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587章 温公鱼(第1页/共5页)

    海洋,这片蔚蓝的奇迹,蕴藏着世间无比丰富的宝藏。

   
    然而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对它的开发利用却显得力不从心,效率低下得令人扼腕。

   
    就拿海鱼资源来说,渔民们辛勤劳作,捕获的鱼儿虽多。

   
    但受限于缺乏先进的保鲜技术,尤其是在酷热的夏季,鱼货往往在短短一两天内就腐败变质。

   
    既无法在市场上交易,也无法作为食物消费。

   
    渔民们就像守着金山却只能空手而归,贫困依旧。

   
    与此同时,在内陆地区,新鲜的鱼类却成了稀罕物。

   
    价格昂贵,与沿海地带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面对这一现状,温越灵光一闪。

   
    回想起在现代所接触的鱼干制作知识,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制干鱼方法。

   
    这种方法是先将新鲜的鱼清理干净,去除内脏和鱼鳞。

   
    然后用大锅煮至软烂,最后在阳光下晾晒至干。

   
    这样处理过的鱼干,即便在炎热的夏季,也能至少保存一到两个月。

   
    这种处理方式,类似于现代的罐头食品的保存方法,大大延长了鱼干的保鲜期。

   
    这一创新方案一经提出。

   
    立刻在沿海地区引起了轰动。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沿海地区的鱼干生产多是将捕捞上来的鲜鱼直接在渔船上晒干。

   
    缺乏大规模的晒鱼场地,而且这样的鱼干在夏天保存时间有限,还存在色泽差、易生虫等问题。

   
    要想长时间保存鱼干,必须使用大量的盐。

   
    而在这个时代,盐资源极为珍贵,贫困的渔民们哪舍得大量使用?

   
    即便有富商豪贾拥有足够的财力,但盐腌鱼干的做法,意味着普通百姓在品尝鱼肉的同时,也相当于消费了食盐。

   
    这无疑与朝廷的盐政制度产生了矛盾,触动了背后庞大利益集团的奶酪。

   
    稍有不慎,便会陷入无妄之灾,连死因都摸不着头脑。

   
    因此,数千年过去,渔民们虽身处资源宝库,却依旧贫困。

   
    海洋的丰富馈赠并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温越的制干鱼之法看似简单,却如一把钥匙,能开启内陆水产品市场的大门。

   
    让成千上万的渔民找到谋生之道,实现财富增长。

   
    更能在灾荒年间,沿海百姓得以用鱼肉替代树皮草根,保命活人。

   
    尽管此刻许多人还未能洞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商人们对于利益的嗅觉异常敏锐。

   
    温越的初衷仅仅是为了满足青牙军的肉食需求。

   
    而精明的商人们却迅速捕捉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p&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