理由。**
**第三题:有人说‘女子主内,不宜参政’,请驳之。**
一名来自江南的贫家女提笔疾书:“昔有木兰代父从军,今有何不可女子治国?家中井灶能理,天下社稷为何不能掌?”
她的答卷后来被温清婉亲自批阅,朱笔写下四个大字:“此才可用。”
同年冬,朝廷正式颁布《女子参政法》,规定女性可任五品以下官职,参与地方治理;三年后逐步开放至三品。首批任命的十位女官中,有精通算学的账房小姐,有熟悉律法的讼师遗孤,还有曾在战场上救下数十伤兵的军中医女。
朝堂之上,争议不断。礼部尚书怒斥:“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国将亡矣!”
温清婉当庭反问:“那你告诉我,是谁在你们生病时为你施针?是谁在你们母亲难产时保住两条性命?是谁在疫病爆发时奔走乡野?若非这些‘牝鸡’,你早死八回了。”
满殿哗然,继而寂静。
数月后,那位礼部尚书的女儿突发急症,众太医束手无策。最后是一位刚上任的女医官用独创针法救回性命。尚书羞愧难当,主动辞官,并上书请罪:“臣愚昧,不知天地无私,唯才有用。”
风波渐平,新政落地生根。
又是一年元宵节,京城灯火通明。街头巷尾张灯结彩,孩童嬉闹。温知命已满六岁,梳着双丫髻,穿着鹅黄小袄,在宫女陪伴下偷偷溜出宫门看花灯。
她站在一座灯谜前,仰头读道:“一心只为天下安,巾帼何曾逊儿郎。打一人名。”
围观人群议论纷纷,无人猜出。
小姑娘眨了眨眼,脆声道:“是母后。”
众人愣住,随即哄笑鼓掌。
一名老妇拉着孙女上前,指着温知命说:“瞧见没?那是当今圣上最疼爱的女儿,将来要读书、做官、带兵打仗呢!你也得好好念书,别再说什么‘女孩没用’的话!”
孩子用力点头:“我要像公主一样勇敢!”
远处高楼之上,温清婉静静望着这一幕,嘴角微扬。林疏月轻声问:“陛下不去接她回来吗?外面冷。”
“让她多待一会儿。”温清婉轻叹,“这是我给她争来的自由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