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风起明末最新章节 > 正文 第525章 摊丁入亩,废卫所,改军制(5k)

正文 第525章 摊丁入亩,废卫所,改军制(5k)(第1页/共5页)

    朝堂之上有人欣喜,亦有人皱眉。

   
    不过这些事情,都与现在的陈望的无关。

   
    陈望设置养廉银的缘由,也并非是为了现在这些大明的官员,更多的还是为了将来的考量。

   
    大明的官员俸禄实在是订的太低了,以至于清廉者实在是难以存活。

   
    设下了优厚的养廉银,真正清廉为官的人也不至于因为仕官而穷困潦倒。

   
    昔日的海瑞作为淳安知县时,为母亲的寿辰买了两斤的肉,竟然成了轰动一时的奇闻。

   
    《金陵岁时记》记载此事:“青天市肉,万人空巷,童子奔走相告。”

   
    足以见大明真正的清官生活有多么的困苦。

   
    若是不拒绝投献、诡寄,不拿火耗,不贪墨银钱,以一县之尊,竟连肉食都难以吃上一口。

   
    海瑞这般的人物,世所罕见,又岂让所有人都与海瑞一般?

   
    陈望扪心自问,他决计是做不到海瑞这样的。

   
    他也不愿意那些跟随着他征伐天下,舍生入死的兄弟们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

   
    所以无论是胡知礼养了七八房小妾,还是陈功出入奢华,亦或是诸将生活颇为铺张,他都未加严责。

   
    陈望自己也是一样。

   
    他可以忍受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之中风餐露宿。

   
    但太平岁月里,要他继续保持清贫克己的生活,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他也有很多想要的东西。

   
    住的宅院,他想要大的,要奢华的。

   
    他穿惯了锦衣,就不想再去穿那些粗布麻衫。

   
    吃惯了玉食,就对于那些粗茶淡饭实在难以下咽。

   
    人有七情六欲,有欲望才是人之常情。

   
    但是,陈望当然也没有忘记。

   
    如今天下的百姓,还过的是什么样子。

   
    正是因为如此,正是因为对于人性的了解。

   
    所以陈望知道,与其要求官员个个成为海瑞,不如给予合理待遇,使其既能维持体面生活,又能保持清廉的操守。

   
    设下养廉银,不是纵容官员们奢靡的生活,而是要让清官不必再为生计所困,让贤能之士得以专心政事。

   
    不是为今,而是为后。

   
    虽然哪怕是有了养廉银,也仍然会贪腐。

   
    但是贪腐,是禁止不绝的。

   
    唯有一点一点从人性上考虑,根据时事从制度上不断的优化,方能减少贪腐。

   
    只要贪腐还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中,那么国家的政治也不会糜烂到不可收拾的程度。

   
    陈望的目光微动,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马士英。

   
    马士英当下会意,轻振袖袍,洪声奏道。

   
    “燕国公此议实为良法,俸禄过薄则清官难存,火耗不革则贪风难止。”

   
    “今燕国公收火耗之资为公,设养廉银,既可杜绝贪墨之源,又能保全清廉之士,实为两全之策。“

   
    马士英重新退回了文臣的队列之中。

   
    “燕国公此议,深思熟虑,朕细细思之,确为良政。”

   
    隆武帝微微颔首,似乎是极为满意,看着殿内神色各异的朝臣,继而道。

   
    “燕国公言有新政四款,如今才有两款,另外两款也请细细陈来。”

   
    “谨遵陛下谕旨。”

   
    陈望重新转过了身,继续上陈道。

   
    “臣启第三款,曰:摊丁入亩。“

   
    “臣奉圣命,清查各省丁银旧制,发现如今现行丁税制度问题重重。”

   
    “按律,每五年统计一次人口,按贫富分为九个等级,从最富者每年缴纳九钱银子,到最贫者缴纳一钱银子。这本是依家境贫富公平征税的好制度。”

   
    丁银,简单来说就是人头税,有多少的人丁,朝廷就根据这个数字来征收银两或安排徭役。

   
    “然实际行之,地方官员往往敷衍了事,为了显示政绩,多收税赋,同时还有勾结地方富户,常常虚报人数。”

   
    “该删除的死者名字不删,不该新增的婴儿却被强加入册,甚至人已去世多年,名字还在税册上,一些婴儿刚出生,就被催缴税款。”

   
    陈望微微垂首,继续道。

   
    “普通的百姓为了少缴赋税,就会想尽办法去隐藏真实人口。”

   
    “而富户则更有手段,他们仆役众多,人丁兴旺,却可以与当地官员合谋,隐瞒下来从而少缴。”

   
    “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此法,亦是致使百姓困苦,国库空虚的陋法之一。”

   
    历史上,在推行摊丁入亩之法后,清朝的人口得到了极大增大。

   
    陈望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如今天下虽然人口上亿,但是却还不足够他的谋划。

   
    神州很大,但是却又不大。

   
    他麾下的兵马可以横扫万国,但是却没有办法统治万国。

   
    打下了一个地方,若是不移风易俗,如果仍然让原先的那批人留存在当地,要不了几朝几代,就会又重新的丢失。

   
    历史上中国多次入主西域,统治缅甸,占领安南,平定了大漠。

   
    但是没有多久之后,等到中国的国势衰退的时候,这些地方又重新丢失。

   
    所以陈望要做的是,军队拓疆,然后迁移中国的百姓到这些地方,取代当地的人,成为主要的人群,进而彻底的占据这些地方。

   
    陈望双手抱拳,躬身请命。

   
    “所以,臣请摊丁入亩之法,将所有人头税全部折算悉数摊入田赋,统一按地亩多少来征收,田多者多纳,田少者少纳,无田者不纳。“

   
    摊丁入亩之法,对于如今朝中的百官,还有地方的士绅来说,无疑也是一条损害其利益的政策。

   
    但是因为陈望的震慑,同时也因为此前陈望第一条新法太过于震惊。

   
    陈望说完,竟然没有引起任何的反馈。

   
    陈望也没有等待,继续上陈第四条新法。

   
    “新政第四款,名曰:改革卫所,重整军伍。”

   
    陈望上陈的第四项条款在文官的队列之中没有引起多少的波澜,但是却是让一众武臣勋贵们皆是神色陡变。

   
    “昔日太祖高皇帝设置卫所,本为'寓兵于农,兵农合一'之良法。“

   
    在明朝立国之初,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敝,国家财政困难。

   
    这个时候,朱元璋实行卫所制度极大的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使得明朝能够长期的维持一支规模空前的常备军。

   
    卫所制好,但是也不好,和所有的制度一样,都有着其时效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所制的缺陷逐渐的暴露。

   
    卫兵孱弱不堪战事,只能作为守城之兵,只有边疆的少数卫所,因为长期的军事压力仍然具备着不菲的素养。

   
    中后期募兵制兴起,才使得明朝重挽颓势。

   
    朱元璋在其统一之后的多项政策,财政方面大多都是节流,而非是开源。

   
    哪怕是开源,想的办法也就是大明宝钞这些使得国家疲惫的办法。

   
    一想到大明宝钞,陈望就有些头疼。

   
    要是没有明初发行大明宝钞,彻底败坏了纸币在普通百姓心中的地位。

   
    现在他也不需要太过于头疼财政的问题,也不至于要从军票发起,一点一点的提高纸币的地位,重新建立起信誉。

   
    “然自我大明立国二百余载至今,卫所之制早已名存实亡。“

   
    “各地卫所,军屯败坏,各卫所屯田多有被豪强侵占,军户无田可耕,却仍要缴纳屯粮,致使军户逃亡者十之七八,空额不补,册籍混乱。”

   
    “而各地卫所欺上瞒下,仍报足额,实则空额粮饷尽入私囊,此乃喝兵血、蚀国本!”

   
    陈望的语气渐沉。

   
    “各地卫所,尤其是内地卫所,训练废弛,各卫所军官多世袭罔替,不思练兵,只知盘剥,军士沦为私役,兵器锈蚀不堪,遇有战事,往往一触即溃。”

   
    陈望提高了声音。

   
    “臣非否定太祖圣明,实乃时移世易,今日欲强军强国,必行改革。“

   
    说到此处,陈望略作停顿,等待着众人的反应。

   
    殿内武官个个面色惨白。这些世袭罔替的军户将领,他们的爵位、田产、私兵,皆系于卫所制度。

   
    如今陈望一言就要将其连根拔起,但却无人敢出声反对。

   
    这些勋贵武臣们,在土木堡后一直被文官们压得死死的。

   
    眼下朝会之上,一众文官尚且不敢言语,他们哪个又敢冒头。

   
    陈望等了些许的时间,见到没有任何一人跳将出来,这才继续说道。

   
    “故臣请,尽废内地一应卫所,改行募兵,择精壮者入伍,厚其粮饷,严其训练。”

   
    “九边重镇,暂保留卫所建制,但也需严加整顿,清除空额,重振军备。”

   
    隆武帝神色平静,目光缓缓扫过殿内神情各异的群臣,最后才落到了陈望的身上。

   
    看着陈望的身形,隆武帝的眼神复杂。

   
    满朝朱紫,衮衮诸公,此时却被陈望一人压的喘不过气来。

   
    唯一敢当朝出言的马士英,也不过是奉着陈望的命令被迫站了出来,为新政略作铺垫罢了。

   
    这些政令,在隆武帝看来,无一不是现在对于天下最好的良法。

   
    但是这些良法,想要推行下去,却是难之又难。

   
    当今天下,能够真正推行这些改革的人,唯陈望一人而已。

   
    若无陈望,纵使他贵为天子,深知这些政令之善,也断难推行。

   
    这些政令只怕刚刚提出,便会受到满朝臣工的攻讦,决计无法推行下去。

   
    隆武帝心中轻叹了一声,若说他此前心中尚存些许不甘。

   
    那么在细阅陈望所呈新政条陈后,他已明白自己与这位燕国公的差距。

   
    但是当陈望将这些政令递交他的案前之后,隆武帝便知道,自己和陈望相比,到底相差的有多少。

   
    手握重兵的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

   
    没有军权的皇帝,不过是任人摆布的傀儡罢了。

   
    这些年来,与其说是朱家天子在统治天下,不如说是那些掌握实权的文官在把持着朝政。

   
    万历爷闹了这么多年,国本之争到底还是没有争过。

   
    身为皇帝,连传位与谁,连立谁为太子都没有办法决定。

   
    这,算是什么皇帝?

   
    什么手握王爵,什么口含天宪,不过只是一个可怜无助的孤家寡人罢了。

   
    说落水就落水,说病死就病死。

   
    “卿言,废除各地卫所,改行募兵之法,朕以为确实可行,卫所之制沿袭至今,确已弊病丛生,理当废除。”

   
    “只是,废除卫所,改行募兵之后,天下应设多少军镇,又应用什么样的办法,爱卿心中可有章程?”

   
    陈望拱手肃立,声音沉稳的回答隆武帝的询问。

   
    “陛下明鉴,臣心中确实已有腹稿。“

   
    隆武帝微微抬手,示意陈望继续陈述。

   
    陈望微微躬身,正声道。

   
    “如今国家,有两京十四省。

   
    “两京除去京师戍卫之外,各设三镇之兵合计十八万,以护卫京畿,辽东、陕西、山西三省地阔广袤,为军备重镇,也应设三镇守备,各置兵马十万。”

   
    “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地势崎岖,交通不便,应设两镇,置兵马八万,或分南北,或分东西,相互呼应。”

   
    “余众八省,只需要设一镇以戍卫即可,置兵两万。”

   
    “两京十四省,共设镇戍军镇二十九,置兵马一百零六万人。”

   
    “除此之外,京师戍卫,单设京畿军团,练兵马十六万,用以节制天下。”

   
    隆武帝微微皱眉,继而道。

   
    “天下兵马合练一百二十二万之众,所耗之资,燕国公可有核算。”

   
    陈望从容奏对。

   
    “如今募兵军饷,大部分每月在一两左右,边军每月军饷一两半,京畿军团依照边军军饷发放,所以月应给军饷一百四十五万两,年给一千七百四十万两,算上各级军官年俸,年军饷支出在两千万两之上。”

   
    “如此巨额军资,尚不算武备在内,国家如今废除三饷征收,难道可以维持?”

   
    隆武帝微微前倾身躯,手指无意识的轻叩着御案,军费耗资如此之大,实在是让他疑惑国家如何支应。

   
    前面三条关于吏治、赋税的改革,他都认为颇有见地,值得推行。

   
    唯独这最后一条改革军制的内容,隆武帝却认为颇为不妥。

   
    如今三饷废除,单单一项军费的支出,便要两千多万两,这里的亏空便有五百万。

   
    国家要运作,朝廷要发俸,地方需要维持,也需要银钱,这一年下来怎么也得数百万两,陈望此前又说发养廉银,按照陈望所说的发放。

   
    大明有一千多个县,光是县令,按照两百两的标准发放,就是二十多万两白银,其上的州府又是一笔支出。

   
    整个朝堂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员众多,怎么算也得多出超过百万的俸禄。

   
    更不必说各地武装军队需要更新武备,刀枪剑戟、火铳火炮,这样以来又多了许多的开支。

   
    只怕是再怎么节约,每年的亏空也要到千万之巨。

   
    “陛下尽可放心,此间种种皆以经由臣下幕府参谋核算。”

   
    陈望躬身施礼,声音平稳有力,目光微垂,避开了隆武帝探询的视线

   
    “如今天下之兵尚只有五十余万,此间改制,也会徐徐图之,军费支出暂时不过千万。”

   
    “臣下还有诸多开源节流之策,足以支应国家运转。”

   
    陈望并没有解释的想法。

   
    清朝的顺治康熙年间,人口因为战乱大为减少,比起明末之时减少了数千万的人口。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仍然一年可以征上差不多三千万两左右的税赋。

   
    足可以见这些士绅官宦们到底是贪下了多少的银钱。

   
    而且这还是没有推行士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这些举措的时候。

   
    明朝很多的税赋,实际上都是收不上来的,商税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明初的时候,朱元璋为了恢复民生规定凡商税,三十而取一。

   
    同时为了体恤百姓,又规定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勿税。

   
    后面又定下了很多的日常用品免税。</p&g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