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带着超市穿大秦最新章节 > 正文 第 163 章 番外05-cp线

正文 第 163 章 番外05-cp线(第1页/共5页)

    张家五世相韩,门庭显赫,深受韩王君恩。

    不过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随着韩国国力江河日下,张家也逐渐没落,远离了韩国政治中心,甚至搬离首都新郑,来到亳州偏居一隅。

    张辞比阿兄小许多岁,出生在张家最没落的时期,父母早亡,门楣衰微,只能依靠尚未及冠的阿兄一人来撑起偌大的家业。

    其实也没有很偌大,不过就是一处富贵宽阔的宅院,几十间粉墙朱瓦的房屋,三百多名训练有序的僮仆和一个总是让张良操心的弟弟。

    和张氏先祖时期的富贵相比可差得远了。

    所以张良一直努力读书,□□之策企图重振张氏先祖辉煌,振兴韩国。

    但张辞觉得他的努力没啥用。

    张家门楣的落败和韩国国力衰弱有点关系,但不多。分明就是韩王自己远离忠良,亲近佞臣,韩王连韩非子那么睿智博学的大学者都不屑一顾,更何况尚且年轻的阿兄呢。

    这么简单的道理,连自己都知道,为什么自己那一向聪明的阿兄就是看不清呢,张辞想不明白。

    后来到了秦国后他才知道,这叫“只缘身在此山中”。

    韩非子出门游学,拜师荀子,是政治不得志心灰意冷之下的决定,韩王巴不得他离开韩国,这样就不会有人再在朝堂上唠叨什么变法之类的言辞,他也好继续心安理得地醉生梦死下去。

    但韩非好歹还占着一个韩国公子的身份,韩王这人好面子,所以韩非子刚离开韩国不久时,韩王曾派人给韩非子送过一次生活费。

    就这一次。

    却有一个改变韩国命运的机会出现在韩王眼前,可他没有珍惜。

    那时候韩非子已经成功拜师荀子,他们在邯郸居住了一段时间,韩非心情低落,思念故国,荀子离开稷下,又对赵王失望不已,赢政姜珂嬴嘉年纪尚幼还都是小孩。如果韩国使者这时候好话说尽,是真的有可能会邀请到韩非荀子来韩国。虽然邀请不来姜珂,但至少可以留下一张感情牌。

    不过使者选择在大庭广众之下让韩非子离姜珂他们远点,并三百六十度全死角地当面批评了几人一番。

    真勇士从不背后蛐蛐别人,都是当面开大。

    就连荀子都少见地生气了。

    老夫最小最贴心的弟子,自己未曾批评过,还轮得到你一个它国使者在这里指手画脚?

    如果你惹到韩非子,他有口疾,会在之后写文章批驳你,但如果你惹到荀子……

    那么恭喜你,踢到世界上最坚固的钢板了。

    毕竟荀子可是能以一己之力辩驳稷下学院全部学者的大师,而且对面那些学者也都非等闲之辈。

    反正故事的结局就是这名使者被骂得很惨,惨到当年只有九岁的小嬴政心里都闪过一秒对于这名使者的同情,不多,也只有一秒。

    这也是小嬴政第一次感受到荀子的真正实力。

    真的很强。

    而且荀子是位儒家大师,学富五车,说话不像军营里的某些武将士兵粗俗直白,言语之间看起来文绉绉。引经据典,典故颇多,一看就很有文化,实际都快把这名使者骂得狗血淋头了。

    但使者文化水平不高,没听出来荀子的话外之音,以为是在夸他,还连连点头附和呢。

    就这样,韩王将韩国最后一次能增强国力的机会给断送了。

    不过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张辞这时才刚出生,张良也才不过五岁,他们所知道的所有信息都是听别人说的。

    张辞年少时,先是他的父亲努力想要兴盛张家,随后阿兄继承父亲遗愿,并同样为此为之努力,虽然父子二人已经很努力了,但显然努力的效果不大,张家和韩国非但没有兴盛,反而更加走下坡路了。

    张辞从小就体弱,再加上在张良的叨絮下总是担心已经处于穷途末路之际的韩国,心思太重,忧思过虑,身体就更加不好了。

    幸好张家还有些家底,让他不至于像那些街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