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风起明末最新章节 > 正文 第四百七十四章:堂堂之阵

正文 第四百七十四章:堂堂之阵(第1页/共2页)

    “陈望!”

    黄台吉一把扫掉了案桌之上的笔墨纸砚,发出一声狂吼。

    他的心中满是不甘,满是愤恨。

    他已经领兵离开了关宁,大军已经抵达了巨鹿。

    黄台吉的心中冰寒,他紧咬着牙关,看着桌面之上褶皱的舆图。

    东路军原本一路势如破竹,已经攻入了莱州府内。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南军的主力却是突然出现在了青州府的府治益都城下。

    仅仅三日的时间,益都便已经被靖南军攻克。

    若非是阿济格果断,领兵沿海立即回返,恐怕整个东路军都要葬送在登菜境内。

    济宁的战报,一日三传,篇篇皆是告急的军报。

    多尔衮带领的中路军,困守济宁,依托坚城,仅能勉强维持守势。

    黄台吉心中涌出一股无力的感觉。

    自即位起始,他夙兴夜寐,未敢懈怠半刻。

    苦心谋划,精心布局。

    终于攻陷明廷的京师,横扫北国,终得问鼎中原之日。

    然而这一切,却因为陈望而半道崩溃。

    靖南军军势如虎,难以阻挡,济宁城摇摇欲坠。

    他想要先取关宁,事先暗中与吴三桂联络,又与关宁诸位将校暗中通信。

    但是吴三桂却是被陈望抢先一步派人诛杀,悬首于关城之上。

    祖泽傅于关城之上,焚烧收缴书信,与关宁诸将歃血为盟,誓师死战,尽散祖氏家财于关宁两地。

    祖泽傅的决死之意感染了关宁上下一众将校,万众同心,上下一体。

    关宁军补足了他们最后的一块短板。

    他们找回了早在二十年前,早在沈阳,早在广宁,早在萨尔浒便已经丢掉的东西??勇气。

    靖南军星夜奔驰,乘船北渡,一路遥至关宁。

    上万名靖南军精锐的加入,使得关宁原本薄弱的防线变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

    他在关宁之下,丢下了近万的兵马,却都始终没有能够逾越雷池半步。

    关宁已经不可能攻下。

    起码依靠着他麾下的这些兵马,已经是绝不可能之事。

    现在他的麾下虽然还有近七万的兵马,但是蒙古骑兵不善攻城,他又不能把八旗的精锐全都丢在关宁。

    如果他拼着不顾一切,压上麾下八旗的精锐,或许能够攻下关宁。

    但是攻下关宁以后的事情了?

    那个时候他麾下的精锐折损大半,上不能压制各大旗主,下不能制约外藩蒙古,也没有办法去迎击士气鼎盛,北上而来的靖南军主力。

    黄台吉发现,到了如今这样的一番地步。

    他唯一能选的路。

    实际上只剩下了一条。

    "BAR......"

    黄台吉的双目赤红,眼眸之中满是令人心悸的杀意。

    “这就是你的图谋吗?”

    左良玉领靖南军三师之兵出州,北上进驻益都,隔断了东路军前行的方向,将阿济格所领的东路军,挡在了登菜之外。

    靖南军出屯山东费、腾两线,隔断了他们进攻山东的道路。

    陈望领靖南军主力猛攻济宁城,将他们在北国可用的所有兵马,都牢牢的控制在济宁一带。

    西路,靖南军汉中镇两师占据怀庆与封丘,护住了河南的境内。

    两月以来豪格仍旧止步于卫辉府内,甚至因为济宁的告急,还必须要分出一部分的兵力驰援济宁,只能是不断的收缩防线。

    陈望现在所做的一切,都让黄台吉极为熟悉。

    “好胆!”

    黄台吉握紧了拳头,死死的盯着桌面之上的舆图。

    陈望现在所有的部署,所有的安排,都是在重演扬州之战的局面。

    陈望的每一步安排,每一处调动,分明是在重演扬州之战的布局。

    他封锁山东,固守关宁,屏护河南,步步为营压缩战场空间,就是要将决战之地定在济宁??这片无险可守的广袤平原。

    这是赤裸裸的阳谋。

    陈望就是要逼他调集举国之兵,在这坦荡如砥的济宁平原上决一死战。

    没有奇谋诡计可施,唯有硬碰硬的军阵对决,骑阵冲杀,战阵绞缠,短兵相接。

    陈望,要以堂堂之阵,正正之旗,在济宁的旷野之上,毕其功于一役。

    平原野战,毫无遮蔽。

    拼的。

    是主将的指挥能力。

    是将校的临场决断。

    是军官的素质掌控。

    是士卒的训练勇气。

    这样大规模的会战。

    黄台吉的心中清楚。

    一旦输掉。

    战败的一方,便会就此落入万劫不复之地,再难以翻身。

    一方的士气、战意,军心,将会因为失败而彻底的瓦解,彻底的蒙上一层阴霾。

    从此之后,每逢再次对决,战败方都会想起战败时的景象。

    就像是在萨尔浒之战,在开铁之战,广宁之战之后的明军。

    明军在面对着清军的时候,士气天然就矮了一头,心中也会生出惧意。

    胜利不敢追击,失利则争相逃窜,战败则兵败如山。

    而除此之外。

    最为深重的影响。

    将会是他征召外藩蒙古的反噬。

    进入关内的外藩蒙古骑兵已经远远超过了他麾下的兵马总数,达到了十数万之众。

    若是一路顺风顺水,这些外藩蒙古的骑兵无疑将会成为他们大清最为强劲的助力。

    但是一旦连续遭遇挫败,尤其是这样正面超过十数万大规模的会战失败。

    只要陈望一封书信而去,外藩蒙古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倒戈一击,加入靖南军的一方。

    如今各旗军心浮动,外藩蒙古诸部也是异动频频。

    黄台吉不想打这一战。

    他不想将所有的一切全都压上。

    如今清国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这十数年来,实在是来之不易。

    黄台吉很清楚。

    到现在为止,他已经读过了很多书。

    他在《公羊传》中看到过一句话。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昔日蒙元入主中原已近百年。

    朱元璋于南京开国之后,誓师北伐,平定北国,却仍不罢休。

    洪武北伐十三次,深至捕鱼儿海,覆灭元庭,几乎杀尽了黄金家族。

    永乐之时,五出漠北,三犁房庭。

    后世仍对蒙元征伐不休,昔日强盛无比的蒙古诸部,就此分离四散,直到今时都还没有缓过气来。

    嘉靖隆庆时期,蒙古诸部,出了一位雄主??俺答汗。

    在俺答执政期间,向南入塞犯明,并于嘉靖二十九年包围北京,制造庚戌之变。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