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四十九章 思动(第2页/共2页)

nbsp; 李世民可太清楚官府的造性了。

    朝廷做事就需要钱,钱一般都来自于收税。

    税的来源便在于州府登记的人口和田产。

    乱世的时候,天下的人口会锐减,但其实并不是真的死了那么多人,虽然死的人确实不少,但还有很多人是逃进了山林,不在州府的记录之内。

    天下太平之后,人口会迅速的膨胀,便是朝廷的掌控力变强了,这些人又能重新的管理起来。

    这稻田务乍一看,似乎没什么问题,向百姓查看田地的契约,证明这土地是百姓的。

    如果有那大户隐匿田产说不定也能查出来。

    但实际实行起来,其实又是对普通百姓的盘剥。

    县令们又怎么会轻易的对那些士绅下手呢?而那些士绅也大多与文人士子有关系,在本地经营多年,一应的手续自然也是比较完善,不会给官府这个可乘之机。

    平民和士绅比起来,自然是士绅玩弄大宋律令的水平更高,那些专精此道的文人往往也都是效力于士绅而获得报酬。

    寻常百姓活着都很艰难,哪里有精力,哪里有能力去搞明白那么多的弯弯绕。

    以至于许多贤良之士制定大宋律,企图平衡各方,保护大宋百姓,最后这些条条框框反而成了那些地方大户手中的工具。

    你以为那士绅为富不仁,欺压良善,必然是天理难容?说不定人家欺负你都是合乎大宋律例的嘞。

    如今这稻田务清查百姓手中的契约,没契约的就要交钱。

    一来是这土地落到今天的这个佃户手中不知道经过了几手,许多百姓哪里有这个契约?

    二来是许多田地都是从那淤地生地中硬生生开垦出来的,自然也没有契约可言。

    一番清察下去,藏匿田产逃避徭役的士绅反而是良心百姓,辛苦劳作不曾缺了徭役的百姓反而成了侵夺朝廷田产的盗贼。

    李世民虽然没有见到此项政策实施下去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况,但他绝对可以断定,这必然会成为盘剥黔首的工具。

    皇帝得了钱,大臣立了功,皆大欢喜。

    下面的知府县令看了,自然是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推进这件事,甚至扩大这稻田务的管辖范围。

    照葫芦画个瓢,用同样的手段去盘剥种麦的,种豆的,或者是打渔的什么……

    李世民几乎已经看到无数的黔首破产,衣衫褴褛,穷困潦倒,饿殍遍地。

    “当今的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没什么十分的本事。朝中也是满布奸佞,只知道贪!”

    朱武对官府可没有半分好感,语气里满是愤恨。

    “只要这钱能搜刮到他们的手里,谁会管百姓的死活?”

    “我听说天下会归于有德之人的手里,在德而不在鼎,观此赵官家,实在看不出来有什么德行。”

    朱武看着李世民,李世民并没有表现出来什么德,哪怕对着稻田务叹息两声,也未必不是装腔作势。

    但朱武如今跟定了,李世民哪里还会在想这些事?

    李世民有本事拳头大,这就是德行。

    李世民也被这朱武的表态逗笑了。

    有些话也不必说的太明白,朱武真是个聪明人。

    “是该动一动了,准备几天去边关看看吧。”

    这里已经靠近边境,也是时候去看看那些边军到底怎么样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